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国
新冠肺炎疫情自暴发以来,全国广大学雷锋志愿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疫区和基层社区,在战“疫”一线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中,学雷锋志愿服务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许许多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形成了一个“磁场”,让宝贵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汇集在一起,在抗击疫情的大仗、硬仗中,为雷锋阐释的“我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好”增添了时代温度,为雷锋描绘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注入了巨大能量,为雷锋注解的“平凡与伟大”书写了新时代鲜活故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制度、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壮大志愿服务事业,让学雷锋志愿服务“动”起来。
要确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体制构建。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为人民服务”为目标的三原则,确保新时代学雷锋志愿服务事业沿着正确道路行稳致远。
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有关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中央先后出台一系列的重要文件,比如,《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实施意见》《社区志愿服务方案》《志愿服务条例》等,这些文件为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持续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体制保障、政策保障、法律保障。因此,一定要正确把握、精准执行、务求落实。
要坚持需求导向,以项目凝聚具有专业服务能力的团队。以专业化的项目运营,实现社会资源的聚集,以常态化、可持续的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使志愿服务成为服务国家发展、满足百姓需求、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和重要载体。
要进一步树立法治思维。要尊重志愿者主体地位,进一步修订、制定和完善各类规范性文件;要以内部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形态,推动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标准等实践成果的转化;要以完善星级志愿者体系标准为核心,重构具有鲜明特色的嘉许制度;要完善各级各类志愿者协会各项基本制度,引领志愿服务组织的有效治理。
服务社会是学雷锋志愿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志愿服务事业的社会化运作模式,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尚有待于继续研究、深化,最终成为一个科学的系统模型,使学雷锋志愿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志愿服务实现新的飞跃。
要大力实施建立项目化、分层次的招募机制,提升志愿服务供需匹配度。
要建立“社工+义工(志愿者)”的运行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将”与“士”优势互补、各展所长。各地应积极探索推广“社工+义工(志愿者)”组织方式,在医疗、公交、口岸等系统,公益派遣社工岗位,以社工带义工(志愿者),不断降低专业领域志愿服务的参与门槛。
要培养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要坚定不移地以社区为主场景,引导广大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开发小而美的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以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和志愿服务交流会为平台,深入发掘可推广的基层项目,培育一批有实效、可持续、能复制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着力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的影响力。各地应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协会建设,以学雷锋志愿服务协会的事业化、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的影响力。
着力加强应对突发事件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的执行力。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各地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在专业机构的统筹调配下,弘扬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为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着力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的示范力。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要始终坚持把服务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引導志愿者在身体力行中感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要建立线上线下参与平台,实现志愿服务就在身边。大力推进“互联网+志愿服务”线上发展战略,利用优质志愿服务平台载体,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网络化”转型。
要积极为建设晴朗干净的网络空间作贡献。各地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要针对谣言的产生和传播,及时辨识、及时辟谣,维护防控秩序、促进社会的稳定,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阻击谣言、击退谣言的能力,为建设晴朗干净网络空间、维护社会舆论安全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