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法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11-20 09:48刘亚芳
装备维修技术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刘亚芳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高校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平台,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法学教学模式;问题;对策

引言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但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的法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实践能力差等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社会对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大量需求和法学毕业生低就业率之间的矛盾,让我们意识到找到法学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开展研究的现实意义。

1当前法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地提高,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也越来越高,知法、懂法、守法是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基本准则,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构建法治社会需要有法学方面的人才出谋献策,这就对法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济的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能够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除了公司职员以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套行之有效、合情合理的公司法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保障公司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当前国家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出台很多优惠政策鼓励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而能够让他们放心大胆地积极创业,除了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外,更重要的是有健全的公司法制提供保障。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公司法法学教学工作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

1.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情况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它的实用性、有效性,如果教学内容不具备这样的特点或者不符合这样的要求,那么整个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必然得不到保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个问题,完全按照过去的教材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把近些年来发生在公司之间的法律案件进行深度剖析,使得教学内容与公司实际应用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内容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的法制建设工作在不断完善,很多新的内容、方针政策等内容也在不断出台,如果教师一味地闭门造车,忽视了对新知识、新理论、新政策的引入,那么就不可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而且随着网络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过去从未存在过的新型公司企业也在不断产生,这些都给当前的法学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学习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就必须有与时俱进的这种意识,认真研究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1.2教学方式老套

法学教学是个非常特殊的教学过程,因为在不同的时期,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的内容有非常大的区别。坦白而言,法学教学内容本来就非常地枯燥,而很多教师只会用多媒体教学,把教学内容随便地做成课件,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们看,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早就被学生所厌恶,降低学生学习法学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并不好,不利于科学的法学教学过程的形成。有关公司法教学工作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企业公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公司为目标,要有为公司争取利益的这种意识。因此,如果教师能够选择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新颖的并且充满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教学优势,那么必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强化课堂互动环节,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

1.3实践教学环节不受重视

虽然法学教育更倾向于理论研究,并不需要学生动手操作,也不需要给学生构建专门的实训基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更不意味着学生只要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就能够在法学领域有所建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法学教育已经趋向于大众化,并不只是法学类专业学生才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高校最常见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中就涉及到很多有关基础性法律法规的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法学教育越来越普及化、大众化的今天,通过提高实践教学过程与理论教学过程优势互补,那么必然可以有效保证法学教育的效率和质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但是,很多教师由于对法学教育的定位不够精准或者对法学教育的性质认识得不够透彻,使得他们并不注重实践教学,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将书本上的知识输送给学生,不能深入地讲解。我国已经建设完成很多方面的法律,涉及到各行各业,比如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公司法。如果教师能够重视实践教学,平时就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采用辩论的方式给己方辩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当前很多法学教师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的发展,同时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2高校法学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法学这一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法学素质教育的目标皆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大学法学教育,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理论储备,更要注重结合实践,在具体实务中的运用,培养新时代适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法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目标正走向成熟,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学改革非一日之功,面对当前法律行业发展的新形势和应用型高校的建设,迫切要求高校创新教育模式。

2.1改变传统的以教室为主课堂的方式

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很可能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因此,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带学生走出去,带学生去法庭,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件学习不同的法条如何应用到实际的案例中,因为在教学中,很多同学可能对于常用的一些法条耳熟能详,但是真正遇到案件却无从下手,不知道适用哪条法条,这就是大学专业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老师应该带学生走出课堂,去真正的法庭学习案件的处理流程以及法条如何具体应用到案件事实上,又或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组织模拟法庭审理案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避免了课堂死板教条的学习方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2加强与企业的交流联系

随着近年来法学专业专业在许多高校的开设,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从事法务工作,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企业青睐,如何快速的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成为高校在法学专业培养人才方面的目标,为此,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社区的联系,让学生在即将毕业走入工作岗位时快速适应企业,让学生提早体验企业的文化、企业的工作模式,让学生真正进入到企业感受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让学生在毕业后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快速上手。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全面了解毕业后自己的工作性质,学校还可以聘请那些职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法务工作人员到学校讲课,提早让学生适应企业的工作模式,让学生了解法律行业的工作性质和任务。这样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让法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快速融入企業,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

2.3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式

首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指明灯,教师应当变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们或许认为法学专业是一门科学课程,没有专门的方法,只要将课本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即可,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完全颠倒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决定了教师的授课进度,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当扮演的是教练的角色,帮助学生解答疑惑,随时为学生提供支持。为此,高校应当鼓励在职教师积极进修,加强与企业优秀员工与律所、法院、检察院的交流制度,保证教师能够与一线工作人员有较多的交流学习机会,了解法学专业现在示来的发展态势,扩展教师知识面,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课堂教学。其次,传统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讲课,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教的心累。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了每次一上课讲理论知识时,学生们都愁眉苦脸。这样缺乏科学性,全面性的课程设置,是达不到教学要求和教育本质的。拿同样的教学模式应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分层教学就是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基础将学习能力一样的学生分为一组,老师根据该遇学生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还能通过小组互助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自主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4从学校的情况出发,设置合理课程

现在大部分学校都设立了法学专业,但由于每个学校的能力不同,不可能在师资配备,教学硬件,软件配置上一样,这就要求每个学校在设置法学专业这一专业的时候不能一概而论,千篇一律,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及特点完成课程设置,比如,有的地方以理工为主,那么在设置法学专业的时候可以设为选修课,而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法学专业老师配备充足,这样可以设置本科的法学专业甚至研究生专业,这样实现大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节省了资源,还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老师可以聘请当企业的工作人员、律师、法官、检察官,这样不仅解决了师资配备的问题,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了学生了毕业后实操的能力,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2.5从市场需求出发,培养合格人才

高校培养人才的目的在于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法学专业的教育也是如此,但是反观现在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以大纲为主,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造成人才与市场的脱轨,为此,学校应该定时做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最新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

2.6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如果老师单纯的布置书本作业,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无非是基本功的练习,如果老师可以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设计一些案例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的形式,提高对法学理论知识的巩固,提高对法条的应用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分析案列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实践中还可以相互学习,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也很有意义并且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

结语

新时代高校法学理论教学中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知识与实践差异、理论专业教师经验不足等问题,为实现高校法学理论教育的创新,必须要从宏观上进行法学教育指导与监控,淘汰不合格的教材,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课程,构建师资培训机制,全面提高高校法学理论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华北.高校法学理论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J].法制与社会,2020,33:204-205

[2]巴哈提牙尔·米吉提.对高校法学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2):86~89

[3]刘茜.反思与革新:高校法学实践性教学的发展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1:159-161

[4]杜忠连,杨晓静,张明利.构建高校法学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5(5):36-38

[5]洪萍.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9(3).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