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行动中实用技术的应用

2020-11-23 16:35陶磊
消防界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实用技术灾害救援

陶磊

摘要:为最大程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逐步打造完善的地震救援机制。文章从技术层面出发,通过对救援实用技术应用策略的调整、优化进行探讨,提出发挥技术红利,不断提升地震救援的质效,为后续相关地震救援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震灾害 ;救援行动 ;实用技术 ;应用策略

根据国家地震台网提供的数据,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地震灾害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9亿。地震灾害带来的生命财产损失,对于区域正常活动的开展有着极大的妨害,为有效控制地震灾害,实现快速止损,推动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文章从救援角度出发,在掌握地震灾害特点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在现有实用技术的支撑下,解决地震灾害救援中暴露出的问题。

一、地震灾害特点分析

对地震灾害特点的分析与概括,使得救援人员形成正确的观念认知,理顺地震救援流程,为后续地震救援过程中,各项技术的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突发性较强,持续时间较短,受灾群众往往在短时间内,要快速做出反应,因而增加了灾害的威胁程度。同时地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剧烈的地质变化,由于地质变化发生在短时间内,导致整个地震的破坏性较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建筑物发生大面积的倒塌,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地震往往伴随着较为严重的继发性灾害,会诱发一系列的次生性灾害,例如火灾、水灾、滑坡等,这些情况的出现,无疑再次增加了地震灾害的危害性,给救援工作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地震灾害救援面临的问题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地震救援过程中面临着交通阻断、建筑倒塌等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妥善解决、处理,势必影响地震灾害救援的整体质效。

地震灾害发生后,基础设施往往受损严重,供水、交通、通信等配套设施无法正常运转。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增加了救援人员到达难度,延长了救援时间,以2008年我国汶川地震为例,本次地震震级较高,并且由于四川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地震发生后出现了山体滑坡等严重的次生灾害,灾害持续发生,导致震区道路、供水、通信等系统瘫痪,救援人员在地震救灾过程中,难以快速进入震区开展救援工作。同时相关救援机械设备,在道路阻断、建筑物倒塌的情况下,无法快速进入到救援现场,整个地震救援难度明显增加。在强震发生后,往往会出现余震的情况,余震的发生导致震区内建筑物等基础设施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救援工作中面临着二次倒塌的风险,增加了地震救援活动开展的危险性。例如在8·15墨脱地震发生后,余震共发生数次,造成地震区域建筑物二次倒塌,大大增加了整个地震救灾工作的难度。

三、地震救援实用技术应用途径

地震救援过程中实用技术的科学高效应用,要求救援人员在充分掌握地震灾害特性以及救援困境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实用技术,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地震救援方法,逐步形成完备的地震救援实用技术应用方案,推动地震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一)地震救援搜救定位技术

为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快速开展地震救援工作,救援人员需要借助于必要的技术手段,认真、细致地做好搜救定位工作。目前地震救援搜救定位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搜寻、仪器搜寻以及犬搜寻等几种定位方案,通过对搜救定位技术的科学高效应用,充分适应不同场景下地震救援工作的相关要求,在通过搜救定位技术初步确定受灾群众的位置后,需要做好必要的确认,并做好相应的心理安抚工作,提升救援工作的成功率。随着技术的发展,搜救过程中,越来越借助于仪器搜寻,例如使用废墟搜救可变形机器人进行搜救,这类机器人可以进入废墟内部,利用自身携带的红外摄像机、声音传感器将废墟内部的图像、语音信息实时传回后方控制台,供救援人员快速确定幸存者的位置及周围环境。同时,还能为实施救援提供救援通道的信息。除了仪器搜救之外,还可以采取犬搜寻的方式,充分借助地震搜救犬快速进入到狭小空间,判定受困群众的位置,为后续救援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除了在做好搜救定位技术的选择之外,救援人员在开展搜救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搜救地点的特殊性,组织救援人员快速进入相应位置,有序进行救援工作。考虑到救援工作的要求,应当以两个人到四个人组成搜救小组,并为搜救小组配备无线通信设备、地震救援包、口哨等,确保在发现受灾群众的同时,快速开展救援工作。

(二)地震救援安全支撑技术

这是在地震救援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避免救援过程中出现二次危害,保证救援人员、受困群众的生命安全发明的一种技术。从过往经验来看,当救援现场存在较为松散的混凝土碎块或者有裂缝的预制板的时候,救援人员需要采取必要的支撑技术,对救援现场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并结合现场情况以及救援经验,对可能发生的威胁进行预估,采取临时支撑、墙角支撑以及水平支撑等必要支撑手段,进行处理应对。同时在安全支撑技术使用过程中,需要安排專门人员,对安全支撑结构进行实时监控,掌握救灾现场的相关情况,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必要举措应对,最大程度地降低地震救援安全风险,保证地震受困人员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地震救援吊升下挖技术

地震救援吊升下挖技术是目前一种较为成熟的地震救援手段,其主要适用于受困群众身体被建筑物承重构件压住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对受困群众产生二次损伤,不能立即使用起吊救援方案。基于这种认知,救援人员需要立足于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救援方案,例如当地震救援区域环境较为稳定,安全系数较高,受困群众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救援人员可以组织现场评估,安排重型吊车将重压物从受困群众上进行移除,在移除过程中,为避免对受困群众造成二次损伤,救援人员可以提前进行下挖,将木方或者原木等合理分布在受困群众的相应位置。这种下挖处理方案,可以避免建筑构件在吊装过程中出现倾斜的情况,保证受困群众的安全性。

(四)地震救援竖井横挖技术

地震救援竖井衡挖技术主要针对受困群众被楼板压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救援人员可以通过与受困群众进行交流,判断其受困位置,掌握受困群众的身体体位。在此基础上,在受困群众的头部、脚部的前方分别进行竖井挖掘。在挖掘过程中,需要注意开挖洞口的位置以及尺寸需要符合救援要求,避免下挖过程中,对受困群众产生二次伤害,增加救援难度。在竖井横挖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在下挖到2米的深度后,需要继续与受困群众进行交流,再次确定受困群众的位置。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挖掘,准确到达受困群众的位置,开展救援工作。

(五)地震救援气垫撑顶技术

地震发生后,当受困群众在被体量较强的墙体或者建筑物压住后,救援人员可以使用起重气垫、扩张器、千斤顶等设备,有效开展撑顶作业,为救援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空间。在地震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还需要做好撑顶缝隙的处理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木方等对缝隙进行加固,以保证受困群众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救援。

四、结语

地震救援行动中各项实用技术的有效应用,稳步提升了地震救援的成效,克服各类救援难题,缩短救援时间,最大程度地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旨在从技术层面出发,认真做好地震救援工作,构建完备、高效的救援技术机制。

猜你喜欢
实用技术灾害救援
高炉炉前风口用电动葫芦改造实用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杂志社果业实用技术VCD光盘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邮购光盘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紧急救援
幸福途中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