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涵与价值、责任及策略

2020-11-23 14:13张天宏
武术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身体技能

张天宏

苏州科技大学体育部,江苏 苏州 215011

1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涵与价值

1.1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内涵

我国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是指政府和社会部门运用行政或组织手段,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一起维护和促进学生健康的行为,主要包括体育活动保障和体质健康水平监测两个大方面。[1]那么,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内容的不仅仅包含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还包括品行德育、物质环境、制度建设、文化培育、健康体育观等方面的健康,也是对学校体育健康教育的总体布局诠释。所以从健康中国视域关注的领域来分析,其核心内涵主要包括:(1)学校教育参与人群的全学段生命周期健康;(2)覆盖体育教育教学人群的全方位健康,即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品行德育、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的体育活动方式、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环境等;(3)学校体育全领域健康,即学校体育物质、学校体育制度、学校体育管理、学校体育文化、学校体育生态等整体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个体与集体的学校教育发展的健康。

1.2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价值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与实现,离不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的健康落地,也离不开学校体育的助力。体育的价值与功能是多样化的,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即健身、健心、强意、笃行等宗旨,学校体育属于当下体育范畴不可缺少的部分,肩负着青少年体质健康改善,健康生活方式与理念的传递。基于此,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价值不仅体现的是单纯的促进人的体质健康,还应该包含锻炼心智、抖擞精神、筑强心理和社会健康维系等,具有“互助性、共生性、整体性”。那么,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而言,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也应该有其正确的定位,需要明确的核心是“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国人民的大健康;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体育的繁荣就没有中国青少年的真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为发展体育事业的主体;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教育工作应当顺应社会发展与需求。”[2]新时期,“体育强,则国强;少年强,则国强”等论述提醒着我们,实现“中国梦”就必须依靠全面健康作为保障,学校体育的强弱与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健康存在相关关系,有了好的身体才能进行其他工作与学习。所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价值定位应该是筑牢学生身心全面健康为基础,并基于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以体育人模式出发,培育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理念形成,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持续性,从而构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本身的价值体系,即实现学校体育自身发展需求,也是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文化建设的前提。

2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责任

2.1 增强体质:促进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学生时期属于由幼儿到成人的过渡与发展阶段,也是重要的身体发育期,即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适能等重要发展方面。对于《纲要》中关于“全民身体素质”方面,各学者的观点各不相同,但是本文观点应该同时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即抓住学生身体生长发育期的关键节点,把握身体发育的波浪性和阶段性、个体性差异性与不均衡性等。“健康中国”建设中学校体育健康促进需要肩负的责任担当需注重学生身体发展的针对性与全面性,即以身体形态正常发育促进身体姿态正确养成、以提高身体机能促进健康水平提高、以增强身体适应能力促进人体免疫力提升等。

2.2 健全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学生心理发展属于学生个体心理变化过程中的积极反应及现象的呈现,贯穿于学生学习、成长与生活的整个过程,即认知发展、情感意识、意志品质等方面。在不同的学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成熟度与转变期,一般是出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即认知表现为感知事物的能力、注意力培养、记忆力锻炼、想象能力激发,以及思维能力的培育等心理活动;情感意识表现为个体或集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投入与感知,并通过主观的判断与辨别行为或者现象的一种能力,并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加强;意志品质表现为个体个性的转变过程,也是在不同挫折或逆态环境中改变自己的过程,一般有教育、行为、环境等决定或考验其个体发展的状况。那么,“健康中国”建设中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认知能力、抗压能力、品质考验等心理发展的培育过程,也是“健全人格”方面的重要考察,还是学校体育在与教育人过程中的责任与担当,即促进智力发展、健康情感发展、进取心引导、完善人格的过程。

2.3 锤炼意志: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社会适应属于学生在学习全过程适应周边人、事、物,以及环境因素的过程,一般通过个体适应或被适应的过程,即改变个人的想法、态度、习性、行为举止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健康中国”建设中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责任担当在于锻炼、培养与培育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社交能力提升、竞争意识判断、抵抗风险与挫折、团队与合作意识能力,以及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大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规则精神、规训精神、道德规范和角色意识等,通常通过学校体育教学进行培养、课外体育锻炼方式干预、体育竞赛激励等方式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2.4 提升技能: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

运动能力贯穿人活动的一生,学生的运动能力是学生一种活动状态的呈现,学生的运动技能属于专门的运动能力提升,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促进身体素质、动作技能的变化过程。那么,在《纲要》中“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的目标,体现出了运动技能在当下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作用,这既是对过去不态重视运动技能的一种反馈,也是对现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强调,所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责任担任还表现在学生运动技能如何增强,即根据技术动作的发展规律安排科学的教学内容、从身体与技术技能本身认识发展规律、尊重个体性差异与抓住动作技能水平的观点环节等,这样从细从严从宽把握学生的运动技能规律。

3 “健康中国”视域下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行动策略

2017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观看了国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队训练后指出:“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3]这说明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与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健康促进多元化途径,旨在应对现阶段的青少年系列健康问题。那么,本文以《纲要》为指导,结合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相关策略,从物质、精神、制度、教育等方面诠释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现实路径。

3.1 物质基础:健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实施的硬件设施

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依赖于一定的体育设施与场馆,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分级分类规范场馆的使用与管理。物质属于人类活动基础需求,近年来很多学者观点阐述,城乡体育设施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在城市学校体育设施与物资也很难均等分配到每个学生的身上,以及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问题能以实现,如近年来足球发展很好,场地设施等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但是师资条件还是存在较大的缺口,以及场馆的对外开放率也存在争议等,所以,从学校·社会·政府层面联动联合规范化硬件教育资源的分配与管理,达到健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实施效果的最优化非常重要。

3.2 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价值观

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价值观应当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实施的全过程贯彻正确的思想理念非常重要,从社会适应与需求的层面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并将学校体育作为窗口引导学生的正确体育价值观形成当属可取之举。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价值观一定是围绕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运动技能层面展开,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辨别是非能力、中华民族体育观等为宗旨,通过学校体育参与、学校体育教育、学校体育竞赛等方式锤炼意志,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爱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3 制度保障:构建多维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

制度是人类自身对其社会活动、交往的自我规范系统,它安排人类各种社会活动的资源、利益分配和风险承担。[4]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是学校体育各项内容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学校体育促进健康方式形成的重要抓手,即以个人·集体、班级·年级、小学·中学、教师·管理者等之间组成的健康联动管理系统,还有以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运动技能形成的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教育教学内容管理系统等。那么,多维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则是基于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形成的多维社会活动系统,需要考虑从学校体育健康促进的实际接受者与实施者的利益攸关方,进行定位、制定与执行相关的制度与法则等,这也会完善具有中国特色学校体育发展的制度系统。

3.4 教学联动:重构以运动技能为中心的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体系

体育健康教育已经在路上,并随着健康价值的拓展和凸显,体育的健康促进体系发生了从“运动项目”到“健康内容与目标”的转变,也就是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应该是学校体育教育应该做到得。因为,在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的情况下运动能力的弱化是学生体质下降的根本原因,以及现在青少年营养过剩的肥胖问题还是运动量不足。那么,运动量不足与运动能力弱化直接反馈了体育教育环节的问题,即学校体育教、社会体育教育、家庭体育教育等综合体缺位再现,所以,提出重构运动能力为中心的学校体育健康促进体系具有实际意义,这样才能够引导健康体育观、终身体育意识、社会文明和行为等形成。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身体技能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de身体
我们的身体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