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永进
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庞口镇庞口中学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引导我们从新的视角去审视我们的教学,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综合思维与区域认知是基本思想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课堂授课方式比较陈旧,要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探究式课堂作为现在比较科学的教学方式被应用于各个学科。基于此对我们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初中学生地理综合思维呢?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去主动发现问题,动手尝试,在尝试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做中掌握知识本领,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地理教学要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方式,由于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探究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可以有游戏类、讨论类、动手制作图等活动。教师要从一个广阔的视角去发现这些活动之间的联系,把活动内容有机地融入课堂的教学中,以自制地图表为例,我们知道视觉是人类最有利的感官,图能使人更快地学习和记忆知识,学生对图的理解程度要比文字更直观,因此教师要利用地理教学的特点充分开展学生对地图的制作,以中国地图的记忆为例,把中国地图制成小卡片进行拼图比赛,小组成员之间有机合作,各组进行比赛,这样可以充分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教师可以再深挖地图制作形式,以及所涉及知识内容上下功夫,引导学生积极动手、主动参与、自主思考,进而达到探究式学习的效果。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初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材安排了“制作简易于地球仪”的活动式课文,开学第一课时就为就给学生播种上探究活动的种子,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了解决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可获得对极点、地轴承、倾角等认知,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在课上进行制作,小组合作,教师指导让重难点在操作中得以突破,让学生了解到学习方式的有趣,知识间的联系,养成综合思维的习惯。在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学生活动的方向,需要教师做好周密的计划,如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如何制作地球仪,在制作中存在什么问题,你们是如何解决的,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自主的做出分析,锻炼他们分析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利用我们制作的简易地球仪进行“演示与观察”“联系与说明”“读图与思考”三个方面来完成演示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教师注重活动与活动之间前后的联系,让学生形成习惯。
初中地理区域地理这部分,是案例教学,以地图为载体,深入分析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为了能够使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教材把这些要素综合分析融入到了每节课之中,每节课完成一部分,这样到学完之后学生们就能构建出这个知识体系。如《亚洲自然环境》这一节通过活动,学生们可以总结出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河流流向反映地势,这样学生不仅知识了亚洲的地势特点和河流流向特点,还能够把学习到方法迁移到其它大洲。《东南亚》这一节,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到《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一节对前面学过的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在这一节中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导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刻的解读,再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在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时,不仅仅有世界区域的要素综合,时空的综合和地方的综合,如《北方地区》华北平原地区自古就是华北平原重要的农耕区,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让学生们了解自然一次是发展农业、兴建城市的基础,进一步理解人地关系。《南方地区》让学生认识到在湿热的背景下,食材的种类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局地环境特征。通过中国区域的学习,开展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素养。
在八上中国地理概况的学习中,一图到底。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分布图、河流分布图、自然资源分布图、中国的交通图、农业分布图、工业分布。通过绘制这些地图,一幅图再一幅图叠加,让学生们了解他们之间的发展与联系,培养要素综合思维,时空综合思维,地方综合思维。如学习中国34 个省级行政区域时,让学生们绘制政区图,学习中国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时,让学生在政区图中绘制山脉和地形图,让学生们对知识系统化。学习气候的时候继续在这幅中进行绘制,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学习长江,黄河时,再继续在这幅地图中绘制,就能够让学生很快地得出河流的水文特征,和开发与治理方面的分析。那学生清楚的知识地形、气候、河流这些要素之间的联系。在学习《经济发展》这一章时,继续在这幅图中叠加,这样学生们对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精心设计探究实验,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培养地理素养。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地理综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