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志如心痛
——钟法权《张富清传》读札

2020-11-19 14:32■杨
长江丛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张富清理想信念精神

■杨 辉

前些日子读《传习录》,见阳明先生答薛侃等有言:“夫学者既立有必为圣人之志,只消就自己良知明觉处,朴实头致了去,自然循循日有所至,原无许多门面摺数也。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却不得以此稍动其心,便将流于心劳日拙,而不自知矣。”能如是,个人之修养工夫不可或缺,其要在于,“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去人我之见,绝‘意必’之私,则此大头脑处,自将卓尔有见。”读此虽有所悟,但是说如何落实证验于个人的精神实践,因时间的阻隔和观念的分野而难有定见,有心以此调节身心,也因津逮难觅而一片茫然。当此之际,再读《张富清传》,自张富清九十五年的人生经验中领会英雄如何在血与火的年代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战功,又如何在和平年代甘于奉献、深藏功名,便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个人超迈之精神境界如何圆成,而这种境界又如何成就了平凡中的伟大,和伟大中的平凡。

如作者钟法权所述,张富清的个人精神和理想信念,发端于“瓦子街的转折”而奠基于对《为人民服务》所蕴含的丰富义理的悉心领会和倾力实践。“人生的路,最紧要处就那么几步。瓦子街战役后,张富清的生命揭开崭新一页。他手持钢枪,站在塬上,仰望东边黎明的曙光,一轮红日喷薄欲出,面对全新的世界,他庆幸自己黑暗的人生到此结束,光明的人生从此开始。他激动地高声唱起了刚刚学会的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表达自己从小到大从未有过的欢愉心境,以及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憧憬。”这是张富清个人人生道路转变的重要时刻,不仅意味着从此不再重复被压迫被奴役被欺凌的生活,而且意味着个人生命的真正意义上的新生——通过投身革命部队,投身到为人民谋福祉的时代潮流之中,张富清获致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生命在此翻开新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一页。而仅在参加解放军的第二个月,张富清就迎来了个人精神真正的新生。在西北野战军军事政治整训过程中的一次政治课上,指导员肖友恩为他们全文朗读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并逐字逐句进行了讲解”。这是奠定张富清精神的最为重要的时刻,从《为人民服务》所包含的丰富的思想中,张富清如梦初醒,终于明白“虽然人都是要死的,但死的价值和意义完全不同:为国民党卖命而死是轻于鸿毛;当解放军为人民利益而死是重于泰山。”就此,指导员“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一粒种子播撒在张富清的心田。”而“这粒孕育理想信念的种子,从此在春风细雨中生根发芽,在战火考验中茁壮成长,在艰难困苦中固基强本,直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它也是理解张富清的精神信念,他的价值坚守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人民服务》唤起了他对个人人生价值与意义的全新的思考。这种思考和由思考所指导的生活实践及其价值,也是张富清的精神和生活经验之于当下的重要启示意义所在。

作者以八条“世纪之问”开篇,用心即在此处。“是什么让他烈火硝烟当先锋?是什么让他深藏功名六十年?是什么让他扎根山乡做奉献?是什么让他淡泊名利守清廉?是什么让他心装百姓甘吃苦?是什么让他初心永恒葆本色?是什么让他抗击病魔站起来?是什么让他不忘党恩永向前?”以“瓦子街的转折”为重要时间节点,可以将张富清的生命历程分为“旧”与“新”两个阶段。前者因身在旧时代,被欺凌被侮辱被损害乃是生活常态。在为地主做长工的少年时期,张富清饱尝人间苦楚,历尽生活艰辛,几无欢乐可言;此后被乡公所奴役数年,屡遭欺凌甚至殴打;被迫进入国民党军营之后,则完全丧失做人尊严。“瓦子街的转折”因之意义重大,在生活转折和精神新生的重要时刻,张富清从《为人民服务》中深刻领会为人民服务作为个人精神支柱的重要价值,嗣后他在革命队伍中浴血奋战、不畏牺牲,皆属这一精神追求使然。“正因为他明确了人生的奋斗方向”,“明了了生死的意义”,“明白了为谁而冲锋”,所以此后“赴汤蹈火对于他而言不再充满畏惧,枪林弹雨的战场让他浴火重生。”也正因有了精神的坚守,有了内在的目标和人生的方向,张富清此后数年在解放战争中自告奋勇,立志做“永远的突击队员”,在多次浴血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战斗英雄”和“人民功臣。”

1955年,则是张富清生活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由血与火的革命年代转向和平年代。在和平年代如何继续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是张富清做出个人选择的重要考量。其时,国家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急需有为的年轻干部投入到社会建设中去。在此个人生活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张富清毅然决然地选择最为偏远且条件艰苦的湖北恩施来凤县,做了粮油所主任。在此期间,他为坚持原则,拒绝其他领导的特殊要求。而在担任贫困公社三胡公社副主任期间敢为人先,为改善三胡公社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虽与战争年代生活状况大为不同,但张富清的精神追求则一以贯之。如他多年以后对其子张健全所言:“当突击队员虽然容易牺牲,可是牺牲发生在一瞬间,是死得悲壮;而驻队拼的是时间、韧劲,经受的是长期的体力消耗和意志的考验,精神支柱靠的是对党的忠诚。”若无坚定的理想信念,如何在日常生活的消磨中初心不改,保持本色?!正因有此精神,他甘过清贫生活,却努力以类如“突击队员”的不怕牺牲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切实改变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他这一时期的精神坚守,凝聚于如下观念之中:“为了解放全中国,多少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为什么献身?为的是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为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好生活。我们活下来的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像过去打仗一样,冲锋在前,享受在后。”这是他在和平年代初心不改,坚守理想信念的最好的总结和说明。

正因有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张富清在工作中不怕困难,锐意进取,努力为人民群众谋福利,而丝毫不考虑个人及家庭的利害得失,或着说,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准绳,一切个人利益皆退居其次。由个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为基础,开出生活和处事原则,并最终达到个人精神的自我完成。这也是作者书写张富清,理解张富清精神的要义所在。从张富清95年的人生长河中,作者发现贯穿张富清一生的思想脉络和精神信念得以生发的原点,即“闪耀着毛泽东光辉思想的名篇《为人民服务》”。在个人生活转换的重要时刻,张富清也完成了个人精神的质性的变化,这便是《为人民服务》之于他精神的重要意义所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像一簇火花点燃了他的理想之光,又像一粒种子播在了他的心田”,他因此人生有了“光明的前景”“人生的追求从此有了力量的源泉”“人生的大厦从此有了坚如磐石的根基”。本乎此,他后来的生活经验和精神历程无不说明坚守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转化为具体的生活实践的重要价值。正因有此内在的精神坚守,他数十年身在基层的具体的工作中不畏艰难,不计个人利害,不考虑个人的荣辱得失。他对安抚司供销社销售不合格的草鞋的不能容忍;克服几乎难以克服的困难为二龙山水坝修建发电站;在特殊年月遭受冤屈却仍然初心不改;在为高洞人民修筑致富路时不畏艰险……他一心想着群众的公仆心让同事杨胜友感佩不已;他不求功名为人民服务的赤诚心让高洞百姓由接纳、喜欢而至于认可和怀念。而在家庭生活中,他的精神坚守也极大地影响到子女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那一件蓝色卡其布裤子既表达了他的子女的孝心,却也映衬着张富清的清贫,即便如此,他仍然不愿自己的儿子张建国因他的原因被招进哪怕算不得多好的工作的工厂。也正是在他的言传身教、现身说法的指引和感召下,他的三个子女均依靠自身的刻苦努力改变了个人的命运。他的精神也在后辈中得到了传承。他在来凤县建设银行退休前将最后一次提档增薪的机会让给了另一位副行长;他对党的执着和热情,纯粹、高洁的思想境界感染着建行的年轻后辈刘涛,而后者在听过他的事迹之后不久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凡此种种,是作为“新时代的楷模”“优秀共产党员”的张富清的事迹的典范意义所在。而追寻英雄的足迹,理解他何以有此理想信念,又如何坚守理想信念,成就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的根本原因,是《张富清传》的核心命意。以《为人民服务》所唤起的精神的觉醒以及由之生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核心,可以极为深入、透辟地理解张富清何以深藏功名六十载,何以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成就平凡而伟大的人生。作者对此无疑用力甚深,通过走访张富清工作和生活过的来凤县、洋县等地,走访与张富清共事过的同事,获得了重要的一手资料,继而在此基础上提纲挈领、以点带面,于朴实而富有张力的叙述中,将一位英雄的心迹和生活行状做了鲜活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细致表达。叙述素朴,却内蕴丰富,感人至深。

为了更为深入地理解张富清和他的精神世界,有必要重温他的那些看似简单实则意蕴丰富的话语。他说,“我做的那些事,与牺牲的战友比,算得了什么呢?如今我还活着,可战友们为了新中国的解放都牺牲了,我有什么资格拿那些军功章去显摆。”——这是在说他为何深藏功名六十载。他还说,“我这么大岁数了,离休多年了,再也没有为党和国家做什么贡献,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国家能省一点是一点。”他拒绝使用更为昂贵的进口晶片,不让儿子吃国家给自己配备的降压药等等,考虑的仍然是国家利益而非个人利益。他还写道,“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做初心不变的模范党员。”无论在什么岗位上,身处何样一种生活状况之中,张富清的行为都是上述说法的最好的注脚,也充分说明坚守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他还说,“人各有志,像我这样的,也只适合为人民做点小事情。”除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战斗外,似乎在和平年代的种种事项算不得大功业,但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只有坚定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取得不平凡的成就。”张富清在和平年代扎根底层,努力奋进的事迹,可以作为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最好的注脚。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这话仍出自阳明先生之口,是在说学者的精神坚守及这种坚守如何转化为具体的生命实践,以抵御来自生活世界种种否定性力量。细读罢《张富清传》,可知作者叙述的重点在张富清如何在战争年代不怕牺牲,敢作先锋;如何能够深藏功名六十年,不计个人名利;如何愿意扎根山乡,甘于清贫,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如何能初心不改,牢记使命永向前……凡此种种,皆可自张富清的理想信念的生成、坚守和倾心倾力实践中获得答案。这也是钟法权这部《张富清传》的着力用心之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渴望有所作为的后辈,如何从英雄的事迹,英雄的精神,英雄的生活和生命经验中获致巨大的奋进的力量,从而以内在的精神坚守克服来自外部世界的种种阻碍,因献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而有个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圆成。那么,无论职业为何,身处何种年龄阶段,面临何样的生活困难,都应该读一读《张富清传》。这里有普通人的生活故事,有英雄的不朽的精神,也有普通的生命如何企及伟大如何成就不平凡的重要人生经验。此书读罢,你的生命必会与读前大为不同——因洞悉个体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真谛而内心安稳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杨辉,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柳青文学奖、陕西文艺评论奖一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猜你喜欢
张富清理想信念精神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老兵”张富清:一辈子冲锋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