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徐凯 靳鹏
摘要:为研究南海狮的行为训练规律,方便日常行为管理,对青岛水族馆豢养的3只南海狮采用正强化的训练方法进行行为训练,使动物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主动地完成各种日常检查和疾病治疗,减少了强制保定带来的应激。动物的行为训练可促进动物头脑发育,保证心理健康,丰富圈养生活,降低刻板行为出现的概率,展示行为多样性,提高动物福利。
关键词:南海狮;行为训练;正强化
中图分类号:S86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20)10-0024-02
南海狮(Otaria byronia)隶属食肉目海狮总科海狮科海狮亚科南海狮属(Otaria),主要分布于智利、秘鲁、乌拉圭和阿根廷沿岸,是南海狮属惟一的种类。青島水族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饲养南海狮,至今已有20余年的南海狮驯养历史。
动物行为训练在我国广泛开展,大熊猫、东北虎、环尾狐猴等动物训练都有相关报道[1-4]。动物行为训练是一种认知水平的活动,是驯养人员与动物建立相互信任、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训练过程中,对于动物偶然出现的行为,可以采用捕捉的方法,通过不断的正强化增加该行为出现的几率,最终实现动物可根据指令出现人们期待的行为。对于动物不会出现的行为,需要采用塑形法,把一个倾向于正确方向的小行为慢慢进行调整,每次只改变一点,向训练目标推进,最终出现人们期待的行为。相关研究表明,经过行为训练的动物比未经训练的动物更健康、聪明和机敏,行为更加多态化[5]。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训练对象 雄性南海狮扬扬、大宝,雌性南海狮乐乐。正式训练时皆1岁左右,对训练人员有一定接触,无训练基础。
1.1.2 训练场地与器材 室内场陆岛面积50 m2,水池面积150 m2;露天场陆岛面积40 m2,水池面积25 m2;器材有定位台、目标棒、响片、腰桶、地秤、牙刷、篮球等
1.1.3 训练人员配置 为每只动物配备固定的训练人员3名,每次训练保证最少2名训练人员参与,确保训练人员的安全与行为训练的持续。
1.2 方法
1.2.1 建立条件反射及训练人员脱敏 根据巴甫洛夫反射原理,在日常投喂过程中建立制约强化物,同时建立动物与训练人员的信任关系。
1.2.2 训练器材脱敏 在信任关系和制约强化物建立后,尝试带领海狮出笼训练,结合制约强化物对训练场地、定位台、目标棒进行脱敏。为保证今后训练过程顺利,同时开展回笼训练以确保动物能自主进出笼舍及主动关闭笼门。
1.2.3 基础训练的强化 完成动物对训练人员和器材的脱敏,后续训练工作就能顺利展开,但应注意根据动物训练状态及表现给予其放松时间,允许其在特定场地内自由活动。此时间内训练员可以参与到动物娱乐活动中,一方面保护动物及场地安全,另一方面观察动物行为,对于动物出现的“正面”行为应当予以记录待后期训练中予以捕捉。同时,训练人员积极与动物互动,强化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可在保证安全情况下给动物提供合适的玩具,对于动物钟爱的玩具可以着重培养成为次级强化物。
2 训练目标
根据日常饲养管理、医学检查、环境丰容的需要制订训练目标(表1),每天上午、下午各训练1次,每次20 min,训练次数和时长可根据动物的状态与表现适当调整。南海狮训练项目有串笼、称重、头部检查、体表检查、顶球和鲨鱼游泳。其中,完成串笼的动作标准是海狮能听从指令自主进出笼舍并主动关闭笼门;海狮能稳定定位于地秤上,身体不触碰其他物体,即完成称重训练;头部检查需要海狮能稳定定位并积极配合针对眼、鼻、口腔等的各种检查;完成体表检查训练目标需要海狮定位于指定地点,并能根据指令配合做出不同体位以便进行各种体表检查,对体表的触碰、按压无抵抗行为;顶球是指海狮能用吻部准确接到皮球,并能长时间稳定保持。
3 训练结果
3.1 串笼
利用目标棒引导动物出笼并强化;利用目标棒引导动物回笼并强化;利用目标棒引导动物吻端或前肢触碰笼门并强化直至能自主关门。3~5周基本达成目标。
3.2 称重
利用目标棒引导动物进入称重台并强化;维持在定位台不动,并保证不触碰其他地方;逐渐延长定位时间以便读取准确数值。1~2 d可达成目标。
3.3 头部检查
引导动物进入定位台并维持一定时间;以目标棒定位动物头部不动,触碰头部各检查部位,当动物无反应行为时给予强化;以光照检查眼部,当动物无反抗行为是给予强化;以手势引导动物张口并强化,待动物可张口并持续时用替代物进口触碰,当动物无明显反抗行为时强化。1~2周可达成目标。
3.4 体表检查
引导动物以俯卧、侧卧、仰卧等姿势于地面并持续时间;以手、模拟探头等物品触碰动物体表,无反抗行为则强化(注意触摸位置由非敏感区向敏感区逐渐过渡,不可操之过急),1~2周可达成目标。
3.5 顶球
使动物对球类脱敏;手扶球置于动物吻端(吻端向上),逐步引导动物寻找平衡点,同时可结合抛球训练,当动物能够用吻端接球时进行强化;通过训练,当动物能主动寻找平衡点即强化并增加强化物的给予;逐步延长动物成功找到平衡点的时间并强化。4~5周能够基本完成。
4 讨论
4.1 不利刺激的适应
训练初始阶段应当减少或避免出现不利于动物训练的刺激。训练中期,刻意增加适量外界不利刺激,提高动物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训练后期外界干扰几乎不会对训练产生影响,保证不利刺激环境下动物训练的正常展开。
4.2 强化物的选择
强化物的增强效果与动物偏好密切相关,根据训练动物的偏好,使用多级强化物增强训练效果。训练前期使用的初级强化物在持续训练一段时间后增强效果变差,动物对强化物的渴求程度降低,此时结合合适的次级强化物可以改善动物的训练状态。
4.3 统一的训练标准
在强化物的刺激下,动物会极力领会训练者的意图,做出很多反应动作,当动物做出符合训练者意图的动作时,要及时按下响片,给予强化。按下响片的时间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动物对正确行为的理解。
在进展良好的单一行为塑形过程中要避免更换训练者,不同训练者有不同的训练标准和训练方式。动物在适应不同训练者的过程中会对前期的行为产生差异性理解,对塑形训练产生厌烦情绪,最终导致塑形进度变慢,。
4.4 结束训练的时机选择
不断的重复只会使动物产生烦躁情绪,塑形进展缓慢。塑形训练的时长要根据动物的训练状态确定,挑选动物训练进展良好的时机结束。可以在每次训练结束前重复一遍动物熟练掌握的动作,使训练都在快乐的氛围中结束。
4.5 动物行为训练的意义
動物行为训练是训练者与动物建立信任关系与信息交互的过程,通过训练动物获得多种行为,方便日常饲养管理,配合医疗检查与疾病防控,减少强制保定带来的应激。动物行为训练是动物福利与丰容的重要手段,在满足动物生存需求的基础上促进其心理健康与认知水平的发育。丰富圈养生活,减少刻板行为,展示行为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何绍纯,刘学锋,张铁卓,等.圈养大熊猫的行为训练[J].野生动物,2011,32(5):282-284。
[2] 黄 勉,左河菁,梁文星,等.大熊猫医疗行为训练[J].野生动物,2013,34(2):73-74,88。
[3] 崔多英,杨 静,卢 岩,等.圈养东北虎的医疗管理训练[J].野生动物,2012,33(6):320-322,341。
[4] 郑 涛,刘选珍,杨 玲,等.环尾狐瘊的行为训练探讨[J].野生动物,2012,33(5):264-266.
[5] COLEMAN K. Caring for nonhuman primates in biomedical research facilities:Scientific, moral and emotional considerations[J]. Am J Primatol,2011,73(3):22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