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背景下龙泉驿区顶佛寺村农家乐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2020-11-20 01:30尹蔚东
绿色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农家乐乡愁建筑

宋 晶,尹蔚东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1 引言

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农村和城市、工作与生活、内心归属的关系。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甚至冷漠,由此体验式经济应运而生,“亲近自然”“怀旧故乡”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理念。乡村由此成为人们心灵的故乡,精神上的归属。应该从建筑和环境,装饰和文化的角度来充分考虑和设计。具体而言,在乡村旅游的农家乐空间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能够激发人们“乡愁”情绪的要素:通过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和装饰材料表达视觉感受;通过与乡村自然风光融合,记忆的隐喻体现了文化特征;通过完整的配套体系和朴实的实用之美展现乡土气息。

2 研究背景

顶佛寺村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兼具旅游服务功能和生活配套功能,传统文化应当作为一种标识,因以传统文化唤醒人们的记忆点,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引起共鸣。以顶佛寺村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出发点,分析当地文化,创造新的连接性,以解决当前问题为核心,希望通过环境设计中的乡愁理念与实践,复苏人们对于自己心中那片土地的记忆,并带给人们一种回归原本生活方式的体验。打造一个以餐饮、酒店、休闲娱乐、户外活动为核心,注重游客体验感为重点的农家乐综合体。

利用城市近郊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生态环境,打造一个能得到情感表达追忆时光的,有特色的农家乐室内外环境,设计会吸引大量的人群,并使其身心得到储蓄与释放。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农家风味,使乡村旅游更加有前景。

3 设计原则

3.1 建筑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自然优先,一般而言,在具有坡度的地形上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大多平行于等高线,或垂直等高线呈阶梯线性形状,更平坦的斜坡有更多自由布局。合理利用点、线、面等设计手法可以很好地匹配地形。

3.2 场地开发原则

农家乐庭院的建设注重景观和气候的利用;总体布局有序发展;最简单的农家乐建筑规划由以下4种类型的建筑组合形式:“一”型、“L”型、“U”型、“口”型等,这些原型现在都可以在大多数农家乐中找到。有些农家乐在设计上只注意“围合”,并在建筑物建成后添加一圈墙。他们认为这是一个庭院。实际上,这是一个肤浅的理解。

3.3 “乡愁”要素与农家乐空间设计原则

(1)建筑与地域(技术艺术)。例如,在平面布局规划中,继续构建块的向内组织关系,重新审视建筑物边界,继续并加强平台上建筑物基础之间的关系,重新组织村庄纹理、小组空间、建筑形式、桥台、行车道、小溪和田园的联系。

(2)建筑与文化(民风记忆),空间设计上要有文化线索和场景再现。就像西方继续保留壁炉的传统设计一样,在中国传统的生活场景中,有很多地方都带有中国烙印。例如,倾斜的屋顶,可以自由接近大自然和田野,并享受阳光下植物和树木的新鲜气味的体验。

(3)建筑与乡土(生态质朴)。“乡土”是指家乡的土地,也代指故乡,建筑与乡土则是要求建立与自然和谐的生态体系,简而言之就是农家乐主体要达到由“山”“水”“田”“村”构成的环境氛围,更接近生活的本真。

4 功能布局

4.1 农家乐总体布局

本项目建筑以中国传统建筑结构木结构为主要装饰材料,整体布局依照其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图1)。第一级阶梯由前院、接待空间、餐饮空间以及庭院景观组成,基本呈对称布局。沿梯步往上走,第二级阶梯由酒店、户外景观园廊、种植体验区和多功能活动室(如烧烤;生日聚会等)组成。最后,第三级阶梯是一个户外的观景平台,视野开阔,一览整个田园风光。整体建筑屋顶采用斜坡顶,一方面是对传统建筑的沿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采光和对雨水的利用。

图1 农家乐概念设计方案总平面

4.2 农家乐分区布局

该农家乐设计方案布局主要以环形动线来整体规划布局,前院与接待空间和餐饮空间以及庭院走廊相连接成为整个建筑的主体(图2),左右进行植物、水系的渗透达到与自然和谐统一,其承担主要功能区。再则,第二功能区的酒店主要以家庭式套房为主,这样会有一个良好的入住体验感,种植体验区与多功能活动室相邻,游客可在此参与花卉、蔬菜、水果的种植和进行室内烧烤或者生日聚会的活动。外加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活动区,从而使整体达到统一与变化。

图2 各分区空间效果

5 材料运用

材料主要以混凝土、青石砖、灰瓦、白色乳胶漆等为主,其次材料原则上沿用传统农居习惯,使用天然材料,如木材,竹子。配以木质栅格,保留材质本真质感,易让人产生亲近感,运用了隔热玻璃等新技术材料,以及节能环保的再生能源转化装置。建筑色彩依照南方地区农村建筑惯用配色,白墙灰瓦,朴素而有内涵。

6 体验过程

创新体验方式互联网+农家乐模式。设想村民可通过互联网平台上传闲置的土地,提供给游客种植的农田,来到农家乐游玩的人们可以切身体验农耕种植,游客走后在家可通过互联网得知自己农作物的状况,也可以对自己的农作物进行照料监管。经过这样的活动,由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周期不同,因此会在一年四季产出多种蔬菜供游客选择,平且会呈现不同的场地景观。由于选址在城郊结合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或APP购买新鲜蔬果或花卉,上传个人菜谱,使其可以拥有自己的田地并实时监控。通过互联网云系统,农家乐将了解个人医疗数据联系,定制个人健康云食谱。

7 结语

本设计使互联网等新技术与农家乐相互渗透。在农家乐体验方面进行创新,优化耕地使用结构,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解决农村一部分就业问题,减少农村人口流失,以促进农村发展。改变现有传统农家乐运作模式,促使收入多元化发展。

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将“乡愁元素”融入乡村旅游农家乐建设中,将“乡愁元素”作为五感体验进行打造,既可以使新建设的农家乐提升空间的质量,又可将“乡愁元素”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以创新吸引游客,驱动乡村旅游产业向前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与当地环境和谐共处,尊重农村民间文化和建筑特色,空间设计上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唤起“怀旧”的文化氛围。

(2)适应乡村旅游需求,解决舒适的旅游度假,并产生文化交流,继承传统,推成出新。

(3)农家乐设计还需要创建品牌意识(如一系列的VI及导视系统设计),有意地去创建一种体验,并将其成功传递给游客。把品牌战略作为提升农家乐体验的基本战略,提高游客对农家乐的认可。

总之,乡村农家乐建筑的环境设计既要适应当代乡村旅游发展的需求,又要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农家乐乡愁建筑
乡愁
“农家乐”应提升吸引力
农家乐
乡愁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农家乐
九月的乡愁
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回头一望是乡愁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