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挖,精准把脉,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2020-11-19 10:36:20杨慧莲浙江省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长江丛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小鸟法治道德

■杨慧莲/浙江省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新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体现国家和社会对儿童道德发展要求的同时,全面地反映了儿童生活的多重性、动态性;既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又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如此优秀的教材编排,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舞台和设计空间。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1]教材使用以来,为了追求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以下方面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利用留白设计,有机融入本地元素

利用好教材中的留白设计,与本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例如在教学《骄人祖先,灿烂文化》单元时,我选择了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的“松阳高腔”“樟溪拳”“松阳茶商大会”,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补充。学生谈兴高涨,各抒己见。借着孩子们自己营造的浓郁对话氛围,我择机让学生利用学习小组展开辩论,允许他们存在不同的看法,让学生们在属于自己的文化世界中敞开心扉,自由自在地发展,有效地接受教育,增强他们分析时事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回家就这几个问题与父母展开讨论,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致极高。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课堂知识,又使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针对课堂实际,能动增加学生生活素材

针对学生实际,适当增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来自学生熟悉生活的教学内容。如在教学《家人关爱我成长》过程中,我在备课时便将班上一名学生在各个年龄段的照片做成了多媒体课件,包括婴儿时期、幼儿园时期与和现在,再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前作业,希望学生准备一些曾经使用过的事物并描述和它发生的故事。在课上,我让照片上的学生讲一讲自己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的感受。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教学内容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又进一步地引出了关于“成长”的主题。接着,我再让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在小组当中去介绍自己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并谈一谈其中的故事。让学生从陪伴自己的事物中寻找成长的痕迹。其中有一个同学的介绍让我记忆犹新,这位同学带来了各种样式的十双手套,在他的介绍中,都是他妈妈亲手为他织的。这件事情也让全班的同学都深感触动。大家从这个鲜明的、就发生在身边的生活故事中感受到了在自己成长的轨迹里父母无言的付出,进而触动了孩子们感恩的心。

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示例都来源于学生们自己的生活经历,让课堂充满趣味的同时也让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我也不白再枯燥地讲述教材,学生可以自发地感受并领会其中的意义。

三、关注课堂生成,创造性使用文本教材

有这样的一则教学案例:一位家长反映孩子偶然捉了一只小鸟,因为爱鸟而舍不得放生。在思考之后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于是就让家长向笔者“求救”。笔者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素材,因为其与环境保护相关,也与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相关。于是一个教学思路就在笔者的大脑中形成了。

在设计的综合活动课上,笔者把这只美丽的小鸟呈现在大家的面前,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小鸟,我们大家都喜欢它。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呢?”于是有学生回答:“小鸟在笼子里没有自由,它会伤心的。”有学生回答:“小鸟离开了妈妈,它一定不开心。”有学生回答:“小鸟的家在天空,在森林,它不能回家,妈妈会着急的。”……于是笔者总结:今后,不管同学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当你听到清脆的鸟鸣声时,当你看到小鸟欢乐的身影时,请你们相信,那是小鸟朋友们在为你们唱歌,为你们舞蹈,在对你们今天的行为表示感谢……于是,播下的爱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萌芽。

后来反思这样的一段教学过程,笔者总结出一个认识就是: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常常强调要从文本出发。但对文本的理解不应当过于狭隘,要超越教材,要让学生的生活素材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元素。像上面这个例子当中,学生在生活中的困惑,就成为了课堂上的一个很好的素材,对于这个素材的运用,笔者采用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生成认识的策略,应当说取得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很多时候我们强调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实际上创造性就体现在基于教材理解,然后超越教材并寻找新的素材这一方面。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最大的忌讳就是题材枯燥,学生学起来索然无味,而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往往可以克服这一不足,还可以将更多的同学引入到课堂上来,这样的教学思路对于道德与法治学科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实际教学中应当坚持并发展这样的思路。

四、有效运用载体,促成学生道德行为发展

儿童的生活经验既有情感层面的,也有理性与行动层面的。因此,教学时,我们要将学生的知、情、行等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充分运用各种载体、手段,引导儿童情感经验的意义,并通过反思,自己地将这种情感经验纳入理性层面,为进一步促进儿童的道德行动奠基。使课堂更生动更有效。例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一课时,在“烟酒有危害”环节讲述时,为了使学生知道吸烟、喝酒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让学生澄清对烟酒的某些错误认识,懂得青少年吸烟、饮酒可能引发某些不良行为,严重的会导致犯罪,让学生认识到毒品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吸毒是违法行为,吸毒危害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环节。同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不当的好奇心,知识与经验不足导致的辨别是非能力弱,以及受沾染不良嗜好的人的影响,是青少年受到诱惑的主要原因时。我在运用大量视频材料的基层上,利用空余自己拍摄的有关学生家庭生活小片断,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作教学补充内容,使课堂教学增加了真实感和亲近感,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又比如在《我们的地球》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享受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通过播放知名的关于地球纪实的纪录片和展示世界各地闻名遐迩的奇特建筑、异域风光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了一个绚烂缤纷的世界。学生从文字的空白中解放出来,用眼睛来体验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这样的展示如同一顿饕餮大餐,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对世界拥有了更多的好奇。进而让他们更加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对生活更加热爱。

五、重视知行统一,助力学生将“知”转化为“ 行”

《道德与法治》主旨在促进小学生以道德发展为核心的基本文明素质的全面发展, “悟”是基础,“行”是根本。教学时,要让学生带着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社会, 去体验生活,增加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的展现与提升自己的智慧,同时享受创造带来的生活。“老师被人亲了一口”草长莺飞,鸟语花香,正是春游的好时节,笔者带学生到江滨公园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色。活动过程中,学生一边观赏美景,一边放飞风筝,玩得不亦乐乎,正当笔者跟部分学生交流并帮他们“抢修”风筝时,有一位学生跑了过来问笔者:“杨老师,他们说你被人亲了一口。”而此时站在笔者旁边的几位同学也“起哄”:“杨老师被人亲了……”

一瞬间,笔者意识到这是一个教学契机,于是立即把那个同学叫了过来了解情况,这个学生说:“杨老师,刚才卢军的风筝从你的背后飞过,它轻轻地亲了一口你的衣服.又飞到别的地方去了,你的衣服被风筝亲了一口。”

这是多么富有童趣的话语!笔者借机对学生进行启发:一双智慧的眼睛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现美。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的眼睛,再仔细地探寻这美丽的春天吧!

学生一下来了兴趣,于是好的语言也应运而生:柳树姐姐在风伯伯的指导下,正在河面上一笔一画地练字呢;春风就像小天使柔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河那边有棵高大的柳树正在对没发芽的小树说……着孩子们天真的话语,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笔者意识到又一节精彩的课堂产生了。

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作为任课教师,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落实"让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的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2]怎样帮助从儿童的生活出发,用生动的、活动的、开放的课堂引导学生明晰道理,进而让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自主地、能动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努力帮助孩子们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是我永远的追求。

猜你喜欢
小鸟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
愤怒的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