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

2020-11-23 01:48李殿仁
雷锋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钱学森科学家科学

李殿仁

錢学森是我们特别尊敬的科学家,他克服千难万险回归祖国已经65周年了。他是我国科学家中最优秀的代表和最杰出的典范,在他身上,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科学家精神体现得最集中、最完美、最令人崇敬信服。我认为,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人民科学家”精神甘于奉献

从钱学森光辉灿烂的科学人生中,我们可以重温他作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炽热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期间,就通过参加党的外围组织及其开展的进步活动,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洗礼,引发了自身对中国革命前途问题的关注和思考。1935年,钱学森怀着“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赴美留学。正是因为有这种坚定的爱国情怀、家国梦想作支撑,钱学森硕士毕业后即深感“一名技术科学家对于祖国的帮助远大于一名工程师”,针对振兴祖国航空工业的现实需要,从航空工程转向航空理论研究。当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他先后辞去各种重要职务,毅然决定回国服务。在回国受阻期间,钱学森在美国国家力量打压面前毫不畏惧,有理有节的大气魄、大智慧充分体现了大义凛然的民族气慨和义无反顾的赤子豪情。1959年11月12日,钱学森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他看来,成为一名党员代表着自己真正融入广大劳动人民、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中。

以“三维科学家”精神开拓创新

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通常认为钱学森是力学家,中国导弹、中国航天事业的开创者。但从钱学森全部科学成就与贡献来看,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实际上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从工程、技术、科学到哲学的不同层次上,在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层次的研究中,特别是在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相互交叉、结合与融合的综合集成研究等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从钱学森建立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可以看出,他不仅有学科和领域的深度,又有跨学科跨领域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这个高度更能反映出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智慧,以及综合集成的大成智慧。如果把深度、广度和高度看成三维结构的话,钱学森就是一位“三维科学家”。我们现在的科技专家大部分是“一维”的、“二维”的,能称得上“三维”的极少,所以钱老是一位科学大师、科学泰斗。但这不能说钱学森是万能科学家,万能科学家是没有的。但是像他这种能做到跨学科、跨领域,还能跨越到哲学层次的科学家非常难得。我们一直为“钱学森之问”苦苦思考,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系统结构,对于科学、技术直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相应地,按照这种观念去培养造就人才也具有重要意义。

以“战略科学家”精神报国图强

钱学森从战略高度抓成了“两弹一星”,奠定了新中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他从战略高度思考、谋划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富于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为我国强国强军事业发展作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进入晚年,钱学森退而不休、老而弥坚,将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关乎国家长远发展、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试图找到科学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1979年,钱学森发表《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的技术——社会工程》一文。这是钱学森将系统工程从工程系统工程上升为社会系统工程、从工程管理上升为国家治理。这一成果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指向,为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思想助力,与党中央治国理政强调系统思维、统筹规划以及全面深化改革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高度契合。他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要重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战略问题等前瞻性观点,直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现在,美国从科技方面对中国“釜底抽薪”。虽然短时期来看,我们面临不少困境,但是用《孙子兵法》中“杂于利害”的思想去考虑,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朋友帮助你发展,而对手可以逼你强大!”今天,我们重温钱学森的科学家精神,就会深刻领悟到“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

猜你喜欢
钱学森科学家科学
钱学森之答
“又见钱学森”
假如我是科学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一)
科学拔牙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