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佳欣 边悦玲
小白,男,大连理工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多次荣获奖学金。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工作,曾任主要学生干部,工作能力和态度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毕业后进入某国企从事机械设备检修工作,五年的工作经验积累,小白已经从一个懵懂的职场新人成长为老练的部门骨干。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曾多次对他进行跟踪采访,了解其日常工作状态并请他说明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日常工作所需技能的匹配情况[1]。下文将跟踪调查时间节点确定为毕业离校、入职一年和入职五年,系统整理了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以求推进学校就业工作质量提升,甚至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
小白作为优秀毕业生、就业典范参与到了本次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项目之中,第一次调查,笔者对其进行了收纳面谈并利用测评工具探索了他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兴趣。小白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的普通职工,受父母的影响,小白的就业意向聚焦于装备制造业等大型国营企业,最终也如愿以偿地找到了心仪的工作[3]。
本次调查围绕小白在校期间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对职场生活的认知,旨在探究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育人成果。小白虽然已经拿到了心仪的offer,准备毕业离校步入社会,凭借着在校期间取得的“累累硕果”,他壮志满怀充满自信。
小白在层层面试中都表现良好,在与HR的谈话中他感受到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业优势即在大学期间掌握的对于未来工作有正向促进作用的技能和优秀的学习成绩以及丰富的学生工作经历。这不仅说明他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工作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具备踏实的求学态度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4]。
调查人员在小白入职一年后进行了第二次跟踪调查,此时他已经通过了实习期并完成了轮岗工作,不仅熟悉了工作单位也已被分配到固定的工作部门,同时也确定了未来工作的内容————对某机械设备进行日常检修维护。
调查员:入职这一年,你都从事过哪些工作?有什么具体的真实感受?
小白:在这一年从采购招标到设计研发再到装配质检,我几乎走遍了厂里所有的车间,对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都有了初步了解。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之前学生气太重,太拿自己的文凭当回事了。当真正走到工作岗位,决定话语权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5]。
调查员:那你觉得具体是哪些能力对你如今的工作乃至今后的晋升尤为重要呢?
小白:日后晋升的事我现在还没什么想法,但从目前的工作需要来看我感觉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还是很重要的,也就是我们大三、大四学习的专业课还有实验和实习课程学到的内容。
采访中小白表示,自己在毕业之际对职场的认识和个人能力的评估过于浅显和片面,他认为大学期间十分重视的学习成绩和获奖经历等都已成过往,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此时显得十分重要。大学期间小白曾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工作并发表过科研论文,练就的学术研究能力在其入职一年后显得意义重大。另外在专业实验课程中练就的动手能力也直接影响着他如今的工作效率[6,7]。
调查人员在小白工作的第五年进行了第三次跟踪调查,此时他已经成长为部门的技术骨干,多次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机组设备技改工作。
调查员:这是你从业的第五个年头,你感觉这五年你自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小白:我感觉变化最大的是能力和心态吧。能力是日积月累出来的,而心态也差不多是岁月磨砺出来的。最开始刚毕业的时候因为在大学四年的积累,已经对大学非常熟悉,学生工作也干到了所谓的领导层,所以难免有些飘飘然,壮志满怀但其实有点盲目自信,所以到了工作岗位之后会先受一次打击,会发现自己其实什么都不会。后来就谦虚学习,踏实工作,慢慢积累工作经验,能力与信心同步提升,随后会发现大学的很多专业知识在工作领域都有很大用处,而自己从前学得过于走马观花,所以有的内容需要再学习一遍。
调查员:有没有什么在大学期间练就的本领对你现在的工作特别有帮助的,或者有没有什么技能是你后悔自己以前没有掌握的?
小白:我感觉大学的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日后的工作其实就是概述,我们就是了解个大概轮廓,工作的时候还是要有针对性地二次学习。但是在大学生活中,待人接物的习惯,人际交往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真的尤为重要,其实也正是这个原因企业校招的时候会倾向于有丰富学生工作经历的人。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感觉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文字表达能力真的是太欠缺了,以至于每次写材料的时候都很头疼。我感觉没有纯技术的岗位,任何岗位都不是干活就完了,要学会总结归纳,提炼升华,形成可传播的文字材料。
在来访者明确做出了重新投入学习的决定后,咨询师鼓励其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此过程中,也积极关注和跟踪小白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给予充分的关心和必要的帮助。最后该当事人顺利得到公司技术资源开发方向。
当前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学模式还是聚焦于知识传授,而本案例中跟踪调查的结果则表明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学生职业发展更为重要。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应为学生打造更多的平台,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也要有所革新,应更多聚焦于学生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学生的成绩。我们的目标是创办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生也应该在具备科研能力的同时,具备逻辑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8]。
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是学校专业认证、学科评估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大学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研究可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思想,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融合,同样具有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推动高校建设的作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就业问题已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多方关注的热点。本案例是毕业本科学生面临的职业选择定位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这一情况,存在一定的普遍性,根据个体程度,集中出现在大三至大四这一阶段,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在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目前,大学生职业咨询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教育工作者重视,大学生职业咨询涵盖大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职业咨询,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定位选择,对于他们规划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就业和以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根据各流派的理论和关注重点内容,职业咨询模式分别指导咨询、来访者中心咨询、心理动力发展咨询、行为主义咨询和折衷主义咨询等。
本案例中,调查员根据大学生这一群体思想和年龄的特殊性,以及实际工作经验,主要借鉴了折衷主义职业咨询模式的相关理论。本案例实际咨询过程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咨询模式,关键是要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来访者积极探索自我的同时,多方面了解咨询服务对象,进行诊断、预测和提出建议,必要时给予其他方面的帮助和引导。同时,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认识自我、探索外部环境、确定职业目标、行动和调整五步骤可为开展这一群体的职业咨询提供实际的借鉴价值。
另外,在工作中及时总结对大学生职业指导个案的扩展和概括,可以发现不同群体或年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再进行相关的如考研、职业选择、面试技巧等主题讲座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以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