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 陈慧敏 吕腾
摘 要 农村水体是农村人口的饮水来源,也是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的重要载体。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将会对整个水环境系统造成影响。基于此,对河南省农村水环境污染的现状、污染来源以及污染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水环境污染;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84
近年来,城市水体的污染治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关于其治理技术的研究、政策体制的建立也逐渐成熟,如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河湖水系联通、水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等,但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水体不仅是农村人口的饮水来源,也是农田灌溉、水产养殖的重要载体,并且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和循环性,农村水环境的污染将会对整个水环境系统造成影响,因此其污染影响不容忽视。
农村水环境的健康对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2018年播种面积达到1 476.906万公顷,粮食产量达到6 648.91万吨,2018年农村人口达到5 267萬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8.2%,农村水环境污染更应得到重视。
1 河南省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
作为农业大省,河南省农、林、渔业的用水量较大,2017年河南省总用水量233.8亿立方米,其中农、林、渔业用水122.8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108.5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0%左右。从水环境污染形势看,《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显示,在对河南省239个地表水功能区对应的251个水质断面的监测中,水质达到和优于Ⅲ类标准的河长占比仅为57.5%,水质为Ⅳ类的河长占比为13.2%,水质为Ⅴ类的河长占比为9.8%,水质为劣Ⅴ类的河长占比达到了16.4%,河南省水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
2 河南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来源分析
2.1 内源性污染分析
农业内源性污染指的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自身所造成的污染。农业生产污染来源主要有化肥、农药残留,畜禽、水产养殖业造成的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农药的利用率在10%~20%,化肥的利用率在30%~40%,剩余的化肥、农药将会渗入到地表水和土壤中[1]。而渗入到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不可能全部被释放,将会经过长年累月的土地耕作,分批次地融入到地表水中,对水环境污染造成持久的影响。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内源性污染是其农村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河南省灌溉面积达到523.76万公顷,仅次于黑龙江,位居全国第二,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8%。而河南省化肥使用量达到706.7万吨,全国最高,高出第二名的山东省将近一倍,占全国化肥总施用量的12.1%。河南省各类化肥中,以复合肥和氮肥的施用量最大,分别占到河南省化肥总施用量的45%和31%。河南省农药施用量也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农药使用量达到120 713 t,位居全国第三。除了农药、化肥的污染外,畜禽和水产养殖的污染也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来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禽及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近年来,河南省牧业产值和渔业产值都有所上涨,越来越多的农户大力发展家禽和水产养殖,由于环保意识和治理技术手段的缺乏,由此而来的水体污染也在所难免。
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垃圾也随之增加。而农村的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和体制机制较为缺乏,污水随意乱排现象严重,生活污水汇入河流水体,必然会导致水体污染。部分地区河流沿岸成为垃圾倾倒地点,垃圾进入水体不仅造成污染,还会淤堵河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黑臭水体产生。
2.2 外源性污染分析
河南省农村水环境的外源性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以及城镇生活污水向农村转移所带来的污染。企业的废水排放存在排放量大、污染程度高的特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乡镇企业越来越多,由于环保意识薄弱、治理技术的缺乏以及利益驱动的影响,乡镇企业往往治污设施不完善,超标排放甚至偷排漏排的问题突出。此外,随着城市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日益严格,农村企业落户门槛低,环保监管力度弱,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企业纷纷向农村转移。
3 河南省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水环境治理机制体制不健全
从全国层面看,目前还没有专门制定关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仅仅是在《水污染防治法》中对农业和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提出要求,指出要支持农村治污设施的建设,制定农药、化肥的使用标准,支持养殖场废水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等要求,但是不够深入具体。从河南省层面上看,《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提出划定畜禽养殖的禁养区和限养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等措施,但整体机制也不够完善。因此,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河南省层面,均缺少专门关于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文件。水环境本身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如果缺少法律法规的约束,其治理和管理都将存在一定难度。
3.2 污水治理设施和技术投入不足
由于重视程度不足以及环保意识的缺乏,农村污水治理设施和技术投入均较为缺乏。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农村厕改政策虽然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粪便的污染,但是由于农村居民居住的分散性,污水收集难度加大,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较少。同时,也缺少专门针对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相关研究或治污设施的开发,也没有形成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常态化格局。
4 对策建议
4.1 注重政府层面的引导与监管
在我国农村水环境治理中,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1)要逐步完善农村水环境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针对农业面源、畜禽养殖等制定专门的标准或规范。2)基层政府应当深刻认识水环境污染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性,将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纳入到政府日常工作当中[2]。加快成立农村水环境治理专家小组,综合协调水利部门、发展改革部门、农业部门等水环境职能部门,协同开展水环境治理工作。3)应逐步完善农村水环境管理的机制体制,逐步引导制定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各项排放标准,加强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加强监督执法检查,不定期开展各类污染源的抽查检查。
4.2 加强源头治理
农村水环境污染面积广且较为分散,因此废水集中收集处置的难度极大,需加强源头治理,通过减少排放遏制污染。
4.2.1 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
加大科研投入,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以此来代替化肥农药的使用,利用农业科技的力量,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3]。也可以使用生态肥料,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积极研发可以被高效吸收的化肥和农药,通过提高其使用率来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同时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引导,派专家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和农药,使农村居民认识到大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化肥农药对环境和自身的危害,避免其为追求产量而盲目过度地施用化肥。
4.2.2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城市中的一些工业企业迁移到乡镇农村中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实现产能提高,但是在企业迁移过程中,污染也会随之迁移到农村中去。为了避免城市工业污染迁移到农村中来,应当对农村中工业产区的布局进行良好安排。对有污染排放的企业进行污水处理,集中处理污染物达标后再排放。
4.2.3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相应的硬件设施
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农村修建小型化污水处理厂并配套污水收集管网,使养殖污水、生活污水等能够得到集中处理。
4.3 加大水环境治理的宣传力度
1)基层政府应当充分用好电台、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多层面、多方位对农村水污染防治等政策措施进行宣传,引导村民加强对于水污染防治的意識,了解污染防治相关知识。2)信息化时代使得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容易,相对于传统媒体,手机、电脑等自媒体的使用更加广泛,应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以生动趣味的动画、视频等形式,使人们理解和接受农村水环境治理的必要性。3)应增加公众参与度,举办水污染防治知识竞赛、水污染治理有奖竞猜等多种活动,加强农村居民污染防治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立璇.河北省农村水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生物化工,2019(1):56-59.
[2] 何乔明,马海涛.关于农村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的思考与建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6):98.
[3] 玉兰.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20):7-8.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