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民族赓续。古往今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总是与文化自信紧密相连。而文化对教育理念、教育使命、教育价值以及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成果的影响是无可讳言的。换言之,任何时代的教育都离不开文化的融合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此,老年教育要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坚定文化自信,造福新时代老人。
文化是理论之源、制度之母、道路之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环相扣、相互支撑的整体,其中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厚的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毋庸置疑,文化自信决定着老年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制度、办学路径。
老年教育宗旨方向,重在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历史起源、发展、精神特质和精髓的总体判断,是秉持对中华文化的科学、礼敬、继承、创造性推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老年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老年人追求的“享受学习、快乐人生”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老年教育如果不能坚持文化自信本位,如果离开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崇敬和坚持,不但不符合老年教育宗旨,更会迷失方向。
顾海城(右一)在开学典礼上给学员颁奖
老年教育初心使命,重在坚定文化自信。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学习、快乐人生,是老年教育的初心;成就更多的德高望重、身心健康、幸福美满的新时代老人,是老年教育的使命。“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这一科学的判断,标志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传统的“物质养老”逐渐退居其次,“精神养老”“文化养老”则不断凸显,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老年人美好生活的追求。为此,我们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办好老年教育,造福新时代老人。
老年教育职能要求,重在坚定文化自信。老年教育既是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精神养老”“文化养老”的重要途径。老年教育既姓“老”,又姓“教”。所谓姓“老”,就是要尊重老年人需求,回归文化传承;所谓姓“教”,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适应时代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弘扬和创新、共享文化,乃是老年教育基本职能。为此,作为老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责无旁贷地发挥好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的作用,努力提高老年学员的文化综合素质,使之成为紧跟时代发展、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的新时代老人。
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在于中华文化积淀着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传承着革命时期的红色基因,汲取着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力量。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要素。文化自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引领力。《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编写相关读本,设计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老年人学习和活动之中”。因此,老年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老年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老年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老年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文化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老年人。要贯穿到德育课堂和教材体系,创新老年教育德育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是拓展老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要通过老年教育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老年人固根凝魂,以红色革命文化为老年人补钙壮骨,从而让老年人领悟中华文化精髓,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接受中华文化洗礼,铸就德高望重、身心健康、幸福美满的新时代老人。
顾海城在老年干部大学召开学习十九大精神大会上讲话
顾海城与学员一同参加开学典礼
用优秀传统文化为老年人固根凝魂。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决不可抛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恰恰相反,我们要很好传承和弘扬,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丢了这个“根”和“魂”,就没有了根基了。在五千多年文化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含有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有益启迪。老年大学围绕传统文化设置的各学科教学必将对老年人起到固根凝魂的作用。
用革命文化为老年人补钙壮骨。革命文化是培养时代新人最好的营养剂,也是老年人补钙壮骨最好的保健品。老年教育就是要通过教学的途径,为老年人筑牢生命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提升人生的境界。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建设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办好老年教育,除应对“老龄化”“银发潮”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让新时代老年人,通过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回眸华夏文明,放眼大千世界,共建共享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老年教育的重大意义,促进老年教育的永续发展。就老年教学而言,须把好课程之关、深扎师资之根、创新教学之法。
把好课程之关。老年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课程,注重“以文定课、以学定教”,即以中华文化为主,确定课程设置;以老年学员需求,设立教学课程。课程设置要多样化,譬如可开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游学班、国学经典诵读班、语言文字研习班、党史新中国史学习班、当地历史文化研修班……总之,有益于老年学员身心健康,有益于繁荣地方文化,宣扬真善美、增添正能量的课程均可入校园,关键是把好课程设置、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关”,增强课程的文化内涵和学习效果。
深扎师资之根。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践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塑造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强调:“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作为一名老年大学的教师,除具有本专业学科娴熟的教学技能外,还要深扎中华文化之根,好好读读“四书五经”。再者,涵盖在党史新中国史的革命文化你都不了解,又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呢?此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你都不去培育和践行,又如何成为“四有”好老师呢?
不断地提升教师综合文化素养至关重要。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让教师率先坚定文化自信、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尔后用自己的言行作表率,唤起老年学员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点燃老年学员对真善美的向往。只有抓住师资建设这个“牛鼻子”,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文化的人讲文化”,才能推动老年教育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