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路径研究

2020-11-23 12:35:29李常庆张新英李健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政治

李常庆,张新英,李健康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课程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大学体育作为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担着无可替代的责任。在新时代,大学体育不是简单的体育锻炼,更不是游戏玩乐,大学体育课程传授的是体育技能、体育知识,当然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坚持不懈,永不言弃的精神。让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应是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哲学关系。课程思政是对大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和升华,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的特殊的形式。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拥有单独的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必修课需要统一的考试[1]。但是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仅依靠一门必修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课程思政就显得十分重要。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课程中,并不是一门或几门,课程思政不区分学科门类,融入整个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思政课程与大学体育课程都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应融入大学体育课程当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从而进一步推动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2]。

2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

2.1 大学体育课程的特殊性

大学体育课程是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可以将脑力锻炼和体力锻炼相结合的课程。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场所一般是操场和体育馆,操场和体育馆不同于教室,学生们走出舒适的教室才能真正感受到室外的自然环境。大学体育课程对大学生来讲可以是对于课业压力的释放,也可以是对塑造完美自我的更高追求。我国的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势必包含体育教育。同时大学时期是一个学生的关键时期,绝大多数学生即将面临步入社会,一个好的身体是生活、学习、工作的根本条件。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考验是十分严格的,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是学生进入社会前所必须具备的[3]。大学体育课程作为身体和意志训练的阶段具有特殊地位。

2.2 思政教育的复杂性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大学生不同于其他层次的学生,虽然大学生基本成年,但是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有待提升,同时大学教育是并非固化的教育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之下,学生的思想容易被腐朽文化侵蚀,进而影响个人成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复杂的,必须迎接来自各个方面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也是摆在思想教育面前的现实问题,受教育群体自身的复杂性,要求思政教育应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无论什么样的大学生,无论其学习成绩如何,其思想意识,道德素养必须达到标准[4]。

2.3 新时代的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蓬勃发展的时代,但现实也告诉我们新时代也是一个更加富有挑战的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我们解决了数以亿计的贫困人口,在取得脱贫成就的同时,资本的积累,贫富差距的变化也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进行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面对金钱的诱惑,面对层层的困难,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5]。大学体育课程是身体力行,既提升身体素质,又磨炼思想意志的课程,加强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是顺应我国新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3 大学体育课程思政问题

3.1 教育与教学的混淆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由公共体育课程教师进行授课,根据学习的项目不同,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课程教学的一般模式是教师示范,学生学习并进行练习,教师再进行相应的指导[6]。这是一种单一的教与学的关系,而并非是教育的实质。教师的辛苦授课,对于学生而言却是机械式的学习,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虽然学到了基本的技术,但这一个过程中仅仅是身体得到了锻炼,思想水平的提升并不显著。教育不同于教学,教育是对一个人身心进行塑造的过程,这一个过程中对于人的影响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教师的教学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但是单纯的教学不能叫教育,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思想的指引,不能混淆教育与教学的概念。

3.2 教师队伍的水平

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是决定学生思想政治水平重要因素。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既包含自身的思政知识思想道德水平也包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学体育课程是由具有专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师进行授课,教师的专业性无须质疑。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相比于专业的思政教师还是相对差一些,无论是思政知识的储备还是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有很大的差距。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亟待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水平[7]。教师自身思想政治水平可以看作是客观条件,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便是主观的因素,任课教师不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课程思政改革就无从开展,不仅仅是体育教师,就大学而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观思想需要转变[8]。

3.3 教学模式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大学课程中有安排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这一门课程,作为一门必修的专业课,它与其他的专业课的教学模式一样,学生们一齐在教室听教师讲授课本知识,课程结束进行相应的考试。这种模式现如今依旧是主流,但是我们忽略了思政课程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的背记,思想政治考核也不仅仅是一张试卷就可以考核达标的。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虽然授课地点和内容与专业的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但是教学模式大体一致,如何根据现实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重点,也是大学课程思政改革的突破点。

4 解决措施

4.1 转变传统观念

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每一位大学任课教师都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学生的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民族的未来。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形象工程,不能仅仅挂在口头之上,应外化于行动,内化于思想之中。2020年是坎坷的一年,面对疫情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守卫祖国,守护人民,爱国之情溢于言表。钟南山教授的是医学知识,但他曾经也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他常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要有一种一辈子运动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有更好的生活,健康的生活就是最大的成功。”钟南山先生保持健康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入国人心中。无论任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心与心进行沟通的过程,而不单单是灌输理论知识,转变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思想,用情感去感化,用行动去让学生感悟,以德立身、以德传道。大学体育课程更应如此,体育课程身体和思想都在进行锻炼,更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用意,相互理解,提升思想道德水平[9]。

4.2 提升教师水平

课程思政改革关键是教师,课堂是课程改革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中的第一责任人便是教师,教师的水平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在郎平教练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卫冕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实现了中国女排的11连冠,获世界杯第五冠、三大赛第十冠。疫情之下女排正在积极备战东京奥运会。封闭的训练并未阻隔她们的爱国之情,女排成员默默为武汉捐款捐物,“铁榔头”的带领下心系祖国、勇于拼搏、默默奉献的精神正在不断传承。由此可见,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教师的地位更加重要,教师队伍不仅需要发挥自身的长处,教授专业的运动技能,同时应该补足自身的短板,丰富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识。在体育课程授课过程中应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要分清主次,体育专业课程教学依旧是主要方面,不过在其中加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如何更好地将两者有机结合,这就需要考验教师的综合素质,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还是对于课堂的把控,都需要教师的不断探索钻研[10]。

4.3 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思想有机结合的产物,教学模式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现实情况而不断的改进。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11]。单纯的授课考试让学生自身形成了思维定式,应试教育下大家十分适应考试。大学体育课程也是如此,突击练习应对考试大家更是十

分积极。体育课程的授课相对来说较为灵活,可以尝试将最后的一堂课的课堂由操场转变到相应的红色教育基地,一代伟人毛泽东非常重视体育运动,既是倡导者,又是践行者,提出了“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主张。在学习伟人的过程中使身心受到洗礼,从而激发内心的爱国情怀,这样的教育更加深入人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最为深刻的教育,只有亲眼所见,耳濡目染之中才会刻骨铭心,这比一张试卷拥有更大的含金量[12]。

4.4 与时俱进顺应现实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在我国蔓延,扰乱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现实的疫情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提出了挑战。应疫情的防控需要体育课程也转向了线上教学,体育课程线上授课是对“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理念的落实[13]。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伟大实践中,更是彰显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情怀[14]。体育课程线上授课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负责任的表现。以八段锦为例,其作为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让学生从了解到学会的过程中并不仅仅是对其身体的训练,更提升了对于国家对于民族传统的认同感。现实情况需要介绍专业防控知识,学生需要按时上课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使得学生树立了规则意识、专业意识。疫情是残酷的、现实的,与时俱进、顺应现实是大学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所应吸取的宝贵经验[15]。

5 总结

大学体育课程的思政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之中进行,尽管这一个过程十分的曲折,但未来依旧是可期的。大学四年对于一个学生来讲十分重要,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生负责,以德来教人、育人、树人,让学生在步入社会时是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16]。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政治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