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超 苑朋淼
西海子公园是原通州城区内唯一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在通州百姓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延续运河文化、通州文化及公园原有的自然风貌是形成具有通州地域园林风格的主要因素,也是周边规划与园林设计的重要依据和形式来源。
通州古称“潞县”,是北京的东大门,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美誉。2016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通州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西海子公园改扩建区域北起通惠河南至贡院小学,西起新华北路东至大运河,南北长度1 km,东西长度1.2 km,整体围绕西海湖与葫芦湖,总占地面积约24.72 hm2。公园地处副中心运河商务中心区的核心位置,也是通州古城的中心区域,更是大运河文化带上重要的生态景观节点。因此,改造和提升西海子公园原有老旧基础设施及园林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1 西海湖景区鸟瞰Aerial view of Xihai Lake scenic area
2 大运河景区Grand Canal scenic area
3 西海阁与燃灯塔Xihai Pavilion and Dipamkara Pagoda
历史上,西海子公园占地面积约14 hm2,其中水面约5.3 hm2,分南、北两湖和葫芦湖,百姓俗称“西海子”。公园及周边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依据最新规划,涉及公园范围的文物遗址包括大运河、通惠河、通州古城、李卓吾墓、燃灯塔、紫清宫及石像生群、葫芦湖(金代闸河遗址)、程家大院、石坝码头、土坝码头等。
原西海子公园是周边居民进行休闲、娱乐、健身的主要场所,园内基础设施较为陈旧且布局不合理,亟待改善。原有植被主要集中在西海子公园和通惠河沿岸绿化带内,现存乔木51种共2 488株,灌木28种共1 522株,还包括绿篱及各色花卉13种,均长势良好。改造提升过程中应当对现状大树充分保留,适当增加“北京古树名木”树种的比例,构成西海子百年名园骨架。
那时候我会做出这些奇怪的举动,跟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有很大关系。从小就被有钱的小孩歧视,在戏剧学校的十年生活清苦,刚进社会的时候做最底层的工作,所以我打心眼里讨厌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瞧不起别人的样子。他们越是摆出一副自己很了不起的模样,我就越想跟这种人唱反调。这种心态影响了我和邓丽君的相处,对她很不公平。
原公园内有葫芦湖及西海湖两湖,其中葫芦湖1.4 hm2,西海湖3.5 hm2。两湖现状并未连通,且存在1.5 m的高差,水源采用公园内自备水井,湖底有渗漏,常水位不稳定。湖岸均为钢筋混凝土的垂直护岸,生硬不自然。两湖改造后应建设自然生态的驳岸,并进行有效的水系连通。
公园改造提升过程中通过发散型渗透设计手法将大运河、通惠河及城市道路等生态廊道连通,构建运河商务中心区全空间生态网络体系。以燃灯塔为全园乃至整体规划区的视觉焦点,成为城市道路视线对景。沿河景观带将通惠河与大运河景观视线引入园中,公园内创造出了宜人的中小尺度空间,各个景点间形成连续不断的视觉走廊,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逐步把西海子公园建设成为代表副中心园林建设最高水平、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4 公园视角的(通州)运河商务中心区(Tongzhou) Canal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from the park perspective
5 通惠河景区Tonghui River scenic area
6 通惠河北岸滨水栈道Waterfront plank road in the north bank of Tonghui River
通州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对西海子公园整体规划设计提出了挑战,应当把握好以下4个设计要点。1)突出绿色生态的基本功能:梳理现状植物,依据现状植物脉络,重点区域增植、补植。高标准新植区域,以乔木为主,疏朗、自然,营造城市森林氧吧。2)正确处理空间形态和尺度:西海子公园从封闭的内部空间改变为面向城市的开放空间。因此,公园与城市的界面采用大尺度空间设计理念,创造水平和俯视角度的不同景观。3)设计风格现代、传统、创新:在设计手法及设计风格上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相协调。原西海子公园是一座有着丰厚历史文化遗存的古典园林,设计方案要重视保护和利用现状遗迹,并赋予新的活力,使之为现代城市服务、为现代人服务。4)突出现代滨水景观的营造:通惠河西海子公园段长1.2 km,空间尺度较大,是北侧商务区与公园连接的主要城市界面。通惠河两岸绿地景观与公园共同构成大气、疏朗、自然的生态景观。
公园设计过程中综合运用借景、框景、隔景、引景等传统园林设计手法,结合现代技术条件,坚持古为今用、传承创新的指导思想。公园内,在多个位置将视线引向燃灯塔(借景),并注重园林建筑与塔景的协调关系(框景、隔景);园内园林建筑之间,相互因借、相辅相成,在各中小尺度空间中能独自成景(隔景、引景)。
燃灯塔作为重要的视觉焦点,将其借入园中为必然之选。历代名园中不乏此借景手法,皇家园林之颐和园远借玉泉塔、私家园林之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皆如此。规划设计时需着重注意所借之景在园中的视觉比例关系,是将其作为主景,还是作为配景,需仔细推敲。燃灯塔高50 m,与公园的视距在200~600 m之间,在局部开阔湖面的映衬下,能够成为公园的主要景观。云曲桥和西海阁作为与燃灯塔组景的关键园林建筑,在设计时刻意拉长其面宽,突出“横向”线条,烘托塔身的“竖向”线条,起到了不错的实际效果。
站在云曲桥正轩北看,栏杆、轩柱、雀替、花板共同组成“镜框”,燃灯塔、西海阁框在“画心”之中,达到预想效果。西海阁北部布假山一组,以疏密相间的檐柱为框,颇具多联画风韵。南门入园后,置景石数块。山石师傅匠心独运,利用景石自然形成的孔洞,恰好将塔景框入其中,浑然天成。
云曲桥作为分隔西海湖水面的廊桥,增加了湖南岸观赏点的景深,避免一览无余,是园中最重要的隔景之物。站在名人园水榭之中看向燃灯塔,水池对岸的廊也起到增加景深的作用。
西海湖西北岸,西海阁与西门之间有一处弧形的藤花廊。由西向东,自西海阁走向西门的路线,弧廊从2个方向引导游人:1)与城垣顶的歇山敞轩共同吸引游人登山眺望;2)通向西门,游人自行选择出园或继续南行。由东向西,自西门走向西海阁的路线,弧廊将视线引向燃灯塔,吸引游人继续前行。
7 云曲桥与燃灯塔Yunqu Bridge and Dipamkara Pagoda
8 公园秋景Park autumn view
公园总占地面积约24.72 hm2,总体设计以水为魂,以运河文化与通州历史为核心,景观构架为“一塔、两湖、四区、十景”。一塔指的是燃灯塔;两湖指的是西海湖、葫芦湖;四区指的是通惠河景区、古塔景区、西海湖景区、大运河景区;十景分别是:方泽清流、波分凤沼、古塔凌云、风雅荷香、文星名士、画舫烟浅、绿杨闻莺、古韵名景、百汇群芳、绿茵欢歌。
4.2.1 通惠河景区
通惠河位于公园北部,公园段全长1.2 km,是副中心运河商务中心与公园之间重要的生态景观过渡带,两岸以城市河道滨水景观为主,丰富的水生植物及生态的健康步道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城市的水绿交融的重要节点。同时,利用通惠河南岸的提水泵站引水入园,与公园水系形成完整的生态水循环。
4.2.2 古塔景区
景区内包含“三庙一塔”及“葫芦湖”两部分,“三庙一塔”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葫芦湖为区文保单位(金代闸河遗址),因此在改造过程应当参照历史遗存以生态修复为主,采用古旧材料,局部以文化展示的形式体现葫芦湖在大运河文化带中的地位。
4.2.3 西海湖景区
景区围绕西海湖展开,采用“欲扬先抑”传统园林设计手法,以探海灯—云曲桥—西海阁为主轴线,沿湖布置藤花廊、揽月亭、牡丹台、乾水门等建筑小品。湖内引入7台循环推流富氧机,结合公园整体水系循环及水生植物,保证湖水质量维持在地表水Ⅲ类水平。景区还包含李卓吾墓、通惠河故河道、通州古城北城垣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
4.2.4 大运河景区
大运河(通州段)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很多老照片及历史画卷均有记载。历史上运河沿岸种植垂柳、桃花、杏花、槐树等,分布农舍和稻田,充分展现运河的自然生态景观,景区西侧运河水乡的设计立意正是来源于此。
结合运河水乡的新城市空间,恢复大运河的历史记忆,强调自然生态的绿色景观,在现存遗址的基础之上整体或局部修复通州古城北门(凝萃门)及城墙、石坝、土坝等通州运河文化遗迹;在原有绿化基础之上,参考历史建筑布局增加绿化,减少硬质景观。整体绿化空间应和运河水乡布局肌理相融合、渗透、沟通。
区域内现状植被主要集中在原西海子公园及通惠河、大运河沿河绿化带内,其他拆迁腾退区存在稀疏乔木。公园原有大树作为骨干树种予以保留,作为公园的绿色背景。新栽植植物以高质量、多品种为主,精心选择,单株种植,在公园北部林带种植侧柏、油松、白皮松、银杏、国槐等长寿乡土树种,结合现有的丝棉木、桧柏、海棠等,形成具有北京地域特色的古树林区。
如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物质文化需求的提高,城市内原有的老旧公园面临新的改造提升,如何把公园改造成与城市相互融合的绿色空间,体现社会、经济、生态利益的最大化,是对设计师的重要挑战。公园的改造各具特点,唯有踏实的调研分析、准确的功能定位、与时俱进的设计理念方能满足老旧公园提升改造要求。
从设计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坚持古为今用、传承创新的指导思想,以园林景观为主导,统筹规划、重新整合公园周边文化、公共基础设施、水域、绿化等用地,使公园及周边区域功能复合、效益综合,让公园融入城市、城市走进公园。
改造提升之后的西海子公园利用具有浓厚北方园林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揽月亭、四方亭)、台(牡丹台)、楼(乾水门)、阁(西海阁)、廊(藤花廊)、桥(云曲桥)、榭(名人轩)等,配合水、石、花、木等自然风物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在园林小品中融入运河文化、通州文化,充分展现现有文化遗存,形成具有通州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城市文化公园。
项目地点:北京市通州区
项目规模:24.72 hm2
项目设计时间:2012—2016年
项目完成时间:2016—2019年
客户名称:北京市通州区园林绿化局
施工单位: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公司:北京创新景观园林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设计人员: 檀馨、马超、苑朋淼、林雪岩、罗威、刘植梅、臧肖恒、张博、史小叶、鹿小燕、邓金凯、张亚男
图片来源:图1~4、8由作者拍摄;图5~7由孙国栋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