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娜(达斡尔族)
萤萤烛火,其光灼灼
阿 娜(达斡尔族)
天之苍,地之茫。
萤萤烛火,其光灼灼,永生不灭。
莫力达瓦旗尼尔基镇的抗疫行动是从 1月 23 号打响的。
我是尼尔基镇雅克萨社区的居民,虽然响应号召一直蛰居,但是通过网络,外面正在发生什么,一览无余呈现在我眼前。我的窗户是干净通透的,室外的变化一目了然。我的心灵没有蒙尘,人性灵动的正气,向我扑面而来。
雅克萨社区的工作人员在楼区、平房区走街串巷,用大喇叭喊话,让每一户居民都及时收到疫情防控知识。开始摸底排查工作。
这一天,我和族胞弟弟再三犹豫,还是备着口罩和酒精棉球,开车去阿尔拉镇马当浅村鄂金红家,为达斡尔族传统节日的纪录片采景。山村人淳朴,即便疫情爆发的信息遍及角落,对于我和弟弟的冒然到来,他们没有戒备和排斥。这种信任和接纳让我和弟弟不好意思戴口罩。从进村到出村,没有人提疫情,生活和作业一切如常。
晚上回到家,微信上看到满洲里收治了一名湖北自驾过来的病例。这是呼伦贝尔市第一例确诊病例,是输入性病例。
我打开电视,屏幕上滚动的那些消息让我意识到,这不是三五天能过去的,应该给娃做好心理预防,让她清楚,接下来的日子,我们可能会面对什么,应该怎样保护好自己。这次,我跟娃的对话严肃,没有往日的笑脸和妥协。
姑娘,知道妈妈早晨为什么买口罩吗?
有病毒呀。
对。这个病毒特别厉害,要是被它发现了,它会黏在你手上,悄悄钻进你的鼻孔,然后在你身体里生很多很多孩子,咬你,啃你,让你不能呼吸,让你发烧,咳嗽,不能睡觉,不能吃水果,不能吃饭。严重了会吃掉你的生命。生命没有了会怎么样?
再也见不到妈妈了,也不能考宇航员驾照,就不能去外太空接爸爸回来。
对。所以,从现在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不能出去玩,哪里都不能去,就待在家里,直到病毒被医生打败。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戴口罩,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消毒。
可是妈妈,那 MMC 怎么办呀?我们不是说好的嘛,艾吉玛再过两个明天就回来。
艾吉玛现在不能回来了,她的妈妈也知道病毒的厉害,所有人都知道了。大家都听那位医生爷爷说,都待在家里不出门。
那她什么时候能来啊?我都很久很久没有和她玩了,我好想她呀!
等医生爷爷和叔叔、阿姨胜利了,艾吉玛的妈妈就领她回来了。
哦,那好吧,妈妈,我们就待在家里,不要病毒找到我们。可是妈妈,那个病毒长什么样子呀?啊!就是这个吗 ?
新闻恰好播放病毒的画面。
是的,你看它有那么多手和脚,它跑的可快了。
哎呀妈妈,那不是脚,是它的触须,不对,是它的刺,它用这些刺扎人们的肉肉,黏在手上,钻进鼻子里……
对呀,所以,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出去,就待在家里,而且要经常洗手,保证病毒不会黏在手上。还要消毒。如果要出去的话一定要戴口罩。但是,只要不发生地震和火灾,我们就坚决不能出去。
那我不去上学啦?
学校都放假了,还没开学呢。
啊,那我放心了。不去上学,老师会以为我被病毒抓住了呢……
不会啊,老师也都知道了,你的同学,所有的小朋友都知道了,都待在家里呢。
啊,那我就放心了妈妈。妈妈,我也要和病毒战斗!
好啊,你打算怎么战斗呢?
我画给你看。
雅克萨社区的工作人员开始在各个街道、楼区醒目的位置贴标语、拉条幅。这一天早晨,尼尔基镇局部多云,实际温度-24°,体感温度-32°。冷吧?必须冷。这是北方腊月与初春交替时期的常态气温。北方人早已经习惯了这个冷,再冷也是要出门的。
上午我领着娃出门,打出租车,去郊区的妈妈家吃团年饭。我和娃都戴了口罩,司机没有戴口罩。我和大多数居民一样,觉得疫区距离遥远,不会这么快,甚至不可能到莫力达瓦就会消散殆尽的。但是我错了。
我们一大家子对疫情格外关注。团年饭中午12点开席,侄子、外甥女会时不时用手机搜索疫情即时信息。我心里也越来越不安。晚上6 点散席,各回各家。换了往年,妈妈家的团年饭不到子夜是不会散的。从妈妈家回来时,出租车司机戴着口罩。他提醒我,别带孩子出门了,严重了。
确实严重了。这是严肃的事。容不得半点懈怠。
雅克萨社区的工作人员继续排查外来、返乡居民。他们很多人可能连一口热乎饭都没吃上,更别提什么团年饭了。他们多是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勇于担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到家不久,社区打来电话,询问我最近的出行、身体状况。提示我,不要外出,做好自我防控和隔离。我能感应到电话那头,她是微笑着说话的,那微笑里蕴含着关切和安抚。之所以对疫情能迅速地实施应急措施,与平日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紧密互动有很大关系。
“我们是 2003 年奔赴北京小汤山抗击‘非典’的南方医院医疗队队员,17 年后的今天,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我们更是责无旁贷!在此,我们积极请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看着屏幕里印满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护人员签名和红手印的“请战书”,我瞬间泪目。泪水无声,它表述着普通人传达给普通人的震撼和感动。
这一天,多云,阳光被密集的阴云遮蔽。天灰着。早 8点,实际温度-14°,体感温度-21°。到了夜间,实际温度-27°,体感温度-30°。尼尔基镇开始封禁。镇东的尼尔基大桥是出入的要塞,那里设立了检卡。各社区抽调人员,接收从镇外回家的居民。24 小时轮流值岗。
这一天,窗外的街道冷清寥落。全旗境内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和确诊病例。
镇内,所有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暂时关闭。
北京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等6家在京委属委管医院,抽调重症医学科、呼吸科、医院感染科专家,组建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于当天下午飞赴武汉。
上午,雅克萨社区开展莫旗及外来返乡人员登记工作。刚吃过晚饭,社区开始建立居民微信群。
网格员在社区公众号、微信群向居民发起号召:由于换户、手机号错误、家中无人等原因,还未接到社区排查电话的居民,可以主动与社区联系,如果您的身边有亲属邻居从外地回来,也请您积极为社区提供线索。如果您遇到政府、社区和医务工作人员、警务人员入户排查或打电话询问有无武汉返回人员,请您一定多多理解,积极配合,他们也是为了保护更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祝您新年快乐!
“请您一定多多理解……他们也是为了保护更多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祝您新年快乐!”话语礼貌有加,生怕引起居民不快。
这个时刻,一个也不能落下。
我和对门平日没有往来。对门是 2019 年8月末搬进来的,搬家那天动静大,我开门瞥了一眼,是乡下来的租户,陪读的。一直没什么交流。尤其近几天没见有动静。我去敲门,试探室内有没有人在。门开了,我把社区建群的事情告诉了对门的租户。很快,对门的进了群。
下午,我去镇内最大的超市买食材。家有小童,需要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超市所有的卖品都没有涨价,甚至有的比年前还便宜了。比如牛奶、鸡蛋、保鲜期短的蔬菜。出租车也没有涨价。药店的口罩和消毒液、医用酒精全部卖空。售药员说正在拉微信群,口罩等物资到了会在群里通知,不涨价,一户一份,不可以多买。
这天中午12点起,莫旗省际、县(旗)际、旗内客运和镇内公交全部停运。
街道上看不到出租车,私家车越来越少,偶尔有人步行走过,急匆匆地。雅克萨社区开始为辖区内的每栋楼的每个单元楼道消毒。我居住的教育局家属楼是 20 年前的老小区,满院只有二栋楼,住户比较稳定,都是教育系统的,相对其他小区,自律性比较高,像无人的山谷,比以往更加安静。
门卫的刘哥和刘嫂常年住在小区正对着大门的小平房里。夫妻俩都是善良、热心的人。平时住户有啥小情急事,没二话,抬手就帮解决。刘哥是知天命的年纪,身形瘦小,有点坡脚。他负责给每个单元消毒,完全是义务的。有住户在群里提出帮忙消毒,被拒绝了。
这一天,社区通过电话、入户、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小喇叭播放、联系物业等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宣传,定期对外来人员、反乡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建立疫情排查台账。
我的手机屏幕里陆续出现批判的信息,充满戾气:光排查、填表搞形式主义,也不给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口罩,我们要消毒液,我们要出去!
话说出口很容易,上下唇一碰,带着不良情绪的恶语就出来了。可是有没有想过,基层工作者的艰难?谁也不是闲得发慌出去溜腿玩的。在当前各种物资匮乏、交通障阻的环境中,他们穿着没有一点防护作用的日常衣物日夜轮番工作,唯一能起到保护作用的,仅仅是一次性口罩。有的工作人员连一次性口罩都没有,戴着家属从官方网站学到的自制口罩,坚持值岗。都是普通人啊,都是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呐!谁不想安逸地躺在舒适的家里,看看电视,刷刷手机,享受难得的春节假期呢?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他们夜以继日地排查、填表,一旦有人被感染,又怎能做到第一时间采取措施保护更多的人免于病毒袭击呢?排查、填表是在徒手搬砖垒起坚实栈道的行动啊!
多云,六级强风。室外实际温度-21°,体感温度-29°。镇东尼尔基大桥的检卡,各社区的工作人员仍然站在桥头,迎接从镇外回家的居民。
晚饭后,社区群里网格员群发了一条消息:24 小时,只要你想回来,有人接你。我们在桥头等你。24 小时等你。
他们不怕冷吗?怎么能不怕。他们不怕被感染吗?怎么能不怕?!桥头连个避风的设施都没有,这一天的风特别强劲,到了晚上,风劲又升了一级。他们顾不上许多,一站到底。
这一天,雅克萨社区完成了对辖区所有楼房、民房的全面排查。
这一天,内蒙古自治区首批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从呼和浩特市乘坐飞机赶往武汉市。医疗队由来自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和乌兰察布四个市的13家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医生和护士组成。分重症救治组和普通救治组,全体医疗队员出征前接受了穿脱防护用品培训,以最好的状态驰援湖北。
这一天,我的一位朋友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他负责运输物资。他身处的地区,每天的实际温度和体感温度比尼尔基镇还要低10°左右。冷死呀!是吧?我没有阻拦,他做了高尚的选择,我尊重他的选择。我们有一次简短的视频通话,他坚毅的眼神是我微笑送别的理由。
莫旗已经确诊3例,疑似1例。莫旗的第 1 例病例也是输入性的,病患从齐齐哈尔市第一人民医院回来后不久病发。
社区群里,从人们的字里行间能看到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更加谨慎、理智、包容,少了之前的戾气,全力配合社区的工作。两天前,网格员在群里搜集居民信息,办理出入证,一户一证。每户指定一人负责采买日常物资。证件需要正规证件照,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
这一天早晨,室外实际温度-24°,体感温度-33°,六级强风。窗外的街道,那位清洁工准时出现。年三十她都没有缺席,兢兢业业扫大街,风雪无阻。她戴着黑色的口罩和毛线帽子,微胖的身体裹在有荧光条的棉服里。凝冻的冰雪使她动作迟缓、笨拙。有时候她还会滑倒,但是很快会爬起来,轮换着铁铲、铁镐、扫把继续铲雪、除冰。把一地碎屑扫成一个小堆包,一锹一锹地倒进随行的脚蹬垃圾车里。
从下午开始,微信朋友圈被普通人李文亮刷屏。持续到2月7日凌晨4 点,仍然有人在朋友圈讲述、转发对李文亮的哀思。这些人是我的老师、同学、发小、朋友、亲人,都和李文亮一样,是普通人。悲哀不是一个人的,悲伤是全体的。我也一样,在悲伤的情绪中煎熬着。
藏族同学在沙冒村里值岗,写下了一首哀思的诗。远方的老师发来他的朋友写的诗。我坐在屏幕前痛哭。娃走过来安慰我:妈妈,不要哭得这么伤心……你说的那位死去的医生叔叔,肯定不希望有人哭,哭会让人没有力气,力气没有了就容易生病。妈妈,他是医生啊,医生都希望别人健康……
网格员群发通知,出入证已经办好了,如果有外出的居民,拿身份证到自家小区值岗的人员处领取。如果不急着出去就不要特意下楼领,放在那里丢不了。没有特别要紧的事,尽量不要出来。
元宵节
悲伤不能打败病毒,生活还要继续。
接近子夜,网格员群发消息:有没有 1月20日之后去过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或者从齐齐哈尔市回莫旗的居民,如果有,请一定一定要赶快和社区联系。深夜打扰敬请谅解!事关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安全,我通宵在线等信息。
我的各种微信群里,不时有人发号召:非常时期,请不要放鞭炮、礼花。给清洁工减轻负担。
这个元宵节,尼尔基镇在肃静中度过,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包容和贴心。
正月十六是达斡尔族古老的抹黑节,达斡尔语叫霍·乌都日。节日寓意为避难驱邪,平安吉祥。这个节日自千年之前的大辽延承而来。这天过去之后,达斡尔人新的一年正式开启。
千年之前的辽上京北城,也有像我和娃一样相依而生的母子。
到了子夜,平日煮饭的铁锅已经凉透了。母亲从灶台上拔下铁锅,用剔骨弯刀轻轻刮着铁锅底部囤积了一年的黑灰。她的动作缓慢轻柔,像飘逸的雪。生怕惊醒睡梦中的孩子。她希望孩子能睡个好觉,充足睡眠能让头脑清醒,体力充沛。明天一早,太阳一出来,她将带着孩子,跟随人潮涌出城门,从死神身边寻求一线生机,保全孩子的性命。能不能活下来,就靠两条腿和一身的伪装。她祈愿孩子活下去,跑得越远越好。跑到安全的地域。
她刮下黑灰,从瓦罐里盛出一勺凝固的油脂,与黑灰和成粘稠的膏体。她给孩子涂黑色膏体。她的手像春天的风,轻轻拂过孩子的额头、脸颊、下颌、肩膀……木炭一样的孩子,黑亮黑亮地。
孩子没有被惊扰,睡得很沉。她把余下不多的黑油膏胡乱抹到自己脸上。从箱底拿出早已备好的破烂衣裳,合衣躺下。等着天亮。
今夜,我用同样的方式度过这一时刻。这是祈愿平安度过的仪式,也是祭祖的仪式。祖上逃离的是战役,今天我们正在战疫。此时,我用今世的心祈愿,祈愿同胞手足平安度过这场劫难。望如愿!
远在包头市的族胞泽明兄发来一首诗:
传说黑暗是头凶猛的怪兽
总要砸开祖辈的村庄
为护佑儿孙们的天命
祖先曾以黑色为妆
遮蔽过一代代危难和彷徨
祖母们抹黑每个稚嫩的脸庞
族人趔趄在黑暗的千年隧道
将黑色裁成苦战的戎装
尽管充满黑色的铁血记忆
心底却装载着满满的辉光
……
下午,我第二次出去采买食材,留娃一个人在家,手机留给她玩。娃刚满 5 岁,平时摸不着手机的娃,玩起来很专心,就能淡化独自在家的恐慌感。
从我家到大超市,步行来去,加上采买,大约一个半小时。走到超市对面的取款机,我才发现忘了带卡。又走回来小区。刚进大门,值岗的和刘哥问怎么没买就回来了,我说忘带卡了上楼取再去买。刘哥说,别回了,用多少我给你拿上,五楼来回爬还费劲,孩子一人在家你快去快回。
暖心吧?
北方吹来的风里有春天的气息,很浅,很稀。不仔细辨别,嗅不出来。风带来春意也带来了寒湿的气流。一场春雪从凌晨飘落,持续到第二天上午。开始是星星点点的小雪,到了午间,变成大片密集的中雪。西伯利亚吹过来的春风特别强劲,8级大风吹得人思绪纷乱。是春天啊,明明是春天,为什么还有寒雪飘落?
一大早,为了居民方便出行,值岗人员为小区居民义务清理院落的雪。
呼伦贝尔市境内,总确诊6例,其中莫旗新增确诊1例,疑似1例。莫旗确诊的4例和疑似1 例都在尼尔基镇内。小镇不大,病例占比不低。春雪压人……
雅克萨社区第一网格里有一位84岁老人在家摔倒了,急需去医院救治。家属向雅克萨社区求助。社区的两位值岗员得知后主动帮忙,开车接来其他家属,把老人送上救护车,老人得到了及时治疗。目前这位84岁老人在家安心养病,家属特别感动。
雪停了。街道上除了清洁工,全天步行路过的人加一块,用不上十个手指头。我给楼下的壹号店超市发了一份购物清单,都是便捷食品,发便面,罐头,饼干什么的。让老板娘装好后放在自己门口,微信告诉我,我下楼取。
德义如何理解?我的理解就是,在食材紧缺的时刻,老板娘知道我娃爱吃肉,悄眯眯地在一大堆便捷食品中装了一大块肉。她家不卖米面油蔬菜肉啥的,这肉是年前娘家给的过年肉。要知道,她家也有一个猛长期的孩子啊!但是她没有言语,就悄眯眯地给我装上了。
感动得我一塌糊涂,泪点低的我,无法克制这种感动。
早春的阳光和北方的暖气合起来烤得我冒油,我开了两扇窗散热,顺便站在北阳台点了一根烟。大街上没什么人,车也不多。我关上北阳台的门,没关住眼睑。泪,止不住。
晴空万里,气温略有回升,屋顶的积雪和冰柱子开始融化。但是,春风照旧犀利,似无数绵细的针,所有裸露在室外空气的皮肤,不出两秒就会有刺刺的痛感,接着触感变得钝、麻木。
上午,内蒙古第四批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本次驰援荆门的医疗团队由呼吸专业、感染专业、重症专业、中医、护士、工作人员组成。他们来自呼伦贝尔市、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以及兴安盟。女医疗队员在出征前剪掉了及腰长发,戴上口罩的她们,很难分辨出性别。
接近中午,药店群里通知,十天前预定的酒精到货了,一人二瓶,不可以多买。不涨价。口罩还没有到货。正在到处采购,如果到货了,群里通知,价格照旧不涨,购买原则照旧,一户一包,多买,不行。
下午,我戴上仅剩的一个口罩和墨镜,穿上厚厚的及膝棉服、薄手套、出入证下楼。一辆轿车停在院内大门对正面的位置。不用问就知道,车里是社区值岗的门神。
四位门神齐刷刷从车的四个门里钻出来。其中一位门神说,姑娘,现在太晚了,不能出去。中午12点之后就不能出去了。
这规矩好,必须严格遵守。
药店在小区对面,就隔一条马路。我用微信呼叫售药员,告诉她我出不去,能不能给送过来?售药员美女说,等着,给你送去。没一会儿跑过来一个姑娘,穿着白大褂,眼睛弯弯地,会笑,像个小天使。
四位门神没有特设的取暖屋,全天缩在小轿车里,守门。只要有人欲求出入,他们齐刷刷从车里出来,告诉你,不可以。
天气晴朗,室外温度 -20 °,体感温度 -26°,和风四级。
昨天比较忙乱,酒精取回来之后,我擦了厨房、洗手间和外出时的所有物件。把最后一个一次性口罩浸进酒精里,取出后挂在南阳台晾干。万一要再次出去,有一个总比没有强。
吃过早饭,习惯扫新闻:满载肉品的波音 767-300 型全货机,承载着草原人民的浓浓情谊,从呼和浩特飞往武汉,驰援湖北抗击疫情。当晚飞机徐徐降落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接下来,呼和浩特白塔机场预计在一周内继续完成顺丰航空公司其余 4 架次波音747-400ERF型全货机,将350余吨肉品运抵武汉。
早在1月26日,第一批马铃薯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南火车站装车启程,随后一个星期,陆续有更多的马铃薯坐着火车去驰援武汉。紧随其后的还有医用口罩、洗手液以及药品纷纷坐上火车,穿越大半个中国去驰援湖北。
内蒙古人民自己不吃、不戴、不用吗?当然不是,我们也需要,但是湖北比我们更艰难,我们应该帮他们。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疫情正当时,万里有同袍!
给你,把我有的最好的给你,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平安!
这一天,雅克萨社区的公众号陆续发布了尼尔基镇内居民与各社区捐赠、互动的信息。
雅克萨社区文化南路二巷居民在经过民房区卡口时,看民房区卡口值岗人员在室外没有休息和取暖的地方,值岗人员在室外只能用跑步来取暖,他个人提供一个板房给值岗人员用来遮风挡雪和取暖休息,还非常贴心地配备一个取暖的小太阳,解决了值岗人员没地方坐、没地方取暖的实际问题,让一线的值岗人员心里特别感动和温暖,提供的板房立即投入使用。
雅克萨社区第三网格网格员为出入证没制作出来的居民买菜,采购日常生活用品。雅克萨社区第七网格达隽单体楼由于离镇区较远,交通不便,值岗人员中午在室外吃方便面解决午餐。社区工作人员已经连轴转了24 天,风雪无阻。
爱心居民为雅克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捐赠医用消毒酒精。
雅克萨社区第五网格统建楼爱心居民为社区捐赠防疫资金。
建设街三巷居民看民房区卡口的人在外面冷,给社区一线人员烧一壶开水送去,暖手暖心。
雅克萨社区第八网格学府南路二巷爱心夫妇为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捐赠方便面、八宝粥。雅克萨社区第二网格景鑫家园爱心人士为社区捐赠体温检测仪。
一位居民为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一次性口罩。印刷厂住宅楼没有物业,在社区人力不足,一位居民主动承担起为楼道消毒工作。民房区卡口缺人手时,民房区居民主动帮值岗人员粘贴反光纸。莫旗义工自发组织为雅克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捐赠医用一次性口罩。海洋文教商店为雅克萨社区捐赠防疫资金。剑桥外语为雅克萨社区捐赠防疫资金。莫旗高丰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向敖拉社区捐赠消毒片、护目镜。
莫旗98战友给敖拉社区一线人员送去矿泉水、酒精、桶装方便面、软面包、卷纸等物资。
莫旗隆金晟农民合作社向各社区捐赠土豆。
社会爱心人士向敖拉社区捐赠一次性手套。
95(包头)森警复转军人成立募捐小组,为雅克萨社区一线工作人员捐款。
镇内的果蔬店、肉店、粮油店、社区小超市、药店、婴幼儿用品店陆续建了微信群。群名片备注着:本店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不涨价,不收送货费……
疫情发自武汉,就像公益歌曲《武汉伢》开头中唱的那一句:“我的城市生病了……” 为了让武汉恢复健康,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在城内奋战,还有一大批生长在武汉的普通人力所能及地为治愈这座城市付诸自己的微光。他们,是整日奔波忙碌于街头的志愿者,是普通人。
朱磊是一位普通的武汉市民,在武汉“封城”当天,他帮朋友在志愿者群里统计数据,看到志愿者之一一个人一天跑了5个医院,仅口罩就送达10000个,并且在下午结束时对接了新来的 80000 个口罩。这位志愿者的行动深深感染了朱磊。当他看到群里发出征集愿意志愿者帮忙运送医疗物资时,心里顿时震动。评估了自己的状况后,他义无反顾地报名了。他说:“我想为前线医护人员做点什么。”
像朱磊这样的志愿者,在武汉,在湖北,在全国,在有华人的国外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普通人,心怀光芒的普通人。
尼尔基镇不大,雅克萨社区很小。这样的小镇和社区,在中国有很多很多。尼尔基镇和雅克萨社区及辖区居民、爱心人士、志愿者是这场抗疫行动中的剪影。在别处,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有这般萤萤烛火的剪影。
这个春天比以往要冷,回暖慢。人们想要提早播下种子,必须先试探好土地的温度,不然种下去的,发不出苗芽,可惜了那些种子。
今天稍有回暖。早前,娃种下的西瓜籽拱出盆土,脆嫩的芽苗像初生的婴儿,只有两片稚嫩的子叶。娃异常兴奋,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娃和芽苗身上。稚嫩的植物,它的种子、初苗具有更深的含义。
我们拥有种子,就能拥抱希望。
如果不是揪成一团的心提醒我,我几乎被眼前的娃和芽苗迷住,差点要忘了这场抗疫中,有那么多普通人放弃了守护自己的孩子、父母、爱人,去守护更多的孩子、父母、爱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日日夜夜与病毒抢时间,与死神对抗,筑起一道道防护线,互相鼓舞着,散发自身的微光。
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不怕病毒吗?他们有阻挡死神的铠甲护体吗?
他们是医生,是军人,是建筑工人,是司机……是基层公务员、退休职工,是没有公职的志愿者,是售货员,是跑腿的……都是和我一样,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
他们没有免死牌护体,他们都是血肉之躯,不是钢铁战士,没有人不怕死神。只是到了别无选择的时刻,他们做出高尚的选择,勇敢面对,直面出击。他们身心的微光,让他们脸上呈现出英雄的气质。
这场全民抗疫中,每个人都是战士。
有些人日夜匍匐,侦查病毒最新情况;有些人义无反顾冲向一线,从死神手里捞人;有些人风霜雪雨拦不住,满世界飞,负责后勤补给……所有人全力开火,目的只有一个——要胜利!要春暖花开的日子早日到来!
而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在大后方,享受着他们用生命篆刻的安全和安逸。
我们是不是也能做点什么?
娃蛰居第 24 天了,连楼道都没有去过。前几天下雪,娃呆呆地看着窗外。我问
娃是不是想出去玩雪呢,娃说:是啊,可是妈妈,病毒还没有被打败之前,不能出去,我们要听爷爷的话,好好待在家里。
阿娜 女,本名鄂阿娜,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2010 年开始文学创作,系内蒙古大学文学创作研究班学员、鲁迅文学院学员。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草原》《散文选刊》等刊物。长篇小说《以父之名》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民族图书馆等馆藏,散文《看云朵的日子》编入“江苏省常州市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课件范文及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部分散文作品编入《2011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年度选》《达斡尔族散文研究》等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