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2020-11-23 03:04田造宇
就业与保障 2020年1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制度

文/田造宇

一、有关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政策和要求

2014年12月26日,教育部职成司时任司长葛道凯第一次提出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命题。2015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2016年4月7日,教育部职成司颁布《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2017年6月13日,教育部职成司颁布《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完善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再次强调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综上所述,教学诊断与改进已经上升到国家意志、国家策略、国家行动。

二、国内研究概况

关于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的研究,2017年全国在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的27所中职,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重庆、贵州、陕西的27所高职试点[1]。辽宁省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还在尝试摸索,部分高职院校也在进行探索,虽然教育部、辽宁省教育厅多次下发文件,2018年省教育厅还进行了专题培训,但是,职业院校该怎么诊改?诊改依据是什么?由谁来进行诊改?这些问题还是概念模糊,教育厅曾经下发了相关诊改体系,梳理出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与建设、课程体系与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学校管理与制度、校企合作与创新、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但是诊改不是评估,诊改不能统一,诊改不是专家做的事情,需要全体教职工亲力亲为[2]。因此,针对所在院校进行自主诊改,一校一案,注重符合学校的校情,更符合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主旨。

三、研究意义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中高等职业技能人才为宗旨,坚持“立德树人、崇尚技能、服务经济、适合教育、差异发展”的办学理念[3],主动适应新时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针对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相关机构,涵盖学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体系,构建教育教学诊断与改进机制,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一)执行个性化的诊改

教学诊断与改进具有本所学校自身的特色,不是评估,而是结合自身的校园文化、办学区域性优势、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等,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诊改模式。

(二)实现有针对性的诊改

教学诊断与改进是以问题为导向,发现不足,基于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瓶颈,着重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岗位课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尚美人生”德育特色、技能大赛、服务社会学校影响力、信息化建设能力等问题,通过学校自下而上自主诊断,寻找不足,提出诊改问题及路径。

(三)引导职业院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教学诊断与改进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的必然,是引导和帮助职业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学校主体、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机制,达到信息采集全方位,质量评价多元化,实现教学诊断与改进的开放性。

(四)建立落实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

以系统性的数据化操作管理平台作为支撑,建立学校大数据库,实现有效动态管理,实时进行数据更新,实现检测客观性、及时性、有效性,是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需要[4]。

(五)促进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制度体系、健全运行机制,服务社会,服务师生,服务企业,促进学校发展、师生发展、企业发展。

四、目标和实施内容

(一)顶层设计,构建机制

根据省市《教学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中等职业学校项目指标体系”,构建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三纵三横一平台”诊改体系,成立“诊改项目”中心。围绕教师、教学、德育、后勤、招生、就业、专业、企业8个项目进行项目评价,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我国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还处于摸索阶段,可尝试引入与国内100多所高校有稳定的长期合作的麦可思研究院参与评价。

(二)制定目标,明确方向

规划目标,根据现状自查并得出诊断结果。提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双师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信息化建设、服务产业能力、技能大赛、特色德育、校园文化、资金管理等,围绕办学理念、教学工作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编制《沈阳市轻工艺术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三)启动多链,实施诊断

建立“规划链、目标链、制度链、标准链”每个项目组分别列出,以此诊断,完成办学理念诊断、教学工作状态诊断、师资队伍状态诊断、资源建设状态诊断、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诊断、需求方反馈诊断,形成教学诊断报告。

(四)诊改实践,积累经验

学校诊改中心牵头,涉及8个诊改项目,进行自主诊改。依照学校诊改学校为主的原则,学校上级管理部门只是一个督促的角色,作为企业可以结合产教融合及人才培养的岗位目标积极参与。

建立诊改社会互动平台,企业可以评价学生质量,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等多方面满意度的评价,实现全方位评价、动态评价、及时评价、跟踪评价的互动评价机制。

以教学工作诊断为切入点,加强教学行政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科研管理[5]。强化过程管理,强化常规管理,强化终端管理,强化技能为重点,实现教学品质优质化。

分析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体系,从体系的内容和机制两大方面,梳理总结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体系。诊断“办学水平”“技能大赛”,提升学校良好的社会声誉;诊断“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诊断课程体系,促进校企融合的岗位课程建设;诊断校企合作,促进校企合作模式与创新。

(五)需求导向,把握要义

制订诊改方案、明确意义,诊改为学校自内而生、从下至上、人人参与。落实好三项目标和任务:“构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搭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基本原则:坚守底线、“学校自主”(建设制度、建构机制、打造“两链”、自主诊改)“协同实施”(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第三方人士参与)。

五、诊改工作与效果

诊改工作本身要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对标实施,积累经验,在推进过程中不断调整,才能确保实施有效,通过工作实践取得成就。

(一)关注最基本的教学活动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学校制定了《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巡课联查制度》《教师及学生课堂行为规范》等相关制度,在教师中开展校评优课、微课大赛、论文评选等活动。

(二)建立教育教学事故责任制度

督导室、教务处、专业系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使集体巡课成为常态,并认真记录考核结果。加强对学生课堂秩序、早检、午检、晚自习的检查,对于每次检查做好记录,将联查结果进行每周公示,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

(三)关注课堂教学质量

分为评优课、常态课、新入职教师课、观摩课、问题整改课5个项目,建立了听评课制度,吸纳企业专家、企业老总参与学校评优课,制定上级管理部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中层领导、教师、企业、家长、学生多元评分表,落实到不同类型的课程评价中去,真正实现社会整体参与对学校课堂的评价。

(四)基层教研活动专业化

教研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音像资料)、有总结,制作课件、微课、教学视频,推进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通过评课、观摩课研讨、课题申报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五)吸纳企业家、专家参与教学评估诊断

构建与企业深度融合的诊改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构建以工学结合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企校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增强服务产业能力。

(六)交流互动,实现开放办学

教学诊改不是关门诊改,学校通过市级课题研究,推动本校的教学诊改工作,实现与职教同仁、合作企业互动交流,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以及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做到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提升。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校企制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