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玮
江西省鄱阳县三庙前乡中心学校
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体育教学的核心思想,而体育教学是增强初中生体质的重要渠道,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还应该以课程改革为指导,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与改革,提高教学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初中生的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快速稳步提高。
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充足的学习兴趣,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而通过教学改革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更加有效的刺激,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促进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
1.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穿插着大量的体育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内容的丰富性,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而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热身活动,同时还可以在热身的同时向学生讲述体育运动中的名人轶事,通过这些名人轶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最终为学生的体育运动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运用。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进而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运动潜能,实现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体育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体育教学,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让学生进入到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能够长久的保持,最终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注重良好教学情境的创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良好情境的创建,通过良好情境的创建就可以快速的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之中,进而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创造,最终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使学生能够长期坚持体育学习。最终,通过体育活动直观生动的特点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例如,可以为学生设置“体育竞赛”的环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演示一个具体的动作,给予最快掌握这一动作的学生相应的奖励,进而鼓励其它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中去,培养学生你中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不难看出,通过小组合作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去,提高了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性。
4.注重交流与合作的开展。在初中体育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于具体动作要领的介绍和讲解,在讲解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练习,如奔跑、跳跃等。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实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教师应该注重交流与合作,通过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进而获得足够的运动乐趣,最终实现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在进行“投掷实心球”的练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投掷实心球常见的错误和纠正的方法,并在练习后对于易出现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和改进,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推荐1~2 名投递最远或投掷技巧较好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展示,并评出优胜小组给予奖励。不难看出,通过这样的展示、合作、交流,不仅实现了学生对相关运动技能的掌握,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了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5.注重合作探究教学的有效开展。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与交流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提高,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就会对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与合作中降低个人能力的限制,促进所有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进行初中足球“脚内侧踢球”这一技能动作的训练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观看相应的脚内侧踢球的视频或图片资料,并向学生分析和讲解脚内侧踢球不稳定的原因,使学生掌握脚内侧踢球的方法。其次,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采用“踢固定球”的方提进行练习,或是在慢跑中进行练习。最后就是再引导各小组展开交流,进而通过交流实现各小组之间的优势互补不与相互借鉴,进而促进学生对这一运动技能的掌握,实现所有学习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在初中体育中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符合中考政策的要求,为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与体育成绩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其次,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了优势互补,实现了所有学生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