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朗乡都市农庄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

2020-11-20 06:26田双燕
绿色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农庄入口布置

沈 丹,田双燕

(西南林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1 引言

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模式的变革,都市农庄这一新兴产业逐渐不断发展壮大。发展都市农庄这一产业,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将自然生态环境的绿水青山变成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从而解决生态补偿问题[1]。在云南都市农庄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对农庄景观建设的研究不仅能够推进云南农业功能拓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建设具有特色的庄园环境景观,改变景观同质化严重的现状,走出景观营造形式因循借鉴的困境。

2 研究背景

沙朗乡位于昆明市西北部,隶属昆明市五华区,距离昆明市中心16 km。沙朗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昆明市唯一的白族乡[2]。农庄开发用地位于沙朗乡东侧,四面环山,沙朗河纵贯其间,河道跨度10 m,两侧多采用斜状护坡的方式进行加固。场地地势平坦,此区域主要以农耕、花卉苗圃以及蔬菜种植为主,周边多为山体坡地。种植区域多为大棚形式,大棚区域广且杂乱。整个沙朗坝子大部分属于原始农业耕作状态,乡村生活气息浓厚。坝子中间为田地,其间有少许居民楼建筑,其他建筑多围绕坝子周边而建。区域中道路系统不够完善,主路一横一纵贯穿整个区域,“一横”为沥青路,是连接村庄与外界的道路,“一纵”为水泥路,部分为未完成状态的沙石路,该路贯穿整个农耕区域,次路则环绕居住区蜿蜒分布。区域原始土地以种植农作物、蔬菜及苗圃为主,土地使用功能完全能满足农场各项目。当地居民也有养殖及种植的经验,是农场建设并不可少的有效资源。

近年来,面对村落“空心”化的严重态势,沙朗乡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广泛开展科技示范、科技推广、建立示范户等服务活动不断提高优化传统农业,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旅游、娱乐、休闲为一体的乡村度假村,但其开发用地缺乏系统合理的规划,经营及管理建设模式杂乱无章,有碍于沙朗乡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3 理念及构思

秉承着“生态可持续性”“亲临性”及“趣味性”的理念,沙朗乡都市农庄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案以游戏主题模式展开。每一个任务都是一种别样的农事体验,在体验中认知与实践,每完成一项任务都能对农事有多一分的认知。这是一种在玩中学习的模式,但学习过程是自然而使人愉悦的,不是“被学习”,是一个主动学习与接纳的过程。让人们参与到农事生产中来,在体验中促进人们对乡野文化和田园精神的深刻认知与感悟[3]。

在具体构思方面,沿袭游戏机制的嵌入和众多网络平台“种菜”和“偷菜”的风暴[4],首先将农场游戏的基本模式保留,并将其具体化。种植分蔬菜、果树、农作物三大板块,为与其他大田区域做出区分,该场地大田部分主要种植蔬菜与牧草,蔬菜以瓜类和豆类为主,蔬菜区域布置于场地中间位置。中间位置的另一侧布置牧场,旷阔的牧场主要养殖羊、马以及奶牛,动物窝棚布置于牧场边缘。以蔬菜区和牧场区为中心,向外扩展,分别种植农作物和果树,果树多沿场地外缘种植,使整个农场有一种围合感。生产区域沿场地外缘纵向分布,便于生产和体验。整个农场为游戏的体验场地,游戏项目分为种植、养殖、生产三大类,每一类下面又分播种、浇水、喂水、投食、产品制作等小类。

共享菜园子部分则是留住长期顾客并带动其他消费的一种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对租赁菜地的城市居民来说,在能放心地吃上绿色蔬菜的同时还享受了田园乐趣,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农耕文化回归的渴望[5]。对当地居民来说,省心省力,旱涝保收,既降低了菜地的经营风险,又能取得较高的收益[6]。

4 总体布局

由于农场是以游戏模式进行的,所以该场地设置为封闭式管理,根据场地的南北纵向分布,在南北两端分别设置了入口。地块整体以曲线进行分割,流畅的道路曲线将场地分为5个区块:生产区、果林区、养殖区、大田蔬菜区及作物区。生产区和果林区沿场地外缘分布,养殖区与大田蔬菜区位于场地中心区域,由中心向外延伸分布农作物及菜园子(图1)。

图1 总平面

5 交通分析

作为整个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在农场区域中分布了一条环形的一级道路及两条流畅的曲形二级道路。一级道路宽10 m,二级道路宽6 m,均采用透水混凝土路面材质。三级道路同样采用流畅曲线来设计,穿插于一级道路和二级道路之间,将一级二级道路贯穿连接起来,形成连贯流畅的道路网。中心位置为大田蔬菜、养殖区,这是整个农场的核心区域。因此,此区域的道路采用了以两个区域中点为中心的同心圆发散方式,辐射至其他功能区。其余田间游到同样采用弧形田埂的形式,以达到形式上的统一[7~10]。

6 景点分析

6.1 入口广场

农场设置了2个入口,分别位于最北端和最南端。两个入口均采用了半圆的小广场形式来做区域划分,小广场内采用了弧形线条来作为场地的主要划分形式,但相比其他区域的弧线,入口的弧线要平缓一些,这样更有利于构筑物及场地的排布。根据田园综合体的整体流线,这里把北面的入口设置为主入口,南面的为次入口。主入口位于综合体主路的一侧,沿主路布置的长度为100 m左右,长跨度的沿路布置更有利于人流的进出。为做到人车分流,入口分为人流入口和车行入口,两者均沿主路分布。人流入口在前,主要通过小广场进入,车行入口在后,设有小型停车场。由于整个农庄不允许私家车车辆驶入,所以此处布置的车位为游览车的专用车位。

停车场对面布置的是农场的专营店和游客服务点,乍一看这些建筑像是仓库,但细看便能知晓其真正用途。专营店主体建筑由两个大圆柱相切组成,分布于两侧的小圆柱是入口,面向道路的部分采用大面积的窗户,能使顾客更加直观地了解店内的情况。穿过专营店便能看到文化廊,里面记载的是沙朗乡的白族历史及文化。历史廊边是菱形水池,池内分布大小不一的矩形将其形状打破。矩形间及水池里种植少许水生植物,使水体富有生气。

广场最靠里的区域布置的仍然是一片硬质铺装,整体呈菱形,中间布置两块矩形的场地,这两块场地的铺装采用的是白族民居院子部分的传统铺装样式,铺装材料主要是小石子和瓦片,在平面上拼出的是传统纹样与蝴蝶纹样。两块“院子式”铺装场地两旁竖立的是两块白族照壁,根据传统白族民居中院子的尺寸而建(图2)。在这里没有见过白族传统民居的游客也可以了解到不少与白族建筑相关的知识。由铺装硬地向右,布置的是一片休闲区域,区域中绿地和道路都以长条状的矩形形式排布,形成视觉上的参差感。

图2 广场节点透视

6.2 纯真的菜园子

菜园子主要以租赁的方式提供给来自城市的游客节假日可以带上孩子及家人一同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来自乡村的泥土气息,体验来自自家菜园的真实收获。自己的菜园自己做主,菜园主可以把菜园子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鲜花、蔬菜、果树,都可以有,在这里,谁都可以开辟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图3)。租赁者不必担心在上班的时间里菜园会无人照料,本地村民会帮忙打理。

图3 菜园子节点透视

6.3 趣味粮仓

传统的粮仓仅为存放粮食的功能。但在农庄里,它还能变得更有趣。农庄共设有2个粮仓区域,2个粮仓均沿二级道路分布于作物区与饲养区旁,这样有利于粮食的收取存放,也便于动物的饲养。农场的粮仓不同一般的粮仓那样成排布置,它的位置比较自由,但自由的前提是粮草方便进出。粮仓的大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作物草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大小的“家”。粮仓多为两层建筑,1~2层作为粮仓使用,顶层区域开发作为观景台使用。这不仅能俯瞰整个农作物及大片蔬菜区域,也能俯看整个牧场,可谓是整个农场中的最佳观望点(图4)。

图4 趣味粮仓节点透视

6.4 青青牧场

牧场是整个农场中占地最大的区域,为打造出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既视感,整个牧场中间部分除了2条三级道路,没有其他的构筑物。牧场中主要养殖牛、羊、马3种动物,白天采用的是放养的形式,晚上进行圈养。牲畜的窝棚分布于各自区域的外缘,羊棚与牛圈相邻,由一条曲线围合,又由一条三级道路进行区域划分。牛棚、羊圈与仓库围合成的区域进行猪、鸡、鸭、兔等小型家禽的养殖。

羊圈以小窝棚的形式散点分布在养殖区域外缘,采用三角木构架搭建,木构架上方铺设茅草防雨防晒。窝内铺设垫草或草木灰,起到防潮作用。牛棚采用木质梁柱搭建,为不对称式坡屋顶,屋顶长的一边采用金属材料与玻璃材料铺设,利于为牛棚提供充足的光线。牛棚内部采用双排对尾式的布局,即两端分布的是食槽,中间分布的是运粪通道,中间布置牛床和粪尿沟。由于养殖的是奶牛,所以在窝棚内部也设置了挤奶区域,来到农场体验的人们可以在卫生安全的环境中体验到挤奶的乐趣。马厩的两端有半墙对马厩进行半封闭,墙的外侧与道路相邻,所以在墙面上采用了竖状木梁进行装饰,侧面的木梁形成花架形式,种植上爬藤类植物,使得马厩环境变得更加友好(图5)。

图5 牧场窝棚节点透视

在保证牲畜窝棚干净卫生的前提下,在牲畜圈旁设计上三两个沼气池,将动物粪便合理利用起来,产生的沼气能为农场的生产区提供能源,经过特殊处理发酵过的动物粪便能做成有机肥,剩下的沼渣还是解决板结土壤的好肥料。这里产生的全天然畜牧有机肥又可用于农场内蔬菜、果树及农作物的种植。形成了生产—养殖—种植的生态循环生产链。

6.5 瓜豆间

该景点主题为瓜和豆的种植。这是农场的第二大区域,主要种植的是瓜类,豆类以及可以直接为农场动物提供的牧草。瓜类有南瓜、黄瓜、西葫芦、梨瓜、苦瓜、丝瓜等,主要种植的是南瓜。南瓜的种植形式有地爬、搭架和吊蔓,地爬式的为大片种植,易于打理,搭架式的则观赏性要更高一些。瓜架的材料多为就地取材,多采用竹类、树木枝桠及木材来搭设。瓜架的大小也因种植的种类及数目而有所不同。豆类有黄豆、豌豆、扁豆、芸豆、豇豆等,主要种植的是黄豆,因为黄豆是制作各类豆制品的原料,榨油产生的豆饼还可以作为制作饲料的材料。

行走在这个区域中,宛若来到了一个藤曼王国,有藤曼形成的景墙,也有形形色色的瓜架。同时,这里也可作为一个实体科普馆,参观者在观赏这些瓜类豆类的同时,能在附近找到每种瓜豆的相关知识,有种植时间及方法、相关菜品的制作方法、营养价值及作用、地理分布、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等内容。

6.6 生产乐园

生产区沿着农场的西部区域呈带状分布,由北至南分别是榨菜场、奶制品场、面点坊、烘培间和烧烤区。在这个区域中,游客进入到每个场地都有可以体验的项目,榨菜的制作与加工,奶制品的制作,南瓜发糕、南瓜蛋糕的制作以及自助烧烤。

榨菜场建筑实体部分的占地不大,更多的为开敞空间来提供给腌制前的蔬菜晾晒区域。沿着场地四周布置的是由木桩和麻绳编制起来的长网,当网上布满晾晒的蔬菜时,一个绿色的垂直绿化屏障形成了。奶制品场的厂房同样很简单,由几个半径不一的柱状组成,将各个厂房连接起来的是一条柱状高架廊道,形状类似一条水管,寓意安全卫生的奶制品能源源不断的产出。打破柱状形状的是圆柱壁上椭圆或圆形的小斑块,这些斑块部分为窗户,部分为通风口,也有部分起装饰效果。

面点坊与烘培坊相邻而建,采用了相同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一楼为DIY手工体验区,在这里参与者可以体验到不同种类的面点及蛋糕面包的制作,以农场种植的南瓜为特色,面点坊与烘培坊主推的都是南瓜系列。为增强室内的光线,一楼多采用落地窗的形式,窗外布置形态各异的木条进行装饰。沿烘培坊及面点坊分布的是碎石铺装的小道,小道的围合使两个区域有了一定的空间领域感。在区域内布置上置石,由室内向外看时也是不错的小景。

烘培坊向南便是自主烧烤区域,该区域沿东低西高地势布置,共分为5个烧烤平台,高度由东向西依次增加,为保证自主烧烤的便捷,每2个平台之间都有布置洗菜台面,为保证烧烤群众的安全,每2个平台之间还布置了一个花坛以减少2个平台之间的高差来达到安全性的提升。烧烤区域减少阳光直射的办法是在花坛及平台周围种上一定数量的乔木,而区域四周即为果林,所以有足够的树木可以为该区域提供蔽荫。平台之外的草地依然是东高西地的坡地,在烧烤之余,参与者还可以来到这里进行小憩与休闲。

7 结语

沙朗都市农庄景观规划与设计主要模拟农场游戏的模式,将游戏机制带入到现实的场地中。游戏将生产、种植、养殖三大板块下的播种、浇水、喂食等内容任务化,不仅提高了参与者的参与度,还可以在进行游戏对完成很多平时需要农场员工来完成的任务。让人们学习到了农业生产的过程,了解到了农业知识,也让人们体验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此种景观建设模式不仅盘活了土地,更丰富了现有的都市农庄景观模式,并带动农庄经营模式朝着丰富化的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助推社会共建“魅力云南”,响应党中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农庄入口布置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特别号都有了
秘密入口
农庄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玉米人农庄
找准入口,打开思路的闸门
农庄里的羊圈
中国梦花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