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数学预习的有效性

2020-11-22 07:25:54吕二娇
散文百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本分组

吕二娇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晓龙中心小学

俗话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教师近几年也在不断探索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学习,使学生轻松又能高效的学习数学知识,真正对数学产生兴趣。经研究发现,要想课堂效率高,对于课前预习的准备必不可少,课前预习并不意味着浪费很多课余时间。相反,预习会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数学成绩反而会不断提高。小学这时期正是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提高学习兴趣的阶段,并不应该被大量繁重的负担所束缚住,应减少一点任务量,通过信息技术对于学生进行辅助,减少学生对于知识过大压力,让学生能够轻松预习才能有效。

一、对于课后的自主预习,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及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

课下的学生要想达到和课堂一样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态度,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效率并不一定比学校效率高,因此,教师应该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仔细设计题目,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情况,预习作业的数量等等进行细致合理的规划才行。教师要在课下为学生准备好课后预习的各种资料,通过信息技术的方式及时传达给学生或者家长,家长或者学生进行自行下载查看,以此来督促学生及时去完成,从而达到预习的有效性。

例如,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这一节课可让学生进行课后预习,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发送给父母乘法口诀表和十道二十道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背诵,背诵过后尝试自己进行解题,尽力而为,自主背诵自主做题,让学生产生一点压力,在家里也能努力背诵,这样学生的效率会提高许多,在课堂上上课对于新知识也更能够接受,不至于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有了提前的了解,学生也能做到胸有成竹,应对课堂难题也不会胆怯。

二、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对于数学预习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不需给学生布置太多任务,给予太多压力,只需抓住学生的兴趣,即可达到学生爱上课堂的目的。课堂预习时期也可结合信息技术的方式,不一定非要学生低头看课本,学生可能看着看着就会走神,甚至根本就厌烦这种预习方式,预习并不一定要沉默不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切教学条件,小学教师只有找到一个突破点才能抓住学生们的目光,使学生整节课跟着老师的预习思维走,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已经慢慢淘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满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欢乐的学习氛围。

例如,六年级下册,《比例》,这一节课,这节课的预习可以教师运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班内的统一预习,通过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看屏幕,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认为的比例,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对于图片和小动画的兴趣程度会更高,让学生对于课本内容进行有趣的联想思维的发散,从而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对于课堂的预习效率也会变高。

三、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学习效率慢,多半是因为学生没有对于数学的好胜心和竞争性,觉得提不起劲儿。教师可采用小组分组合作的模式,听过信息技术让水平不同成绩不同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组内水平不要太接近,按组进行预习任务,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一下,看一看哪个组能够预习的最快,学习到的知识更全面,学会的内容更多,学习效率最高,学生之间的竞争心理就会起作用,一个人带动一个组,一个组带动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氛围可谓是立竿见影,教师更加合理运用小组合作,让他成为学生的助力器。

例如,《加减法运算》这一节课,可采取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随机分组,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对于预习要求进行大体的规范,然后让学生对于课本内容进行组内时间的预习,小组合作把自己预习的内容进行组内交流,补充好自己没有预习和关注到的地方。教师再组织组与组之间的比拼与交流,最终把所有预习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总结,让学生走出自己的圈子,看一看别人是怎么样预习的,别人预习的技巧都有什么,把别人的预习好方式多借鉴形成自己的模式。

四、总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最关键关键时期,它可以决定一个学生的命运,因此,在这个阶段,应大力提倡学生课前预习,对于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教师也要在此过程中不断努力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在小学阶段也能够学有所成,而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上,要试着去主动学习在考虑问题时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转换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课本分组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分组搭配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怎么分组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分组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36
做好课前预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