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如玉 蒋婉琪
[摘要]粮食生产是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将极大地推动国民经济的有序发展。信息技术是影响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可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素质,进而促进粮食增产。但是目前信息技术在促进粮食增产的过程中仍面临困境,本文对此进一步提出了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粮食增产;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8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的有序发展是农业经济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更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各个领域。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随后,加强农业信息技术建设成为“三农”工作的重点。粮食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要环节,计算機信息技术在粮食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效率,对于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信息技术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
1.1 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
信息技术可以优化农业生产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以及管理等要素配置。过去,由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农民往往只进行简单的粮食生产经营工作,不能及时获取最新的耕种技术,种植方式存在单一且不科学的问题,加之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粮食增产。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民逐渐与外界沟通,一部分擅长粮食生产的农民掌握了有关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而一部分不擅长粮食生产的农民非农转移,为擅长粮食生产的农民规模经营创造条件,进而促进农户实现粮食增产。
1.2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信息技术可以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准确的科技信息,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具体来说,信息技术可以加大对农业机械的开发,提高农业机械制造水平,通过农业信息采集、农机作业导航等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农民实现粮食增产,一方面,使用农机种植可以增强土地肥力,提高种植效果,节约施肥成本;另一方面,应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可以促进粮食的生长,增强粮食抵御风险的能力[1]。
1.3 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农业技术推广
发展农业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2]。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推广农业技术,可以创新传统农技推广方式,缓解农业生产经营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的问题,让农业经营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技术和成果。并且信息技术可以分析作物产量,可利用智能传感器对粮食生长信息以及粮食产量进行准确的分析,以此促进粮食产量的提升,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3]。
1.4 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素质
在农业教育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具体来说,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及时获取最新的农业技术信息,改进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并更新其生产思维和方式,推进农村市场经济改革和农业转型升级[4]。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极大地提高农民将获取到的农业信息转化成实际操作的效率,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实现粮食增收。
2 信息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困境
2.1 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建设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目前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区域不平衡的局面,很多偏远农村地区的信息建设没有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无法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并且资源分配缺乏合理性,信息建设的综合投入也不足。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信息技术对粮食增产的促进作用。
2.2 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
当前,由于构造复杂、应用条件受限,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5]。一方面,相当多的农业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受教育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实际的管理中难以开发农业信息系统,从而不能有效地开展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普通农民群众的农业信息技术意识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体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进而阻碍了信息技术促进粮食增产。
2.3 农业信息系统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建设起步较晚,与农业信息系统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一方面,造成农业信息化平台提供的信息真假难辨,使得农业信息化平台无法保证能传递给农业工作者真实、有效的信息,这就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降低农业工作者对农业信息网络的信任度,不利于信息共享,从而阻碍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农业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业信息化的有效管理,进而降低信息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效率。
2.4 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匮乏
信息技术能有效应用于粮食增产中的关键还在于有高素质的农业信息化专业队伍支撑。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队伍中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本身对农业信息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从事非农就业,使得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留守人员从事农村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而极大地限制了信息技术在粮食生产经营中发挥的作用。
3 信息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发展策略
3.1 完善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的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是实现信息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提高农业信息的利用率,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针对当前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各地区政府应意识到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从而加大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农业粮食信息化平台的构建,注重农业粮食信息化平台的信息更新。
3.2 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做好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工作,是信息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重要保证。需要不断提高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既要会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平台信息,关注平台的运行情况,保证平台运行的稳定性,又要改变其原有的生产经营模式,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使管理工作朝现代化的方向转变,解决粮食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技术落后以及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进而促进粮食增产,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完善农业信息供给法律保障机制
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将发展农业信息化工作摆在突出地位,注重农业信息供给法律保障机制建设。针对农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立网络监管部门,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为农业信息化管理人员以及农民群众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农业信息技术平台,在方便农业信息化管理人员管理和发布准确信息的同时,也有利于农民群众将获取到的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粮食生产,进而促进粮食增收。
3.4 培养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
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农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是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首先,政府应注重建立相关机制引进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鼓励高校培养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为农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储备人才;其次,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民学习更多相关农业信息技术知识,以此解决缺乏掌握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问题。
4 结 论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逐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信息技术的引进极大地解决了农业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业技术推广效率低下、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有效提升了粮食管理水平,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政府应发挥其主导作用,扭转信息技术促进粮食增产的困境,进而实现粮食经济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苗广娜.农业机械化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J].农家参谋,2018 (24):88.
[2]孙道明.浅谈发展农业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农业高新技术推广[J].南方农机,2020,51(9):102+112.
[3]张艳.试论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对发展速度的影响[J].农家参谋,2020(17):234.
[4]朱亮,田彬彬,谢娅娅.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方向及其应用[J].广东蚕业,2020,54(2):36-37.
[5]张新丽.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现代化生產中的作用研究[J].种子科技,2017,35(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