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邹育平
2019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许多中职学校作为1+X证书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完善工学结合的汽修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力求实现汽修专业学生“素养+知识+能力”的岗位能力培养目标。
一年来,汽车维修专业1+X证书制度改革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效,但有些中职学校在汽修拆装技能教学中仍存在“实训教学没重点、学生训练没效率、学过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学过”等瓶颈现象。学生实际拆装和动手能力依然偏弱,“素养+知识+能力”的综合能力提升仍不明显,以汽车车身拆装教学为例,学生拆装效率不高,返工率和配件损坏率却很高,无法适应新时期技工的岗位能力需求。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不断下降,实习生顶岗淘汰率也较高,部分学生在实习中仍处于低端技能模仿阶段,对于复杂结构或新系统、新工艺难以适应,缺乏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甚至有些学生对汽修工作产生厌烦情绪,职业认同度低,人员流失率高,人才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
拆装技能是从事汽修职业的基本功,也是中职学生日常维修中最重要的工作技能。培养拆装技能不是简单地“拆+装”训练,它需要通过研究技能形成的规律,基于现有的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教学项目,挖掘拆装技能的核心要素,遵循汽车拆装工艺要求,巧用教学组织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拆装技能、学习兴趣、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不同的汽车拆装教学项目其核心要素有所不同,各项目间既要有横向联系也要有所区别。教师若对汽车各系统间的拆装技能核心要素缺乏必要的了解,将无法合理安排教学项目和制订教学计划,在教学中将难以突出拆装技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若设置的教学项目未遵循“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技能形成规律,将出现“胡子眉毛一把抓”或“本末倒置”的现象,学生技能学习效率将大打折扣,拆装技能将达不到企业“够用”的要求。
拆装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学实训资源短缺,未着眼于企业实际技能需求,学生将无法适应新技术、新工艺。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受限于专业技能短板,教学内容唯教材、唯书本,教给学生的核心技能过于简单且重复,未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拆装项目内容,极易出现“学过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学过”的现象,无法在短期内适应企业的顶岗作业,职业发展空间也受到影响。对于无核心技能的重复拆装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所学技能难以实现“实用”的目标。
拆装教学课堂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组织不合理和学生拆装用时不均衡。在拆装教学中,有的学生选择工具的能力偏弱,工具使用熟练度偏低,造成不同学生对同一项目的拆装用时相差较大;还存在教师教学组织不科学,重难点不突出,存在“炒冷饭”和“避重就轻”等现象,这都将影响课堂效率。在汽车拆装教学组织上理论与实操仍存在明显的边界,难以满足学生主体性需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课后无法利用相关资料来提升自身的拆装技能;还存在设施设备周转使用率低,拆装教学课后没有实车实践,因此很难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会用”要求。
拆装技能重点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能不能”和“会不会”作为评价依据。实际教学中由于拆装项目多且杂,并不能用一个量化标准来评价。以拆装时间作为考核学生拆装技能“熟不熟”并不科学,受教学时间限制实施所有项目的全员量化考核又难度极大,学业评价应注重对学生拆装过程的综合评价,让评价结果能客观反应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此激励学生,提高其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以1+X证书技能考核为例,集训式强化训练后,即使学生能熟练拆装某一系统,但对其他系统仍难以适从,最终还是无法达到企业“能用”的要求。
根据不同拆装项目的岗位技能特点,制订不同的教学组织流程图,在教学组织时,通过“1个知识点+1个职业素养体验环节+1项操作技能”来开展拆装技能的教学,以此实现不同拆装项目间的“素养+知识+能力”目标。教学组织流程图对教学参与者的角色进行定位与分工,每个学生都有任务,每个项目都有反馈,在学生“一无所知、略有所知、学有所惑、误入歧途”时,教师能提供相应的“引导、指导、疏导、劝导”,允许学生尝试,鼓励学生合作,以案说法进行探究教学。
拆装教学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避免盲目追求标新立异或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脱离了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的初衷。在理实一体化的拆装教学中,采取适当方法开展理论教学、素养体验和能力训练,让学生在理论教学中获得知识,在实操训练中获得能力,在场景体验中提高素养。
技能要素是对拆装项目所需知识、素养和能力要素的统称,宏观方面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分工与配合,微观方面指形成技能所需的场地、工具、设备及技能目标、实现方法等。在拆装教学过程中,将各项目间的不同技能要素作为教学重点开展教学,以此进行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学生评价等。
以汽车拆装岗位技能形成规律为出发点,紧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不断补充和完善新的拆装项目或技能要素,确保不同拆装教学项目间至少有一项或几项不同的技能要素。在汽车整车拆装中,其核心技能要素包括查询和使用维修资料、选择和使用专用工具及设备、拆卸和分解特定零部件、装复及检验装配质量等。不同拆装项目间其核心技能要素会有所差别,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实际状况,适时调整教学项目中技能要素相近或相似项目的教学时间,酌情删减技能要素相似的低效教学项目。
拆装工艺是汽车维修技能形成的核心基础,最终要实现“拆得下来,装得到位”。拆装工艺过程是对不同实车拆装项目“拆+装”所需的工具、维修资料、耗材、所需人力、物力、资源、环境等进行准备、实施、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在拆装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总结各拆装项目、拆装工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便于教师和学生都能准确把握拆装技能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针对不同的拆装工艺特点开展小组探究合作,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汽车制动管路拆装为例,“旋、夹、撬、拔、拧、排、调、插”等操作工艺就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点。
在以技能训练为主的汽修专业课程中,通过量化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不仅评价过程费时费力,而且评价结果常有失真,并不能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实践动手能力。在实车拆装训练中,应重视学生多元评价,采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多种能力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通过不同评价主体(如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将不同技能要素点作为评价标准,其评价结果往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
通过不断完善不同拆装项目学生能力的多能评价指标,制作不同拆装项目的多能评测表,不同评价主体就能快速检测学生在拆装项目教学中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还可为学生自我能力评估和互评提供参考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不再茫然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