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硕/辽宁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当今时代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教育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是高职学生的必修课,能够帮助高职学生更好的认清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自身在就业市场中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指导高职学生更好的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学习期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目标,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为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当今社会思想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高职学生在这种环境下自我意识和价值追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同时对于职业生涯和就业指导的要求也就更加强烈。因此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就业观念,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
现在随着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增加,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上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形势更加严峻,同时用人单位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为高职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虽然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了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有必要对课程进行必要的改革,让高职学生能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充分发挥自身既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职业教育人才优势,同时能够更好的通过教学改革对高职学生的生涯和就业进行科学的规划与指导。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具备创新创业的理念,同时在择业中证实自己,不逃避,不消极,根据自身的条件调整好自己的就业状态,明确自身的就业方向以及未来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需求,对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有明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面对未来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1]。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特别注重对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高职学生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通过融入课程思政能够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能够更好的扎根基层,服务当地。同时也能够培养高职大学生努力奋斗,踏实肯干的精神。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就业课程指导中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在高职学生的教育中,不能够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分割,只有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够培养更多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充分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的,培养更多的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人才。在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社会上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行培养,现在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团结协作、吃苦耐劳、诚信敬业的职业素养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就业指导教育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加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让高职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而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敬业态度,提升爱岗敬业的精神,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在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时,老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立德树人的精神。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不是生产工业产品中的生产线,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和套路可以遵循,因此在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规划中,思想政治教育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要把对学生的教育重点从“教”转向“育”,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队伍自身也要不断的优化结构,以身作则,为他们做出表率,利用自身榜样的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高职学生,为他们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中的导师和伴侣,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人才,高职学生的就业前景才能更加的明朗。
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除了要能够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以外,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就业课程教学当中。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中要加入如何提升自身职业素质和提高竞争力的教育内容,同时也要在学生的就业规划中贯穿思想启迪和价值观引领,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其是要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或者与学校合作的企业的实习活动,通过不断的进行社会实践和练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素养[2]。
为了能够将课程思政融入到高职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当中,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视频的方式,了解社会上一些创新创业成功的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白如果想要创业成功需要具备的个人素养,老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讨论失败的具体原因,从而能够吸取经验,少走弯路。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生动的案例比单纯的课堂理论教学更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他们就业指导课程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要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奋发图强、勇于进取、互助合作的精神品质。
其次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通过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求职和就业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从而能够体验在职场中的各种风格,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理解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模拟面试场景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面试的技巧以及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面试人员和求职者,面试结束以后双方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面试人员和求职者心里状态的不同,了解面试中的一些细节,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从而能够有针对性的加以练习。情景模拟教学结束以后,老师要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就业的理解,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老师可以采用讨论教学的方法。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教学内容。比如可以让学生讨论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职业能力,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讨论当中也能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然后在今后的学习中制定科学的计划,补齐自己的短板,让自己在未来的就业中更具有竞争力。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择业观和价值观,然后老师可以对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观念及时的进行纠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提升道德素养。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对于学生的考察通常是把重点放在理论考察上,这种方式比较简单,但是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重视程度。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需要对考核办法进行改革,考核的指标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考核方式上可以采用课程答辩和书面考察的方式,在答辩的过程中要观察学生对未来择业观的表述,看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老师可以根据这些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在课堂教育中要以德为先,弘扬时代主旋律,因此在考核中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精神、社会责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精神[3]。
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创新,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对于高职人才的需要,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