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微信群火了,群名叫“上海名媛群”。
有个博主花了“巨资”500元卧底进去,本以为在群里富婆们会畅聊奢侈品、分享人脉资源、结交金融精英,结果发现,原来是高配版的“拼夕夕”。
在这个群里,年轻仙女们花着最少的钱,在朋友圈享受着最顶配的魔都名媛生活。那些行走在南京西路的“林青霞”们,打卡黄浦江夜景的“迪丽热巴”们,她们背的包可能是租来的爱马仕Kelly23,4个人A一下只要350元。6个人每人85折拼丽思卡尔顿双人下午茶,40人每人125元团宝格丽酒店,就连丝袜和男模都可以团购共享。再反手一个朋友圈加酒店定位,配文:经济独立就是爽。
如果每個人对待奢侈品的态度都是这样的话,长此以往,你让奢侈品厂家的韭菜怎么割?如果这种拼团行为广泛推广,将来奢侈品公司会迅速康师傅化。康师傅生产一亿袋方便面,牛只会受点皮外伤。爱马仕每卖出去一个包,中国就诞生了2000多个独立女性和100多个青年创业者。宝格丽酒店人满为患,人流量直逼虹桥机场,每天却只能开出一间房。什么叫共享经济?这才叫真正的共享经济。
只不过,“名媛们”的目标定位出现了明显的偏差。真有钱到开兰博基尼、法拉利的,肯定不会被她们的朋友圈打动。这些所谓的“名媛”去打卡能不能钓到金龟婿不知道,但是把自己包装成名媛完全可以在社交电商积累粉丝,然后利用粉丝变现商业价值。
很多人都在怀疑为什么小红书上那帮网红动不动就是爱马仕、香奈儿、Gucci、路易威登,其实如果用这个名媛群的逻辑就完全解释得通。如果这个商业模式用在这个地方,完全可以成为一种赚钱方式。
同样的逻辑,大众点评、美团、抖音、快手等各种社交平台、电商、短视频都能做到。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样的商业模式有没有市场?有,所以名媛不一定是真的,我们只是看到了一群拼命想赚钱的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