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家华
江西省赣州市宁都长胜中心小学
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学生的语文水平,因为阅读考验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阅读”这一个点,尽可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为学生的未来语文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
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小学学生来说,有一种能够激发学习动力的认知心理—兴趣,兴趣不与智力相关,只与心理有关。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充满了对阅读的动力和学习的想法,阅读教学自然成功了一半。所以,首先教师们需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到阅读不是枯燥不是无聊而是有趣、愉悦的。其次,在教学过程加入些有趣的设计,为学生营造欢快活泼的阅读课堂,让孩子们认为阅读不难反而相当有趣。小学生的发育还不完全成熟,容易被新鲜感牵着走,在教学课堂中可以引进有趣的游戏互动,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完全专注以及愉快,让他们记住原来阅读是这样的愉悦,而不是死板的。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小学语文老师相当于灯塔,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不感到迷茫。
例如,例如《少年闰土》这一篇文章,在课堂上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利用播放电影片段的方式引起学生们的注意,更能生动活泼体现这篇文章,让大家置身于那个夏夜,睡在瓜旁,听见猹的声音,跟闰土一起叉猹。更加深入的剖析人物情感,理解这篇文章,这比枯燥的文字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深入文章,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遇见阅读不再害怕,让他们适应阅读,还能从心里深处感到对阅读的好奇以及浓浓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仅局限于阅读,而是要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充满对文字的想象力,从而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写作,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们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们能够在多媒体教学课堂中能够激发自身对阅读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们能够自主参与阅读,提高阅读的能力。
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将阅读与现实联系起来,深入体会文字中的生活,让学生们觉得文章就在身边,而不是遥不可及远在天边。大部分的作者文章的灵感大多数来自于生活,用最平常的语言描述最平常的事情,他们的情感才是最特别的,每位作者在写文章时投入了大量的情感,小学语文老师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们了解作者的故事,了解最平凡的语言背后代表什么情感,更要学习如何用平凡的语言描述自己特殊的情感,这样更能让学生了解文章,明白文章不是一个一个的文字,而是不同的情感。从不华丽的辞藻中找到华丽的情感,学生要感同身受的体会文章和作者,让学生更加明白文字和文章的情感。
例如,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就可以联系学生上学的生活实际,提问:“同学们每天来学校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学生:“有花朵、大树、小鸟、老师、同学…,在上学得到路上非常开心。”教师:“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看一看作者在上学的时候,都看到了什么吧。”如此,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融入到文章中。同时,小学语文老师也要鼓励学生发表对此篇文章的看法,不能以偏概全,认定一种答案。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文章会理解成不一样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时,小学语文老师要主动引导他们,使得这种不一样能够存在,同时,教师们要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小学语文老师要多鼓励存在不一样的思想,在课堂上多增加些讨论课,如,教师:“在阅读完《大青树下的小学》后,同学们都产生了什么感受呢?”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美,让同学们抒发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思想与其他人交流,意见不一时,不能强行统一,而是让大家在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小学语文老师要维持讨论课上记录,让同学们勇敢发言,还倾听别人的意见,找出自己的错误,提升总结能力。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学生们讨论时,小学语文老师可据同学们的观点,发散同学们的思维,扩展同学们的知识,普及一些缺点,让同学不仅仅停留在文章表面而是延伸。
小学语文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其次将文章贴合生活,鼓励学生发表对文章的看法,让同学勇敢发问,最后让同学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鼓励同学做读书笔记。让阅读变成吃饭一样简单,像吃饭一样成为学生的骨血思想,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时刻明白读书的深刻。小学语文老师要以培养学生思想为中心,让学生认为阅读有趣,让学生开发自身的想象力,使贴近文章和生活,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