叶安娜
场景化学习是指在一定场地、设备、材料等支持下的综合性学习。美工区作为一个兼具创造过程与成果展示功能的活动区,教师需要创设场景化的学习环境,支持幼儿在场景中的深度学习,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
一、眼里有幼儿——正确创设幼儿场景化学习环境,尊重幼儿的主动学习
第一,结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大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和精细动作的发展能力较小中班幼儿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具有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动手操作欲。
第二,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艺术领域的发展目标:一是感受与欣赏,二是表现与创造。同时教师要以幼儿对艺术的积极态度和幼儿艺术能力两方面作为发展目标,尤其强调幼儿艺术兴趣的养成。
第三,结合幼儿主动建构的学习方式。活动中,幼儿往往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在模仿、感知、探究中不断积累经验,并逐步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要相信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场景学习,与材料、环境和同伴产生积极的互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第四,结合幼儿生活经验与学习兴趣。幼儿通过感官感受、欣赏生活中美的事物,积累起丰富的感知经验,激发美术创作的欲望,并运用美术材料和工具进行美术的表现与创作,提高审美情趣。
二、心中有目标——善于观察幼儿场景化学习,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
观察幼儿在场景中的学习,分析幼儿的学习行为,有利于教师关注幼儿的学习经验,了解场景化课程实施的效果,进一步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教师要善于观察儿童,做到心中有目标。
第一,教师在观察之前要明确幼儿想了解什么,做到有目的地观察。幼儿在进行美工区场景化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活动特点和可能发生的行为表现,制订相应的观察目标。比如,观察幼儿是否会将轻黏土与纸皮、瓶盖等其他材料结合进行手工制作,观察幼儿是否会与同伴合作绘画,观察幼儿是否会合理选择、使用美术材料等。
第二,教师要根据幼儿在场景化学习中呈现的多种能力水平,做到有重点地观察。在美工区是要观察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是合作能力,抑或想象、创造能力?只有带着重点去观察,教师才能获取到更有价值的信息。
第三,教师在观察幼儿时不能“先入为主”,要做到客观地观察。教师往往基于对幼儿的了解,忽略了观察的客观性,仅仅通过表面的观察就对幼儿做主观性的评价,显然这不是读懂幼儿的正确方式。教师可通过笔录、拍照、摄像、录音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客观观察,并做好资料保存,以便在日后观察中根据实际需要而采用。
三、评价有亮点——注重积极的评价反馈,支持幼儿的深度学习
及时有效的评价是识别幼儿在场景化学习中的能力发展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以帮助教师适时地介入和回应,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提升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场景化学习,除了要做好一名观察者外,教师还要能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让评价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放下心,相信我们的幼儿,他们可以创造出很多“哇”时刻;二是放开手,提供丰富、有层次的材料,创设开放性的环境,让幼儿在与场景的积极互动中提升学习经验;三是放低身,蹲下身子与幼儿保持平等的角度,多观察、多倾听,以幼儿的实际需求来设计场景。
对于美工区的场景化评价,一方面教师要更加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注重从幼儿的兴趣性、主动性、创造性、专注性、独立性、坚持性以及美术创作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加关注幼儿学习经验的获得,发现幼儿的自主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对幼儿教师来说,幼儿园场景化学习无疑是一个更高的挑战,对专业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场景化学习,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的学习和需要,相信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创设适宜的学习场景,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并学会科学地观察、解讀、评价幼儿的行为,从而有的放矢地支持幼儿的场景化学习,帮助幼儿习得知识、获得经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