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瑛
在疫情“大考”中,暴露出少数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薄弱,少数基层干部治理能力与法治理念匮乏,有效资源整合急需加强等问题。各地应当以此为鉴,通过强化党建引领、锻造骨干队伍、创新党建载体、夯实党建基础,进一步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方位考验着基层的治理能力。“疫”情防控工作成效好不好、阻击作用大不大,很大程度上由基层治理能力决定。在这次疫情“大考”中,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各级党组织,都受到了巨大考验,尤其是基层治理能力受到了淬火淬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彰显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但同时,一些地方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暴露出的短板和不足也不容忽视。
少数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是此次防控疫情的关键举措。疫情就像一面“凸透镜”,折射出了干群关系的亲与疏。有的地方众志成城、全民参与,让干群关系更加紧密。但也有少数村、社区暴露出由于行政化严重、平日与辖区群众不熟悉,疫情发生后村、社区干部缺少动员力和组织力的问题,导致在工作开展时,连群众的门都敲不开;有的村、社区干部号召征集志愿者参与防控志愿服务时,群众很少响应。
少数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在疫情防控中,不少地方果断采取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也有个别地方施策不够精准,“严格防控”的帽子一戴,“一刀切”式使出“封”字诀,封村、封路、封小区、封门……甚至在中央强调要求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后,仍有不少地方一封了之,影响群众生活、企业复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基层干部懒政、惰政的表现,是治理能力不强的表现。
少数基层干部的法治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严控不失控,“硬核”不硬来。防控疫情,必须是依法防控,不能存在“法外之地”。各地防疫中还出现了一些粗暴野蛮的做法,一些防控方面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从随意罚款、强制“学习”到游街示众、“一律劝返七省市人员”,不一而足。甚至一些地方农村防疫中禁止农民下田、农机上路,影响了春耕正常开展。这些极端案例虽然没有普遍性,但也是基层治理缺乏柔性手段、法治思维的体现。
在基层治理中有效整合资源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特别是社区的任务十分吃重。许多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后,群众尤其是老年人需要的医疗、送餐、购物等需求都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凸显了基层服务能力的薄弱。在传统的“大政府、小社会”管理模式下,民间的各种社会力量并没有被充分激活,也没有和基层治理高度融合,有的地方不愿向社会力量借力、不会与社会力量合力,从而导致基层虽忙但力不从心,社会力量强大却被闲置。
此次疫情可以说是“危中有机”,对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行了一次“体检”,但同时也为加快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和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按下了“快进”键。各地应当以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为鉴,进一步完善以党建为引领的基层治理体系。
强化党建引领,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地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联系群众优势,把村(社区)、小区(楼道)作为疫情防控基本单元,统筹各领域党员干部组建起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防疫突击队等攻坚队伍,深入家家户户、生产一线,开展疫情排查、防控宣传、矛盾化解、心理疏导、生活服务等工作,切实做到了“哪里有疫情发生,哪里就有党旗飘扬”,起到了当先锋、稳民心的作用。基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必将是一盘散沙。因此,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工作具化到每一处“战斗堡垒”,把党建“末梢”向小区、院落、楼栋、党员延伸,凝聚社区民警、社区物业服务企业工作人员、社区协管员、社区医生等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锻造骨干队伍,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疫情防控是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在防疫一线,广大党员干部危急时刻要能挺身而出,叫响“我先上”、带头“跟我上”,在防控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凝聚起磅礴力量。要在疫情防控的战场锤炼出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以提高新时代党员干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能力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加大干部在“热锅”上的实践锻炼力度,尽快把党员干部的法治水平、综合素质、工作本领和应对突出性公共事件处置能力都提升上去,从而有效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
创新党建载体,助推治理模式“现代化”。网格化治理是当前基层治理的一种创新趋势,在各地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网格化治理的优势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下一步,要充分利用好此次疫情防控中建立起来的基本组织架构,积极探索网格化与智能化联动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健全“巡查、报告、解决、督查、反馈”等工作机制,将支部建在网格上,以党员“网格员”为骨干,以网格内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为补充,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老娘舅等工作队伍,不断充实壮大网格工作力量。根据本地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发展现状等多方面因素,优化网格资源配置,实现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市场服务、志愿服务下沉网格,扎实做好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各项基础工作,使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夯实党建基础,构建各方参与“同心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是我们国家政治制度的优势,也是治理效能的优势。从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可以看到,基层发动各行业各领域优秀人才全面参与,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广泛参与,为防疫物资、防控宣传、生产生活、便民服务等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是打赢阻击战的“资源优势”。基层治理,党组织是领导核心,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享共治是重要途径,只有调动好一切有利因素,才能不断拓展基层治理的“半径”,形成最大“同心圆”。因此,在基层治理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社会的自主性,把此次疫情防控中建立的“社区+物业+自治委员会”“干部+党员+群众”“网格员+志愿者+群众”等联动机制健全为长效机制,整合和利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社会组织、乡贤、爱心人士、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拓宽共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方式方法,引导更多人参与基层治理,为群众提供系统性、福利性、多元性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