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浩
摘要:作为德国导演汤姆·提克威的经典之作,电影《罗拉快跑》在上映之初即实现了票房与口碑齐飞的局面。历年来对这部电影的研究也是从未间断,层出不穷,然而从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角度对电影《罗拉快跑》的视听文本进行全新解读,从而探究其成功原因,还是少有人提及,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有声文本与“陌生化”技巧的完美结合,使观众在感官审美中获得极大满足,其勇于打破常规的艺术创作手法也为新时代电影人所致敬、借鉴。
关键词:《罗拉快跑》;汤姆·提克威;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3-0158-01 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3.108
一、前言
《罗拉快跑》以板块式结构诠释了一个哲学主题:偶然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是如何交织着影响人的一生。“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陌生化实际上是将平时观众司空见惯的事物采用陌生化的形式表达出来,让观众产生新鲜感,从而增加对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观赏兴趣。在电影《罗拉快跑》中,导演通过对人物角色、语言及叙事结构等方面的陌生化处理,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
电影《罗拉快跑》成功地被导演汤姆·提克威打造成为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实现了现实与影像的共振。究其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画面和音效上的突破,打破常规,不走寻常路。
二、视觉元素的陌生化
影片一开始,导演汤姆·提克威就以字幕的形式向观众交代“本片是一场游戏,是一部探索电影”。事实确实如此,汤姆·提克威在电影中大胆尝试了多种在早期电影中很少见的表现手法,让电影《罗拉快跑》成为一部探索多种可能性的电影。
1. 配色的陌生化。整部影片罗拉都在不停的为爱情奔跑,而罗拉之外的众人好像都生活在一个暗淡的、乏味的黑白世界中。与观众印象中温文儒雅的女孩形象不同的是,导演塑造的罗拉染着红色短发、拥有黑色怪异纹身、手带银色戒指,俨然一个为爱勇敢无畏的女汉子形象,在色彩的对比反衬下观众对这个染着红色头发、穿着蓝色上衣、绿色裤子为爱不停奔跑的罗拉印象深刻。可以说,导演对色彩的陌生化处理成为塑造立体人物形象,让影片独具特色的关键原因。
2. 表现形式的陌生化。与以往单纯的动画电影和故事电影不同的是,导演汤姆·提克威将动画版的罗拉和电影中的罗拉完美的组合和嫁接在一起,使观众模糊了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和游戏性。除此之外还创新性的采用了一组在电视广告和MTV中常用的、观众几乎无法看清楚拍摄对象的定格跳切。让观众看清楚拍摄对象、拍摄内容,这是常规电影必须遵循的“铁律”之一。而这里,汤姆·提克威勇敢地打破了这一“铁律”,通过画面给观众营造一种新的状态和感受,不但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定格跳切暗含了时间的非纪实性。
三、听觉元素的陌生化
除画面表现外,声音是构成影视艺术的另一大基本元素。对于参与电影后期配乐的导演汤姆·提克威来说,他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对观众而言同样是“陌生化”的。
一方面是MTV化。导演汤姆·提克威认为《罗拉快跑》的电影画面就像为快节奏的背景音乐量身定做,所以它更像一支MTV,这与大部分电影的配乐思维截然不同。影片中的背景音乐采用时下流行的摇滚乐,含有浓郁的金属味道,急促的喘息和心跳声;节奏感极强的背景声,不仅营造了罗拉紧张的心理情绪,而且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听觉刺激。
另一方面是跳脱的抒情歌声。影片有一处音乐跳出了快节奏的音乐风格,第一个故事结尾,罗拉和曼尼拿着抢劫而来的钱袋奔跑,快节奏的音乐戛然而止,代之的是女生慵懒、缓慢、轻柔的歌声,与紧张的画面并不匹配,可以说,音乐的突然变奏、声画对立的处理模式颠覆了观众惯常的听觉模式,为观众打造一场多元变幻的听觉盛宴。
四、剪辑的陌生化
剪辑是电影掌控观众情绪的重要方法,同样的素材经过不同方式的剪辑,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风格。为了体现罗拉奔跑营救曼尼的紧迫性,导演汤姆·提克威采用快节奏的剪辑方式。然而,有趣的是影片结尾的节奏相对缓慢,这与时下大多数电影的处理方式正好相反。汤姆·提克威将“陌生化”这种文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巧妙地运用到后期制作中,不仅压缩了电影表现的时间,使罗拉的每次奔跑,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而且实现了电影时间与现实时间的完全重合。可以说,不同拍摄景别、角度和方位的快速切换以及摄像机自身的运动,一改传统电影节奏缓慢的风格,使全片充满动感。
电影《罗拉快跑》在视听语言及剪辑上的大胆突破和创新,不仅让这部电影成为经典之作,而且让导演汤姆·提克威摘得多项电影荣誉的桂冠,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导演之一。“陌生化”技巧与电影有声文本的完美结合,让这部探索电影不仅满足了观众在感官上的审美需求,使其艺术性再攀新高,而且让观众透视出这部实验电影背后成功的新秘密。
参考文献:
[1] Raman Selden,Peter Widdowson.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y Literary Theory[M].Britain:Harvester Weatsheaf,1993.
[2] 陳晴.《干热的九月》中“陌生化”技巧的审美意义[J].咸宁学院学报,2008(05).
[3] 梅辰.读图与接受:《罗拉快跑》表意系统的符号学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