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白云
今天是情人节,我无法向爱人解释我是如何爱他,就像广大父母无法向孩子解释自己为何要半夜起身为他们掖被子。很快,夕阳将暮晚拉近,小小的灯光偎着蜷曲的肉体。生命如此脆弱,而我却想要获取深爱。
今天是情人节,我无法向善良的人解释悲伤,就像我无法解释看到那些白衣天使时突然涌出的泪水,有许多还只是个孩子。春天是从无数死亡中复活的植物,每一株都美得仿佛从未见过。
今天是情人节,我无法向死亡的人解释活着,就像我无法向盲者解释血是红的。
二月的风吹开了冰河,大地还没有变成花园。在夜里敲响的钟,披着白雪,仿佛 “新鲜的纪念碑”。
夜半,来自诗人圈的消息,让诗人们感到死亡如此之近。那个叫陈学松的安徽诗人,他不会知道,只是路过一座城,就踏上了不归路。他刚写好的 “墓志铭”挂在朋友圈,还带着他的温度。他的诗歌——“醒醒,人类”,还在呼唤,“给善良和弱势一些温暖,关注和庇护”。
我的泪水不属于我,而属于生命。它微弱,它明了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活着的人,绝不能只是 “苟活”。还没有接到可怕的消息,并不代表幸运, “恐惧就在空气里,就在血液里”。
没有口罩而不得不出门的人,脸上围着白毛巾。红灯依然亮着。转过马路,就是米店。
没错,你在等那个买米下锅的人。
没错,我们依然要谋生。 “不可能把那个走向死亡的人叫回来”。而墙上快要耗尽电池的秒表已脆弱得临近停顿。
“正月十五前,疫情可能出现拐点”,现在是正月十六,却依然重复着 “隔离”的音调。小区大门增派了保安,出入检查 “出门证”更严。
每天海量的消息就像米勒笔下的 “成群结队”: “一个谎言拉着一车谎言,一个漏洞连缀一串漏洞,一个无耻抱着一摞无耻”,灾难、人祸、纷争、病痛、坎坷、恐惧,谁能躲得开呢?
而活着的乐趣,健康之感,每天太阳的到来,都让你努力获得活生生的含意。你把蒸好的包子从锅中取出,把一盆兰草移到有阳光的地方。太阳依然那么母性。城市却还是那么冷清,冷清得让人心慌。
你在朋友圈看到一组图片——大火过后的澳洲万物复苏,大自然不需要人类拯救,灰烬吐出燎原的心,在土壤中生长。
横行的 “新冠”,肆虐的 “人祸”,关于 “封城” “口罩”“隔离”的种种,以及蝙蝠、蝗虫、宿主等等词汇——都是痛苦的梦魇与醒世箴言。
血的味道带来新生;大地上,枯草开始转绿。
每天打扫房间,开窗通风,变着花样炒白菜、炖萝卜。告诉自己,还活着,还在热爱生活。
每天看新闻,看微信,发朋友圈,接听电话、收发消息。告诉自己,还活着,还在牵挂与被牵挂。
每天从疫情的不安、焦虑中自我调节。告诉自己,还活着,就有出头之日,就有希望。
每天读点书,写点字。思考一些天灾人祸,幸与不幸,告诉自己,还活着,还有喜欢做的事与未竟的路。
每天从家里的东头走到西头,就是不撞南墙,告诫自己,还活着,还有许多的阴影需要自我安置。
每天痛悼灾难中的逝者,感恩那些解救和帮助疫区群众的人们,当孤独无依时,想想活着才是多么美好——
一个亮堂的人间,人们朴素地活着,认真工作,恪尽职守;大街上,人潮涌动。菜市场,各种菜品新鲜齐全;一个个光线充足的教室,传出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老人孩子全家人围坐一起,吃火锅,闹元宵,放鞭炮。
什么时候,这原本理所当然的一切竟成了奢望?
我站在窗前凝望,在小区安静的小径,苍黄慢慢后退,走出青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