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渊,沈士静,武贝贝
(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清洁的饮用水与环境卫生是保障人们健康生活的关键,人人普遍和公平地获取到安全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是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向城镇转移,中国流动人口规模扩大了10余倍,由1982年的0.211亿人到2017年的2.445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5[1]。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与环境卫生获取状况决定着他们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二元特性和区域差异,流动人口往往不能获得与本地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Wang 等基于北京和上海“城中村”的实地调查发现,20世纪90年代样本地区流动人口的自来水、卫生厕所等设施缺乏,90%以上的北京“城中村”居民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2]。毛丰付等利用杭州市内四区近400份外来务工人员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样本流动人口可以获取到自来水的比例为97.2%,能够使用独立卫生间的比例为77.0%[3]。张斐等研究显示2004年北京市仅有约30%的流动人口可以使用自来水,12%的流动人口能够使用卫生厕所[4]。杨肖丽等基于辽宁省农民工调查数据的研究发现,中青年农民工样本对居住设施中自来水和卫生厕所的拥有率显著高于老年农民工样本[5]。
已有文献更多地侧重于利用差异指数和集中系数等方法探讨中国区域间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分布的公平性或居民间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可获得性的差异。王小军等利用基尼系数法分析我国1980~2005年农村和城镇生活用水公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生活用水基尼系数在1980~2000年间有增高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用水公平性较好[6]。张志果等对我国1998~2007年不同收入阶层城镇居民的用水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用水总体较为公平,但是不平等程度在增加[7]。Li等(2015)基于2013年中国三省24个村庄的农户调查数据,使用集中指数法的分析表明中国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公平性良好[8]。
中国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获取机会均等化程度如何?目前还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拟基于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人类机会指数(Human Opportunity Index,简称为HOI)方法测度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获取机会不平等程度,并运用Shapley分解方法考察安全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获取机会不平等的具体影响因素,以期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流动人口视角的经验信息。
考虑描述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获取状况的变量数据主要是二分类离散类型,参照Barros等和Prieto等的研究[9,10],本文选择利用人类机会指数(HOI)测度机会不平等程度,进一步采取Shapley分解方法分析决定机会不平等的关键因素。
在模型中,将流动人口个体是否能够获取到安全的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定义为虚拟变量,能够获取为1,不能够获取为0。构建Logit回归模型,如公式(1)所示,I为代表获取机会的虚拟变量,X表示决定I的x1、x2、x3、…、xm等n个环境变量,待估参数为βk。
(1)
(2)
然后计算总体的机会覆盖率和相异性指数,这里为样本权重。
(3)
测度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获取机会不平等程度的HOI的表达式为:
HOI=C×(1-D)
(4)
进一步采用Shapley分解方法探讨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与环境卫生公共服务获取机会不平等的原因。Hoyos和Narayan指出一个新的环境变量加入其它环境变量所组成的集合而导致的不平等程度的变化取决于不同环境变量的集合序列[11]。新的环境变量对不平等程度的贡献可以由所有可能集合序列带来的不平等程度的平均变化来衡量[12]。环境变量x被加入到环境变量子集S而导致的差异指数变化如公式(5)所示。
(5)
这里,X代表所有k个环境变量组成的集合,S为不包含环境变量x的子集,但,D(S)为环境变量子集S估计的相异性指数,是S和x合集估计的相异性指数。那么,环境变量x对HOI的贡献率可以定义为[12]:
(6)
公式(6)必须在所有环境变量对机会不平等的贡献率总和为100%的条件下成立。特别指出的是,Shapley分解并不能揭示环境变量与HOI间的因果关系,而主要探讨相对重要的关联性,这也避免了环境变量间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对估计结果的影响[12]。
考虑研究对象和核心变量指标的可获得性,本文选择使用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数据网址:http://www.chinaldrk.org.cn]。该数据调查对象为年龄16~60岁非本地户口且在本地居住1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总样本量达128000,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06个城市。其中,城镇户籍流动人口样本约为19410,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样本约为108590。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获取状况用“是否能够使用自来水”这一指标衡量;环境卫生设施获取状况用“是否能够使用卫生厕所”这一指标衡量。决定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获取状况的环境变量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个人特征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工作强度等;二是家庭特征变量,包括家庭总收入和家庭人口数等;三是社会特征变量,由户籍状况来衡量。各变量的具体定义及统计特征详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及统计描述特征
表2显示的是不同地区和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HOI测度结果。本文将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别按照地理特征和城市经济社会特征进行分类:一类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另一类是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具体划分详见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由表2可知,总体来看,全国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获取机会平等状况好于卫生设施,安全饮用水HOI达到92.27%,比卫生设施HOI高20%。
表2 不同地区和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测度结果 %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中部地区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获取机会平等状况远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自来水与卫生设施间HOI差异最大,高达27%;西部地区的自来水与卫生设施可及HOI值差异最小,约为19%。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中,一线和二线城市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获取机会平等状况最好,四线城市最差;三线城市自来水与卫生设施间HOI差异最小,约为21%;四线城市自来水与卫生设施间HOI差异最大,约为26%。城镇户籍样本分地区比较结果显示,与东、西部地区相比,中部地区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HOI与卫生设施HOI差异最大,为16%;与一、二、三线城市相比,四线城市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HOI与卫生设施HOI差异最大,也为16%。农村户籍样本分地区比较结果显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HOI与卫生设施HOI差异最大,高达29%;一、二、三、四线城市相比,四线城市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HOI与卫生设施HOI差异最大,约为28%,一线城市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HOI与卫生设施HOI差异也较大,约为24%。
从户籍角度来看,城镇户籍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远高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总体样本安全饮用水HOI户籍间差距约为4%,总体样本卫生设施HOI户籍间差距约为16%。东、中、西地区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地区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户籍间差异最大,环境卫生HOI户籍间差距高达24%;东部地区的安全饮用水HOI户籍间差距最小,约为3%;中部地区卫生设施HOI户籍间差距最小,为11%。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比较结果显示,二线城市安全饮用水HOI户籍间差距最小,在2%左右;四线城市安全饮用水HIO户籍间差异最大,约为6%;二线城市卫生设施HOI户籍间差距最小,为10%;一线城市卫生设施HOI户籍间差距最大,为18%;二线和三线城市卫生设施HOI户籍间差距与一线城市差别不大,分别为16%和17.5%。
不同地区分人口特征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测度结果如表3所示。总体来看,女性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平等状况要好于男性,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的性别间差别不大,在2%左右;16~30岁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明显高于其它年龄分类,46~60岁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平等状况最差,安全饮用水HOI年龄组别间差异最大为4%,环境卫生HOI年龄间组别差异最大为12%。分东、中、西区域比较,三类地区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的性别间差别都不大,同样也在2%左右;中部地区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获取机会平等状况的年龄组别差异最大,分别为6%和16%。分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比较,男性与女性流动人口间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差异微小,仅在1%左右;三线城市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HOI年龄组别差异最大,约为4%;二线城市流动人口环境卫生HOI年龄组别差异最大,约为15%。分户籍比较,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相比,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性别差异和年龄组别差异更大,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性别差异分别为2%和3%、年龄组别差异分别为5%和13%。
表3 不同地区分人口特征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测度结果 %
表4显示了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HOI的Shapley分解结果。总体来看,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和职业类型对其安全饮用水获取机会不平等贡献最大,3个变量的贡献率之和约为60%;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户籍对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贡献最大,其中受教育程度的贡献率超过30%。分性别来看,男性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家庭收入,3个变量的贡献率之和接近70%;女性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工作强度和家庭收入,这2个变量的贡献率之和超过50%;男性流动人口环境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二者贡献率之和也超过50%,户籍和家庭收入的贡献率也在11%以上;女性流动人口环境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职业类型、工作强度、家庭收入和教育程度,这四个变量的贡献率之和超过85%。对于16~30岁流动人口群体,安全饮用水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受教育程度、工作强度和家庭收入,三者贡献率之和接近60%;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受教育程度,贡献率接近40%。对于31~45岁流动人口群体,安全饮用水和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都主要来源于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家庭收入,三者贡献率之和接近70%。对于46~60岁流动人口群体,安全饮用水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受工作强度和家庭收入,二者贡献率之和超过50%;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受家庭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和工作强度,四者贡献率之和接近80%。
基于2011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选取“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是否可及”作为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可获取性的衡量指标,采取人类机会指数HOI测度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状况,进一步对测度结果进行Shapley分解以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特征等变量对流动人口公共服务获取机会不平等的具体影响。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中国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获取机会平等程度较好,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状况的改善空间较大,东、中部地区和一、二线城市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平等状况明显好于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
(2)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平等状况显著差于城镇地区,西部地区和四线城市的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不平等状况最为严重。
(3)与女性相比,男性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平等状况更差;与16~30岁和31~45岁流动人口相比,46~60岁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获取机会平等状况更差,中部地区和二线城市流动人口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获取机会平等状况的年龄组别差异更大。
(4)无论是总体样本,还是分性别和年龄组别样本,流动人口的安全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获取机会不平等都主要来源于教育程度、家庭收入、职业类型和工作强度等环境变量,其中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的贡献率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