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校企联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

2020-11-23 02:09谭蒙
就业与保障 2020年5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就业指导岗位

文/谭蒙

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应用型人才输出的主要场所,在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基于当下校企联合制度的深入,为高校学生提供充足就业岗位的同时,解决了部分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为基础,构建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尽管在实施中已取得了部分成绩,但仍无法切合实际地满足高校学生的就业需求,部分潜在的问题开始逐渐显露[1]:1.就业指导教师无法精准定位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和整体规划缺乏针对性;2.为了满足专业技能要求,高校仅开设了专业知识技能课程,只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就业知识培训,十分不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若长期采用传统的就业指导方式,势必会制约学生的未来发展;3.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通常采用理论指导的方式,缺少与理论对应的实践指导,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

为了改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转换学生传统的就业理念,针对上述提出的高校在搭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下述将从四个方面开展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研究。

一、基于校企联合搭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平台

基于校企联合背景下,对学生个体开展针对性分析,在学生入学初期,指导学生制定对应的就业规划,了解学生的发展意向,搭建学生与高校与企业直接交流的平台,指导学生将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匿名的方式在平台上向就业指导教师提出问题,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在就业学习中的心理发展动向,避免学生由于就业压力过大出现逆向学习心理[2]。同时联合校内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增设平台上学生与心理指导教师直接交流的窗口,在就业指导工作实施中,侧重于对学生的精神培养,以此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态度。

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平台的信息化水平,实现网络在校内的全覆盖,加大市场调查力度,将具备时效性的调查数据上传至平台,使学生实时掌握经济市场的横向与纵向发展动态。定期在平台上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服务讲座,组织市场内热门企业专家,为学生讲解就业择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积累学生就业经验,有助于学生精准把握市场前沿发展趋向,实现平台指导与市场发展的无缝隙对接,严格遵循“走出去”原则,定期更新平台上的企业招聘信息及市场前沿动向。

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就业指导模式,通过学生在平台上的浏览历史与实际动向,掌握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困难,了解学生对不同用人单位、企业做出的评价,以此提供学生就业信息兴趣推动,包括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就业岗位、工薪、就业要求等,充分体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就业指导的个性化[3]。此外,建设学生个人信息、企业招聘信息等多元化形式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学生的个人简历、档案资料、电子版三方协议书等,有助于企业及时调用资料并向学生发出面试邀约。当在校学生收到来自企业的面试邀请时,学生可通过平台检索企业的资料,包括招聘岗位、岗位薪资待遇、就业工作内容等,实现双方在平台的有效交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要在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内容的基础上,建立校内平台登录防火墙,学生需要输入账号与密码登录平台,教师需要输入工号与指导岗位登录平台,企业或用人单位需要注册单位信息,并输入指定市场代码进入平台,以此为平台在高校的持续运行下提供安全保障,避免学生因身份信息丢失而被不法分子盗用的情况出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服务。

二、引入“工匠精神”增设就业服务指导课程

为了满足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高校应将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与校内专业课程相结合,整合市场行业发展动向,统一课程教学目标与就业指导工作目标,精准定位课程教学内容,最大的限度将市场发展标准应用于学生学习中,引入企业真实的就业成功案例,使学生充分地理解勤奋在就业中的意义。面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在课程教学中以开展课堂小组互动活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对外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就业中的创新意识,辅助学生在就业中树立信心。

同时与合作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合作协议,增设订单班课程,对指定岗位有兴趣的学生可在校参与企业岗内员工培训。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发展培养一批定向学生,解决了部分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同时,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方向[4]。此外,鼓励学生到社会中参与基层工作,提高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联合地方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对基层岗位工作的毕业生给予一定的政策奖励,包括补助资金、国考优先录取政策等。树立学生对基层就业工作岗位的正确认知,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解决学生在就业中不必要的焦虑与困扰,延展学生就业路径,实现学生在就业道路上的长久发展。

三、增加高职院校就业实践指导服务

基于上述设计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下述将从两个方面,开展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实践服务的研究。

一方面,定期开展校内实践就业活动,与校内社团联合,设计针对不同学生的就业模拟活动,由教师为活动营造氛围,并将学生参与实践课程的实践作为评价学生就业实践课程的关键指标。学生可根据在就业规划的意向岗位,选择参与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由企业管理作为活动的点评嘉宾,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及设计的项目成果,给予学生专业化的点评,使学生更加充分的了解在就业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针对性。通过开设就业指导专家讲座、主题班会等方式,协助学生掌握社会行业发展动向,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方式带动学生就业,不定期返聘优秀的毕业学生,由已毕业学生为在校学生讲解在就业择业中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并指导学生以“看得见,摸得到”的身边人为榜样,引导学生在制定的职业规划内不断进步。

另一方面,划分学生批次,定制学生在不同学期的学习计划,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要求学生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努力,独立完成生活中的琐事,学会与高校内不同地域的学生共同相处,为后期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入学第二学期为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课时安排,完成就业指导相关学习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并要求完成校内就业心理测评,参与校内诚信大赛,以此辅助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学生入学第三个学期为就业实践阶段,学生可根据自身就业需求,选择合作企业投递就业简历,参与企业内部工作活动,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企业内部工作实际流程,为学生毕业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提高学生在就业岗位中的实践能力。

四、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是反映高职院校就业指导体系执行能力的关键,也是考核校内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的根本,针对传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评价机制过于单一、规范性差等问题,下述将从三个方面,实施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评价机制完善的详细规划[5]。其一,以学生就业成果作为衡量就业激励体系的依据,调查早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实施就业指导后毕业生的就业率,深入探究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其二,增设平台学生反馈窗口,学生可根据在实践中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的作用,对其价值进行反馈,以此为完善校内就业指导,提供决策性建议。其三,规范学生考核流程,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实践能力及就业能力,作为评估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关键,以此检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及可实施性[6]。

五、结语

本文从四个方面,基于校企联合背景下,开展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的详细研究,完善了校内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了评价指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就业指导实践后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有所提升,可以更加良好地适应社会岗位需求,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以此对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推进能力。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就业指导岗位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