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枫
吉安职业技术学院
绘画是一门视觉艺术,与西方绘画相比,中国画有其独特的绘画语言。每个人对于绘画作品都有不同的见解,且中国画又分为花鸟、山水、人物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的创作又有所区别,线条、造型、笔墨、色彩、构图等都有所不同,从而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又有差距。对于中国绘画形式语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理解和认识:
每一位画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情感,无论是写意、写实还是抒情,都是在用画笔描绘出画家心中的那份美好。如李苦禅笔下的鹰、蟹、荷等,笔墨潇洒,落笔干脆利落,通过写意的手法,来塑造动物的形象,洗练的笔法却赋予物象无限的生机,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同时也是画家对生活的现状、政治环境的一种含蓄表达,是情感的寄托;又如周思聪的绘画,从早期的写实逐渐变化为抒情,她早期的绘画《清洁工人的怀念》,用写实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将时代气息和感情真挚的描绘出来,摒弃了当时绘画流于概念化、模式化不良之风,随着绘画技法和理念的不断成熟,她通过借鉴并吸收外来文化,将传统与西方文化融会贯通,在绘画形式上有了初步的转变,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虽有迷茫,但是最后在还是绘画上突破了自我,在这个期间她的代表作《矿工图》,见证了她个性化绘画风格的形成,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年,由于自身身体状况不佳,她开始用画荷来让自己忘记疼痛,也就是她进入了抒情的阶段,表达了她在精神上的解脱和对渴望自由。
中国绘画对于笔墨有特别的认识,也是画家情感的载体。在中国画中,绘画内容大多和个人喜爱、所处的环境、自我的认知等有关。
有人喜欢画动物,就如徐悲鸿,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一生对马情有独钟,他的代表作《九方皋》、《奔马图》等,都将马的各种姿态——饮马、站马、奔马等展现的惟妙惟肖,给画中的马赋予了鲜活的生命。这也取决于徐悲鸿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民国初期的中国人民的垂死挣扎以及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面对日军的侵略所展现出来的不卑不亢、不向恶势力低头的精神都在画作中含蓄的体现了出来,徐悲鸿的爱国情怀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也有人喜欢画水墨人物,中国著名画家张向钧,其代表作是“新写意”人物画《渔事·飓风》,他倡导观察现实生活,要有“格物致知”的意识和精神,将生活中观察到的记录下来,理解体会,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超乎于物象和自我之外,从而达到自我内心的豁然。
中国绘画内容题材多种多样,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适合自身风格的类型,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获得内心的满足和超然。
色彩对视觉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色彩,表达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内容选择上,采用不同的色彩进行烘托,对中国画绘画进行强化和丰富,能够更好地表达画家的情感。
老一辈画家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李可染等画家将西方艺术理念引进中国画,在中国绘画中融入了西方赋色手法,使得中国画在绘画技法表现上焕然一新,激发了新的生命力。林风眠的戏曲人物画作品常运明亮的色彩,强烈中显示出柔和,单纯中蕴含着丰富,既对立,又统一,在水墨与色彩的交融中表达出画家单纯、娴雅的内心世界;李可染主张绘画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将西画的光线、体面与色彩融入到山水画中,《万山红遍图》画面浑厚深邃、气势恢宏,表达出李可染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赞美之情。色彩不仅能丰富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同时也能很好的传达出画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
五十年代的中国画坛虽然被写实占领了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八十年代之后,单一的绘画语言已经不再适用于多元化发展的社会,无论是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中国画都在慢慢变化着,从原有的单一色彩到多彩的画风,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到中西相融,前前后后形成了很多的画派,如“南张北齐”、“新文人画”派、“新水墨”等,也正是如此,中国画变革的很快,但也出现了不少的弊端,给不少人带来了疑惑,但这都不能阻挡中国绘画的发展,甚至变成了动力,让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才俊涌入了这个领域,他们用自己多元化、乐观开朗的心态、大胆的尝试让中国画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中国画绘画形式语言的几点认识只是中国画表现手法长河中的一小部分,中国绘画博大精深,在绘画形式语言上,应该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发展,不能一味的模仿,也不能一味的排外,绘画要表达出自己的个性,表达出最想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