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20-11-22 07:25:54刘娟娟
散文百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白居易古诗意境

刘娟娟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青泥镇中心小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老师将对学生诗歌的兴趣加以培养,才能达到对古诗词的完美教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于渔”,对于诗词的学习,不仅要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情操的陶冶,更要把学生的想象空间激发。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应把握好大致的学习方向及教学目标;策略;感言;并且能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古诗的深入学习。

一、营造合理的情景,传递感情的氛围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老师要格外注意将情感氛围带入课堂,以自己的方式增强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的感悟力。有时也可以让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给古诗配图,以了解他们对古诗词的了解程度。这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也是起到一定积极的作用的。

比如,在学习白居易诗歌《忆江南》中,分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就营造了一幅春江日出图的景色,老师在讲授这首古诗时,便可以先营造起春的意境,将意境带入课堂,在对学生进行情感的传递,以自己的方式增强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的感悟力。也可在多媒体课堂上插入背景音乐,勾起学生的兴趣,在对白居易的思乡之情进行描述。从而实现场景打造,氛围的铺设。古诗词中的美好意境也可加以体现。在音乐的衬托下,古诗词的意境便会更好地体现出来。这样,他们在学习中就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只有老师走下讲台,真诚平等的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与帮助,将互动课堂贯彻到底,才能为课堂创建和谐的气氛,帮助老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以实现师生之间更好的互助提升,此之谓教学相长也。

二、了解作者的身世,体会诗歌的感情

老师在教学时,要首先将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进行概述,让他们对作者生活的年代进行思考,人们当时的生活方式,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何在?这样,每一首古诗词作品就好像一个线索,学生们可以根据老师在课上的讲解,通过搜集与此相关的内容,找到与这首诗的联系方式。这样的一种学习方式,对于还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却可以对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积极体现,现在开展一些自主学习活动,有着很大的优势,因为网络的出现,让人们查阅资料变得更加容易。[1]

比如,白居易的《草》一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当时年仅十六。这首当时准备应考的,但由于科举考试的严格规定,像《草》这种佳作难以见到。据记载,作者此年刚从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最初,顾况对白居易说道:“米价方贵,居亦弗易。”显然是拿白居易的名字打趣,言外之意是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当读到“野火烧不尽”二句时,不禁大为赞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可见此诗在当时有多优秀。老师也可促进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做一些相关活动。有了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们的综合实力才会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增长。

三、鉴赏诗中的名句,加深诗词的理解

我国诗歌文化博大精深,种类繁多,有咏物诗、抒情诗、远大抱负诗。在理解完诗歌的创作时间、背景及意图后。我们可以适当对诗句进行赏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品读诗词,评价古诗词,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鉴赏古诗词,首先要了解典故及创作含义,挖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以及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2]

例如,在《题西林壁》的教学过程中,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景抒情,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所看到的视野被局限,看到的永远只是一部分,不可能全方位看得清清楚楚,这必然带有片面性。作者从自己游山经历出发,波及人生。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告诉人们一个客观道理;要了解事物或事件的全过程,不能只局限于片面,需要摆脱主观成见,从大局去思考。这虽然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紧扣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以及游玩经历,表达自己领悟到的哲理。

要对小学古诗词进行深入的教学,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激起学生的课堂兴趣、了解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经历、对名诗名句进行赏析。老师应对学生树立中华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及投入感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学习古诗。

猜你喜欢
白居易古诗意境
ART IN THE FIELD
汉语世界(2022年2期)2022-04-20 01:36:48
早冬
早春(节选)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