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璐娟 刘珍英 董井秀 刘 燕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血管疝外科,江西赣州 341000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常见血管外科疾病之一,以肢体缺血、疼痛为主要表现,介入疗法是治疗下肢ASO 的主要方法,能够缓解肢体缺血等临床症状[1-2]。但下肢ASO患者普遍年龄较大且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会因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加之出院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低,易导致疾病复发[3-4]。延续性护理是将院内护理服务延伸至家庭及社区中,保证护理延续性,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得到完整且持续的照护[5]。基于此,本研究对延续性护理服务在下肢ASO 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及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ASO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50~69岁,平均(60.50±3.49)岁;病程1~6年,平均(4.34±1.21)年。对照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50~70岁,平均(60.56±3.54)岁;病程1~7年,平均(4.30±1.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确诊为下肢ASO,均行介入治疗;②患者自愿参加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既往下肢动脉介入史、急性下肢缺血、凝血功能障碍者。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ASO 发生机制及治疗目的;出院前嘱患者定期复查,养成健康生活习惯。观察组在常规住院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服务:(1)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由专业护理人员组成延续性护理小组,加强对成员下肢ASO 疾病相关知识及延续护理理念培训;出院前全面评估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认知程度及护理需求等,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分析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出院计划。(2)延续护理服务。①健康指导。每周进行电话随访,指导患者记录每日服药、饮食、睡眠及体重等情况;定期在医院或社区举办下肢ASO 健康知识教育讲座,邀请患者及家属积极参与,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触摸足背颈动脉,观察患侧肢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讲解患肢保护知识,如在足跟部、骶尾部垫海绵垫,穿着宽松舒适的鞋袜,足部涂抹凡士林预防皲裂等;增加互动环节,耐心解答患者疑惑及问题。②建立微信交流群,便于患者间相互交流;于每周三、周六晚8:00~9:00 开展护理人员线上答疑活动,及时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定期推送ASO康复视频,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检查下肢血流动力学恢复情况。③定量运动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行走训练,在家属帮助下进行下床练习单腿站立及迈步训练,纠正错误步行姿势,15~20 min/次,协助患者行上下楼梯训练,起始每次1 阶梯,依据身体恢复情况逐渐加量,20~40 min/次。④疼痛护理。采用看电视、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疼痛的注意力,调整患肢体位以缓解疼痛;鼓励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支持,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于出院前及出院6个月后门诊复诊时评估并记录两组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及复发情况。①采用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6](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ESCA),从自我概念、健康认知、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能力4个领域评价,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72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高。②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uality of life core 30 questionnaire,QLQ-C30)[7]从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物质生活评价,采用1~5分评分法,总分2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③记录两组复发情况[8]。血管再闭塞:治疗段血管超声影像未显示彩色血流信号;血管再狭窄:超声影像显示治疗段狭窄严重处与近远端1 cm 管腔较大者比较,直径损失率>50%。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出院时两组ES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6个月后ESCA评分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ESCA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ESC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出院时 出院6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n=41)观察组(n=41)9.064 12.939 0.000 0.000 t值P值70.56±10.24 71.23±10.26 0.296 0.768 96.54±15.23 110.27±16.37 3.932 0.000
出院时两组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6个月后QLQ-C30评分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6个月后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观察组再闭塞、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2 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QLQ-C30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QLQ-C30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出院时 出院6个月 t值 P值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9.21±2.34 9.34±2.35 0.251 0.803 11.56±2.45 14.87±2.54 6.006 0.000 4.441 10.233 0.000 0.000
表3 两组再闭塞、再狭窄情况比较[n(%)]
下肢ASO 是由于下肢动脉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引发的慢性肢体动脉硬化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多数患者会伴有下肢麻木、趾部溃疡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9]。介入手术是治疗下肢ASO 常用手段,能够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尽快恢复有效血供。但动脉硬化危险因素仍持续存在,患者出院后由于心脑血管疾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可再次出现管腔狭窄、闭塞、血栓形成等,导致再次住院治疗,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0-11]。
以往常规护理服务随着患者出院而停止,在患者住院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对疾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较低,出院后患者只能通过门诊复诊来获取相关疾病知识及康复信息,随着时间的延续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下降,导致自我管理水平较低。延续性护理干预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部分,将院内护理进行院外延伸,保证患者在出院后仍能获得科学有效的护理指导[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ESCA评分和QLQ-C30评分为分别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再闭塞发生率再狭窄发生率为0.00%、2.44%,低于对照组的14.63%、19.51%,表明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提高下肢ASO 介入治疗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陈静等[13]研究结果表明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ASO 介入治疗患者运动功能,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本研究结果相类似。分析原因在于成立延续性护理小组,从健康指导、肢体训练、疼痛护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可全方位满足患者出院后的护理需求[14]。通过微信线上答疑、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健康生活方式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提升患者对下肢ASO 及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及掌握程度,使其树立健康生活观念,提高自我管理水平[15-16]。通过定量运动训练,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积极调节患侧肢体状态,有助于缓解患肢疼痛,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减少再闭塞、再狭窄发生风险[17]。患者间通过微信交流群进行下肢ASO 相关护理及康复知识分享,从病友间获得支持,能够增强康复信心,充分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疾病康复过程,有助于加快疾病恢复[18-19]。采用电话随访及门诊复诊等形式,加强跟踪随访,与患者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患者各个阶段的病情变化及心理行为状况,及时纠正患者不良康复行为,提高其健康意识,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20]。但本研究因样本数量较少,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尚需在以后的研究中收集更多资料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保证数据结果更为准确。
综上所述,下肢ASO 介入治疗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复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