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斤成风” 典故源流研究

2020-11-19 17:10王倩倩
名家名作 2020年9期
关键词:钟子期变体惠子

王倩倩

自古以来,不管是技术者,还是艺术家,只要他们手法娴熟、技艺高超,能创造出各种有价值的物品和艺术品为人民服务,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勤劳智慧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的典故就是最炫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以技术娴熟的典故为例,广为人知的就有 “运斤成风”“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庖丁解牛”“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等。它们是中华文化之瑰宝,我们应致力于其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其意义。

另外,“运斤成风” 的典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就像匠石和郢人一样,他们的配合是完美的,从这个角度讲,对手其实是真正的知音。因此本文选取 “运斤成风” 典故来研究,一方面是说明它的原本意义,另一方面是说明其内在的文化意义。

一、“运斤成风” 典故溯源

《庄子》卷八中第二十四《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据现存文献检索结果,“运斤成风” 作为固定的典故形式首次出现应当在《庄子·徐无鬼》的故事中。《庄子》为先秦著作,所以从先秦开始 “运斤成风” 典故广为流传,常见于后世各类文献中。

二、“运斤成风” 变体形式考察

“运斤成风” 典故形成之初,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多以被引用的形式出现,用法单一,变体形式较少,先秦和秦汉时期仅有 “挥斤”“斤斧”“匠石运斤” 等几个变体形式。

《庄子集解》卷六《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

獿人,古之善涂塈者,施广领大袖以仰涂,而领袖不污,有小飞泥误著其鼻,因令匠石挥斤而斫之。

《管子·乘马第五》:

蔓山,其木可以为材,可以为轴,斤斧得入焉,九而当一。汎山,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十而当一。

《庄子集解》卷六:

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魏晋南北朝,随着语言及文学体裁的发展,“运斤成风”典故的使用日渐增多,使用频率远高于秦汉时期,并出现了 “匠斫”“匠郢”“斫削”“斧削”“斧正” 等变体形式。

《南史》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繁碎职事,各有司存,今人主总而亲之,是人主愈劳而人臣愈逸,所谓代庖人宰而为大匠斫也。

《文选》卷第三十一《杂拟下》:

曾是迫桑榆,岁暮从所秉。舟壑不可攀,忘怀寄匠郢。

《魏书》卷四十一《列传第二十九》:

譬如为屋,但外望高显,楹栋平正,基壁完牢,风雨不入,足矣。斧斤不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

《汶水》:

《志》云,山西宗岱岳,东俯琅琊,背负凤皇岭,东接穆陵关,其巅为百丈崖,壁立万仞,形如斧削。

《文心雕龙义证》卷八:

如《魏伯子论文》上记载一人喜用典,把请人指正一语中的 “指正” 改为 “斧正”,继思 “斧正” 易解,于是改为 “郢正”,因《庄子》上有郢人善运斧。

隋唐五代时期 “运斤成风” 使用状况基本承袭了魏晋南北朝的用法和变体形式,并没有衍生出新兴变体形式。宋辽金元时期 “运斤成风” 典故变体大量增多,又出现了 “风斤”“郢斤”“斫鼻”“斫泥” 这些形式。

《全宋词》中王质《西江月》:

月斧修成腻玉,风斤琢碎轻冰。主人无那寿杯深。倩取花来唤醒。

《全宋词》中李曾伯《醉蓬莱》:

汉橐班高,郢斤名重,喜动旌旗色。虎踞龙盘,有人于此,千载犹昔。

《栾城集》卷十四诗八十五首《答王定国问疾》:

90年代后期的几年,受产能过剩、冗员过多、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相继展开,即通过拍卖、承包等方式,将国有部分企业转为民间经营或进行重组,同时精简人员,节省开支。

故人枉新诗,万里慰孤耿。赏音我非旷,斫鼻君真郢。

《欧阳修集·卷六·居士集卷六》古诗二十五首《初食车螯〈嘉祐元年〉》:

但喜美无厌,岂思来甚遐。多惭海上翁,辛苦斫泥沙。

明清时期是 “运斤成风” 典故出现的高峰期,在这期间 “运斤成风” 典故广泛用于各种文体,使用频率大大增加,并且出现很多新的变体形式,如 “郢斫”“斫垩”“郢斧”“郢斤”“成风斤”“成风斫”,被广泛引用。

《幼学琼林》卷三:

求人荐引,曰幸为先容;求人改文,曰望赐郢斫。

《诗筏》:

杜诗韩文,其生处即其熟处,盖其熟境,皆从生处得力。百物由生得熟,累丸斫垩,以生为熟,久之自能通神。

轻舠短楫辞零陵,似与乱石争功能。

牛刀惯熟中肯綮,郢斧神捷回锋棱。

《憩园词话》卷一《论词三十则》:

驱心若游丝之罥飞英,含豪如郢斤之斫蝇翼,以无厚入有间。

《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七十四《郭幼安广文好学工书尤精篆刻为余作印甚多诗以酬之》:

馀事摹印尤殊伦,戏拈寸铁刓云根,妙手如运成风斤,指物两化疑通神。

《宋诗钞·鸿庆集钞》:

诸儒望先觉,坐待成风斫。一斤应手挥,郢鼻无留垩。

民国年间某些文献也沿用了 “运斤成风” 的典故。而 “运斤成风” 典故在长期的使用中也逐渐形成了固定形式,多以名词作定语或宾语的形式出现,如 “运斤成风的本领”“运成风斤”;但很多情况下这些变体形式都会单独使用,如 “诸儒望先觉,坐待成风斫”“求人改文,曰望赐郢斫”“ 令匠石挥斤而斫之”,所以相对来说 “运斤成风” 典故的用法是比较独立的。

“运斤成风” 主要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但后人多用它来形容文学大家的诗文挥洒自如、内容精湛。我们都知道,不论是技术者还是文学家,达到这样炉火纯青的地步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融入我们所做的每件事当中以求达到完美。另外 “运斤成风” 不仅展示了匠石娴熟高超的技术和自信饱满的态度,而且包含了郢都人勇敢沉着的大气,有了他们镇定从容的配合,才能成就“运斤成风” 的奇迹,因此我们也要看到合作和团队的重要性。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留下的瑰宝,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精神财富。

三、“运斤成风” 典故内涵分析

(一)沉着自信,镇定从容

“运斤成风” 生动地表现了匠石挥斤斫垩这种高超技艺的沉着自信,以及郢人面对被斫鼻垩这种 “危险” 状况的镇定从容,他们都相信彼此会完美地完成这个表演,所以他们配合默契,圆满结束任务。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匠石的那份沉着自信也是从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得来的,郢人的镇定从容也正是对匠石的肯定和支持。因此,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仅是惊讶于古人高超的技艺,更应该看到他们背后不为人知的艰辛和付出,以此勉励自己,这样我们才会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

(二)“匠郢” 与 “无质” 之苦的文化内涵

“匠郢” 是匠石和郢人的合称,我们都知道运斤成风的高超技艺正是由两人默契配合而完成的。后来宋元君知道了此事,就想让二人再表演一番,但匠石说:“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匠石失去了默契伙伴就再也不能完成运斤成风的表演了,《庄子·徐无鬼》里就引用了这个故事:惠子和庄子是朋友,也是辩论对手,两人经常为了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绝” 等观点相互争论,但是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庄子是在强调他与惠子也像匠石和郢人的关系一样,都是真正的知音。当他们失去了懂自己、理解自己的知己,这种 “无质” 之苦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有的时候,一个人的对手正是自己的知音。匠石能够运斤成风,需要胆大的郢都人配合。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正在弹琴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山岭,在一边听着的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巍峨的高山。” 伯牙忽然又想到了河流,钟子期就说:“你的琴声仿佛是潺潺的流水。” 钟子期死后,伯牙把琴砸了,说:“我再也不弹琴了,因为我再也找不到钟子期这样的知音了。” 高山流水正是对知音之情的描述。古人是很重视情义的,人生在世寥寥数十年,得一知己实属不易,因此他们都很在乎知己之情。

《庄子》中引用 “运斤成风” 的故事实际是将 “匠郢”之事上升到了一个高度,是对知音之情的高度赞扬。古人也经常会用 “莫逆之交”“相见恨晚”“深情厚谊” 等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还有耳熟能详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等,这些都能充分地说明知音之情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运斤成风” 的技术一直为后人所赞颂,庄子和惠子相互欣赏的知己之情也为后人所敬仰。“运斤成风” 典故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团结协作、踏实务实的态度,还有对知己友情的慨叹,从中我们领悟了它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只有精心研究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我们才能从中学到它们的精髓。

猜你喜欢
钟子期变体惠子
Delta-omicron混合变体被证实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伯牙鼓琴
可乐
何谓“知音”
无声胜有声
耀变体的分类及辐射模型
耀变体的分类及辐射模型
郑合惠子:率真Lady
改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