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国学教育

2020-11-20 01:57程联亚
散文百家 2020年5期
关键词:首诗国学语文

程联亚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镇宁江小学校

目前由于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弘扬发展,使得国学教育内容开始出现在课堂上,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逐渐融入人们对国学内容的理解,但是这种片面的学习方式不能为学生带来关于国学教育更深层次的学习,课堂教学的简单代入不足以引起学生对国学的重视。因此,为增加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对国学经典的学习,传承国学经典,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为加强国学教育做准备,将国学融入课堂,带领学生更好的了解国学。

一、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国学意识

现代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美学教育也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目标,语文学科又是所有小学学科教学中最能体会审美意境的教学科目,而语文科目中最能进行美感培养的则是语文学科中的国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促进审美教育和国学教育相结合,体会语文课堂中的“氛围美”“教材美”,在审美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国学的引导,让学生产生国学兴趣,从小树立起学习国学的意识。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学习这首诗的时候怎样体会诗中的美感,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细琢磨。读诗歌,首先要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尤其是中国的古诗,对仗工整,格式严谨、读起来朗朗上口。然后要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竹外桃花三两枝”,仅仅只有七个字,却将春天的无限活力深深透露,下一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又描写出了一幅“鸭嬉戏”的画面,将早春时节鸭子迫不及待戏水的场景跃然纸上,教师在教授这首诗的时候就要着重分析,将古人对于文字的熟练运用进行详细解剖,在体会诗歌的美感中激起学生产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国学的主动性。

二、结合教材创新课堂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应该立足于课堂,教师应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将国学教育以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导入,从多角度多方面的引导学生,对于国学经典进行品读,在读懂文章后,用心去体会文中深意,了解诗歌古文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生活遭遇,才能感同身受,想象出古文诗歌被创作出来的画面。[1]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其中的《暮江吟》这首诗是白居易的写景佳作,诗人从日头西沉写到新月东升,运用对比的方式描绘自然中的神奇,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也通过寄情于景,表达出作者的情思。像这种古诗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去找一些古诗相对的朗读音频,通过听音频辅助学习教材,让学生闭眼体会诗中作者想表达的意境,“一道残阳铺水中”,这样美的诗句放在课堂教学中,缓解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这首诗进行命题写作,可以以这首诗为背景进行创作,通过改编小故事,重述作者写这首诗的情境,或者进行具体的描写,在写作中锻炼了学生文笔,也将国学教育深深的刻画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及时更新国学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是最普遍最直接的教学方式,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刷新教学理念,不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储备量进行扩大,随时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解答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教师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积极开展国学方面的学习活动,在引领学生学习国学的时候也要赋予国学新的时代意义。[2]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中,“萧萧梧叶送寒声”这句诗,写的是落叶飘飞,但是在其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秋风瑟瑟的情景,诗歌的表达不是那么的直白,但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这是诗歌的魅力所在,这也是国学的魅力所在。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不再是逐字逐句的表达,而是通过主线的串联“落叶—风声—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的情景主线,引导学生背诵与之情景相关的古诗,带出这节课的内容,在学习诗句的时候,了解叶绍翁的生活经历,这首诗所在年代的社会背景,最后进行多层次的解读,突出作者客居他乡的落寞之感。

为使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达到学好国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将国学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语文的整个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摒弃国学教育中的糟粕,更要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上课时依靠教材却不局限于教材,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于国学的了解,强化国学的影响力,推动学生实现对于国学的知识需求,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国学,激励学生创新方式,发扬国学文化。

猜你喜欢
首诗国学语文
《上课没人抢》
“垂”改成“掉”,好不好?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想写首诗给你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