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长春市第六中学 张立柱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高考政策的改革方向,全国高考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势必要赋予考生选考自主权。学校教育不但要聚焦学生的学业知识与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与专业选择,新高考理念对学生的管理与评价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全面展现我国的现代化教学水平,落实后勤保障工作,就必须从高考的基本制度要求、学校的教育要求、考生的未来应用要求三个角度出发,立足后勤职能职责,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合,解决学校装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难点问题。
我们详细盘点了学校现有装备资源,并根据现阶段的学校教育配置对高考考生的后勤保障工作展开了综合调查。目前,我校拥有60个普通多媒体教室、百兆有线网络、传统实验室、模拟广播(2012年设立,已严重老化),在传统教学环节,这些设备能够基本满足相关课程的教育需求,但在高考硬性指标的影响下,这些装备在为高考服务的过程中显得捉襟见肘。我校后勤与教学和德育等部门进行多次探讨,充分了解高考改革期间教学、管理、评价方面的具体需求,面对现代化、信息化、高效化的教育处理手段,要切实解决高考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引入智能选排课系统、云阅卷系统、成绩分析系统、课后学习系统、职业生涯测评系统、电子班牌管理系统等多个教育系统,落实教育及考勤工作,除此之外,为提升教学效率,展现现代化教育的魅力,还应及时引入智慧教室,并对创新实验室的相关硬件进行重新配置。面临新高考所提出的硬性要求,要打赢高考后勤保障这场硬仗,如何配置高考后勤资源、怎么应用后勤高考资源、如何完成设备的配置与维护,外界因素对高考后勤工作的制约,已然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高考对后勤保障设备的要求,落实高考后勤设备的建设工作,调研小组利用某教育装备展对科大讯飞、武汉天喻、华瀚教育、K12、北京四中网校等教学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考察,获得一系列可用、有效的后勤设备管理结论;通过网络对上海、浙江两省新高考试点装备进行查询了解,调研小组掌握了大量现代化高考后勤保障设备的配置经验。
(一)要选购智慧的选排课系统完成统一课程设置、教师安排并形成科学评价体系。要具体实现以下功能:1.要基于学生兴趣特长和职业方向进行合理选课指导。在选课及排课环节,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能力进行全面了解,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建立合理、可用的选课系统,提升选课的科学性、可用性,围绕学生的未来发展,在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情况下构建选课排课系统,选课系统必须要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2.要根据学校师资、硬件配备、课时等情况推荐最优走班模式。教育从来都不是 “一厢情愿”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从现阶段的师资力量、硬件配置及课时安排出发,建立适用于当下、受益于未来的走班模式,在全面发挥走班教学优势的同时,提升教学硬件配置。3.要通过系统解决一人一课表并进行课表发布并进行最便捷的教师调课。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调课、换课等行为进行严格管控,依靠高智能排课系统,学生与教师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课程的变动情况,提升课表的实际应用效率,在简化排课步骤的同时,为学生节约宝贵的学习时间。
(二)要选购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学生未来生涯规划系统通过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生涯发展指导,引导学生获得职业体验,可进行深度自我剖析。合格的职业生涯评测系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认知个人能力,在了解个人长处与短板的同时,结合自身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报考科目,制定科学的短长期目标,更好地适应新的人才选拔标准,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及学校教育多样化发展。1.要采集分析学生参加的素质课程。合格的评测系统应该为现阶段的教学活动服务,在引入评测系统之前,应开展预测试,确保评测系统已经录入了现阶段的所有科目,并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通过学生学习行为及结果的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潜力,在理清教育与教学的关系之后,为学生的未来报考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2.要提供丰富的职业体验、院校专业知识等生涯规划指导课程。评测系统应具备完整的报考指导知识,其中应包含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工作范围、应用前景等相关信息,且应建立与院校课程之间的联系,作为评测学生能力的网络系统,评测系统在展示教育信息的同时,应引导学生切实感受报考科目与专业院校职业间的关联性、不同职业间的差异性,为学生的后续报考工作提供可用的信息。3.通过自我剖析、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的方式,深入解读学生个人性格特征。评测系统应具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帮助学生完成师对生、生对生的多元评测为原则,确保学生全面了解个人性格与发展潜力。4.平台要根据学生兴趣特长、学习潜能、性格特征等,给出合理的生涯规划建议,并反馈给选排课系统指导学生合理选科。评测平台应根据学生所给出的数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使高考分数能够“物尽其用”。
(三)选购云阅卷、云成绩及云学习系统。1.要基于手机、扫描仪等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实现随堂练习、课后作业、测验联考等各类教学场景下的过程性教学数据采集及智能批改和自动分析。学习系统应具备现代化功能,在降低人力支出的同时,提升检测、作业的综合审查效率,应具备普遍问题归纳功能,方便教师根据现阶段的教学数据进行统一归纳、统一解答,为学生的发展助力。2.通过学生学习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基于知识图谱的学习诊断,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挖掘错题根源,还可以推送相匹配的微课讲解和难度适中的习题资源供学生针对性学习。学习系统应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对学习短板的针对性、对错误思维的针对性等,依靠各个环节的互相配合,帮助学生完成自我提升。
(四)走班教学后学生个人物品的保管及学生考勤。1.由于实行走班教学以后,学生不再拥有固定的教室,需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决定在哪个教室上课,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个人物品随身携带,因此,学生个人物品需要专门的地方来存放。要安装学生专用的储物柜给学生存放个人物品,在这一环节,学校可与当地的家具市场进行合作,利用租赁、折旧等方式购入储物柜,在控制成本的同时,解决学生的个人物品储备问题。2.通过建立信息化的走班教学管理平台,结合“电子班牌”来对学生的走班上课进行管理,其管理与数据要与选排课系统关联,以实现学生、老师随时查阅上课时间及地点、签到及学生学习情况管理。
(五)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建立智能教室、仿真实验室、创客教室等建设,满足走班教学硬件需求,充分为学生个性化教育需求提供支撑,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硬件装备已列入2019-2021三年装备规划。
(一)数据共享共通问题。存在于设备引入环节的问题:根据以上论述,引入新的高考后勤保障设备已迫在眉睫,但其建设与使用环节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矛盾——如果我校根据校情选购以上系统,教育数据与主管部门的数据能否实现共通?在高考预备环节,与兄弟学校数据系统是否能够共享?如信息系统的使用存在漏洞,在不能共通和共享且直接影响教育大数据的分析与使用的情况下,学校的数据能否考虑由主管部门统一规划,以充分体现大数据的强大功能。
(二)资金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如果没有统一规划与资金协助,学校对以上系统选购时资金方面将存在较大困难。
(三)专业技术人员缺少问题。目前,我校有专业的教职员工200多人,在校学生数量达到2400人,面对如此明显的应用缺口,专职信息化服务人员只有3人,在以往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依靠3人的相互协调完成多台设备的使用、维护及教学工作极为困难,如果再度投入新的后勤保障设备与教学维护系统,3人必定无法处理好教学与设备之间的矛盾,学校应考虑增加新高考系统维护员,提供专业服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