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英杰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柏各庄镇初级中学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个任务就是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合适的课堂环境,然而现实的教学氛围常常事与愿违,不是轻松愉悦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反而是几乎无人互动学生兴趣缺缺且注意力分散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不能在课堂中发挥主体地位,在长时间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丧失对化学学习的热爱,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逐渐不能对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集中注意力。针对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趣味性教学实验,让学生不仅仅再作为课堂的“客人”,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让课堂效率得到提升还能在趣味性实验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在对事物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将其做好,一节课开始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教学内容上,而要达到这种效果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对自己要讲解的内容产生兴趣。这就对教师导入新课的方式产生了要求,必须具有趣味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在新课导入时可以通过具有趣味的小实验激起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思考产生化学实验现象的原因,并在教师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进行下一步的探索。
例如,在《认识化学变化》一章中的《物质燃烧的条件》的新课导入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为学生演出“烧不坏的手巾”的小实验。教师可以提问“大家见过烧不坏的手巾吗?”,通过这句话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继续问“那到底要怎样做才能烧不坏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演示一下!首先把手帕放在水里泡一泡,然后把之前沾满水的手帕放进酒精里,然后我们把手帕点着火!看到了吗?奇迹发生了!手帕依然完好无损!那么大家思考下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一个趣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知道物质燃烧是有条件的,不仅要自身可燃,还需要氧气并达到着火点才行。让学生在充满好奇的充满学习欲望的情况下开始一堂化学课的学习。
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出发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案。初中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自然科学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的产生,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演示的过程中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性,从而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完成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到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体的课堂的转变,从而更好的完成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的目标。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火山爆发”的实验,从而让学生了解与巩固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与状态。首先让学生用烧石膏与水捏一个顶部留有小坑的小山,等晾干后,依次在坑内放入沙、火药、重铬酸铵、高锰酸钾、过氧化钠以及重铬酸铵的混合物,在高锰酸钾周围放重铬酸铵的粉末,并加入一定量的甘油。等待一会就可以看到紫红色火苗的喷发,然后立刻就能看到绿色的“火山灰”,就像是火山爆发一样。通过整个实验过程的制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让学生在趣味实验的过程中牢牢记住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实现现象,达到让学生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初中时期的教学内容都比较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生活的能力技巧以及对于社会的适应性。教师在化学课程讲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将化学导入学生的平常生活中,让学生明白这门学科的知识是有用的,是与日常情景贴合在一块的。同时,利用与平常生活相联系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擅长探索的习惯,让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自主的完成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探索,从而真正的实现塑造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的目标。
例如,蔬菜是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食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家后自己对蔬菜中的维生素C进行实验。将少量的团粉与开水搅拌成团粉溶液,然后加入几滴碘酊,团粉溶液的颜色就从乳白色变为了蓝紫色。然后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几片青菜叶柄中的汁液,然后不断地进行搅拌,就会观察到蓝紫色的溶液又变回了乳白色。这就是维生素C在作怪。通过平常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科学知识的探索,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
趣味性化学实验在本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教师在初中化学的教授中要改善单一的教学模式,利用趣味性化学实验辅助化学的课堂教学。首先,通过趣味性化学实验进行新课的导入,为化学教学课堂的开始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探索精神。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趣味性化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与巩固化学知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趣味化学实验将化学与生活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保持对化学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