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端 黄枫玲 王黎明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福建泉州 362000
小儿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感染了病毒、细菌引发,患儿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咳痰、咳嗽、喘息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使病情不断发展,严重的还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1]。当前,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主要是提高换气功能、肺通气、肺泡分泌功能,且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PDCA 是一种阶梯性、反复循环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将护理工作从传统的经验性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还可以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提高与完善[3]。我院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使用PDCA管理进行护理,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2~7岁,平均(3.2±0.1)岁;病程3~6 d,平均(2.2±0.1)d。研究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8岁,平均(3.1±0.2)岁;病程3~7 d,平均(2.4±0.1)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相关诊断标准[1];②临床胸部X线、快速抗原检查确诊;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气喘、咳嗽、呼吸困难、高热等症状,双肺存在哮鸣音;④智力、意识均正常;⑤家属均知晓同意参与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的患儿;②存在严重的合并症患儿;③临床各项资料不完整的患儿。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治疗要求对患儿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输液管理、饮食管理、环境管理。
1.2.2 研究组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条件上进行PDCA管理,具体如下。①计划:搜集近期在我院护理小儿支气管肺炎方面存在的不足、护理缺陷相关资料,对本科各班护理人员、护理管理人员责任、义务进行明确,对长期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如资料保存不当、护理人员对雾化使用知识不够了解、缺乏无菌观念。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法,对所有人员进行培训,并对其进行现场考核,不定时进行抽查,以便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具体计划根据每天入院患儿情况进行,按照医嘱对其进行雾化、吸氧、吸痰、用药护理,对患儿用药后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每天早晚进行护理,在交接班时对患儿各病程阶段情况进行记录,将患儿的情况反馈给责任医师,根据患儿的医嘱、病情情况及时对护理计划进行改变,如果刚入院患儿的病情就比较严重,根据患儿的需要其咳喘情况及时进行雾化缓解,对已经恢复准备出院的患儿,要将患儿的日常情况及时反映给负责医师,以便减少雾化次数[4]。②执行:根据制订的计划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对培训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提高其专业操作能力,提高责任意识。实行弹性排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避免超负荷工作,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认真地进行护理操作,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告知家属让患儿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同时进行体位护理,多让患儿端坐,以便缓解呼吸急促症状,同时给予患儿吸氧措施,根据医嘱进行抗生素治疗,严重的对其进行晚间护理,为患儿整理床单,保持病房干净整洁[5]。③检查:护士长每月进行一次考核,不定时抽看工作状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④行动:每月进行1次质量分析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出,实行奖惩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对问题进行针对性改进,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①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管理效果,具体标准如下。显效: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啰音完全消失,肺部炎症病灶完全消失,肺功能提高>90%;有效: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肺部炎症病灶明显减少,肺功能提高70%~90%;无效:症状无明显减轻,肺部啰音无明显减少,肺部炎症病灶无明显减少,肺功能提高<70%[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儿的肺功能,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对患儿的最高呼气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出的气体容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功能指标进行检测[7]。③比较两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症状主要有心率异常、哮鸣音、咳嗽、发热[8]。④应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量表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满意:分值>90分;基本满意:分值70~90分;不满意:分值<70分[9]。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94,信效度良好。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儿的护理管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护理管理效果的比较(例)
研究组患儿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肺功能的比较(±s)
组别例数 PEF(L) FEV1(L) FVC(L)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45 45 3.2±0.5 5.7±0.7 13.553<0.05 1.4±0.3 3.0±0.4 11.456<0.05 1.8±0.3 3.5±0.5 12.164<0.05
研究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d,±s)
表3 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d,±s)
组别例数 心率异常 哮鸣音 咳嗽 发热 住院时间对照组研究组t值P值45 45 3.8±0.7 2.8±0.6 11.256<0.05 7.3±1.7 5.2±1.6 12.573<0.05 6.2±1.3 4.3±1.7 12.999<0.05 5.2±1.6 3.2±1.2 13.036<0.05 14.7±2.2 10.3±1.6 16.336<0.05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总满意度的比较(例)
支气管肺炎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与先天性心脏病、低出生体重、营养不良有很大的关系,且发生后会导致呼吸功能、消化系统不全、体液代谢紊乱,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对患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0]。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给予其有效地护理可以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转归[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管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PDCA管理的效果显著。PDCA 循环法最早使用在质量管理当中,目的为提高管理质量,后在护理管理领域中得到了很好的使用[12]。PDCA每循环一次,就可对有些问题进行解决,提高管理质量[13]。与常规的护理方法相比,PDCA 循环法可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可以促使护理服务更具有针对性[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PDCA管理可以显著缩短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缩短住院时间,从侧面可以降低治疗费用。PDCA管理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对患儿的治疗、护理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估,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更有利于改善患儿症状,提高肺功能[15]。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PDCA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家属满意程度。PDCA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根据患儿情况进行了针对性护理,患儿的身体恢复更快,且效果明显,故家属的满意程度更高。
综上所述,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管理中,PDCA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