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华
河北省平泉市台头山中心小学
对数学这门学科来讲,提升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除了能够帮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增强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在考试过程中取得更高的分数。
对于小学生来讲,提升自身的数学问题能力是具有着较强必要性的,首先问题解决能力会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及效率。并且,还会对学生的其他学科学习产生辅导性作用,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也具有紧密关联。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我国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就要求了数学教师要准备自身以往的教学理念,运用更加具有创新性学习策略,推动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上升。但实际上目前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并没有获得十分良好的效果,很多学生都产生了高分低能的情况。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总是会选择在课堂的开端直接切入教学内容,并不会考虑给学生们设置一些具有悬疑或者是趣味性的课堂引入,因此也就难以调动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选择运用问题导入的教学策略,首先在课堂的开端就引起学生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能让学生更加快速的融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引领学生主动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积极学习水平的上升。
比如,当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分数的认识”学习时,就可以在课堂的刚开始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小红和小美两个人一共有一个苹果,然后现在用刀将苹果分为了两半,那么现在小红和小美分别都拥有这个苹果的多少呢。鼓励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会有学生快速的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时教师不可以立刻评价学生的答案,而是先引入分数的概念这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知识之后,自己去主动地验证答案。因此,在课堂上通过运用问题导入,对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具有着积极意义。
数学这门学科很多时候都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数学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还可以调动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推动学生更加主动的去探索问题,去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为提升学生数学解决能力奠定基础。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的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融合,再适当的增添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充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主动的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当数学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分辨出人民币的种类,学会人民币的使用计算,教师就可以与生活实际进行,如何帮助学生去消化知识,从而增强整体的课堂效果。教师首先可以拿出课前提前准备的人民币当做教学工具,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其次再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们呈现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硬币都是哪种样子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中人民币的印象来辨别。最后,再给学生们构建出生活情景:小刚周日的时候去超市买东西,超市的铅笔按价为两元一只,橡皮擦为一元一支牛奶是5元一盒,那么请问小刚用10块钱可以买多少东西呢?买哪些东西呢?运用这种学生很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问题解决的状态中,快速的学会运用人民币。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推动整体教学效果的上升。
通常情况下,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爱好都具有着不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再去运用十分“一刀切”的教学策略,是很难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进步的,甚至还会出现班级的学生数学能力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模式,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将学生划分为适当的小组,再去为每一组安排合适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优势互补,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做题经验,提升彼此的问题解决能力。
比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这一课程时,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总结自己已经学习过的其他乘法知识,回顾旧知识。接着再进一步提出新的问题:讲台上放了三盒橡皮,一盒内有橡皮10只,那么一共有多少只橡皮了?可以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小组内去讨论不同的计算过程以及结果是否相同,让小组去思考哪种计算方法更为简便,最后,再给学生去演示出竖式计算的方法,结合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想要推动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不能够在短期内就实现的,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有效性,不断的运用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策略,给学生营造出更加容易投入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