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怎样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方法论

2020-11-19 01:25云南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王 珊/云南师范大学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社会研究方法包括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知与评价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等等。

经过实践证明马克思方法论是正确的科学,是指导人们前进的科学,是人们在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积极探索发展出来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即客观中立的去看待和分析问题,避免主观主义。人类认识社会和发展社会都必须要以客观性为前提条件,不仅被认识的客观主题是客观的,作为认识的客体以及环境等因素都是客观的。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从社会主题的角度延伸出来的,强调的是看待问题过程中,注重主体的重要性。在观察社会客体时,应该重点从主体去进行观察分析,并且要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有效的进行结合,主体要摒弃英雄史观,坚持群众史观。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就是系统性原则,强调的是全局观。主体性原则要求我们用系统的观点去观察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用系统的观点去看待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整体性原则强调要处理和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不能单一的去看待问题,并且树立全局性的观念。

(四)具体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性原则要求我们这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真理是具体的,离开了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真理将不复存在。

(五)发展性原则

世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看到问题。①

心理健康教育是通过专业化的学习,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注重实践过程,强调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注重培养专业价值和实践能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曾经说过: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真理,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辩证法。

现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转型时期。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科学研究必须遵守的首要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基本要求。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1、客观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特别重视客观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法基本是收集信息、分析过程、评估方法和验证结果的一个过程,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的就是客观性原则。只有客观的了解了服务对象的问题,才能够最好的对症下药,更好的解决问题。只有深入到服务对象最真实的情境中,才能更好的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更可能的减轻对服务对象的伤害。这就是客观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体现。

2、主体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即运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实现学生人格健全,生活幸福的过程。强调的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而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价值理念强加给学生。个案辅导的过程是在双方达成信任的前提下,对服务对象的资料形成客观的分析,听取服务对象的意见后,最终相互探讨寻找出最适合的解决办法,然后执行、跟进、反馈、评估的过程。这其中遵循的有人本主义原则,就是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相信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学生们能够客服困难、自己成长,也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反复强调的优势视角理论,相信每个人的潜力。这在另一方面,和马克思社会主义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是不谋而合的。

3、整体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一直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不是单一的,是复杂的,所以看待一个个体的时候,也必须要把他放到一个大环境里面去评估。也就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中提到的整体性原则,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用系统的观点来看待人与自然的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当我们接到一个个案,我们首先要了解的不仅仅是服务对象本身,还需要了解服务对象身处的家庭环境、同伴环境、父母情况等等。只有把一个个体放到一个整体里面,才能更便于我们对他进行精准的分析和评估,才能更容易找到问题所在,找到解决办法的根源,所以要关注事情的整体性。

4、具体性原则

具体性原则强调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和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解决思路是一致的,任何案例都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才能找出解决办法。比如很多个青少年轻度抑郁的案子,其实病症都是差不多的严重,但引发病症的原因却五花八门。不同的原因导致的同一性病症,我们肯定需要分类去看待,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遵循具体性原则。

5、发展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强调人的潜能性,相信可以实现最终的“助人自助”,就是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或者是看待一个人。反对用静止和孤立的观点来观察和分析问题。优势视角理论也能体现这种观点。“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即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优势视角相信人是发展变化的,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优势视角和发展性原则理念相一致,都相信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三)社会科学方法研究方法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指导

1、在实践中总结,形成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线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只有一如既往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才能推动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事业的发展。在学习专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之外,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主导思想之一,才能使中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在处理问题中更具有专业性和实效性,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摸索规律,积累经验,实践经验,才能发展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路线,才能推动中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本土化、专业化的方向去发展。

2、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前景

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行业普及度还不够高,部分中小学并不是很重视,在国内的认可度不高。但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心理问题也将接踵而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党和国家也将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和支持力度,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教会我的是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现如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前景。

3、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化的建设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积极把握主体性原则,尊重人的意愿,相信人的潜能,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有效的进行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面对负责的个案工作,不能单一的去看待问题,用同一的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要在实践的基础上,积累经验,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明白个人的差异性,具体的去看待问题。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我相信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素质,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在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今后,更要不断的完善自身,更好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将它应用到更多的领域当中。

猜你喜欢
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佛阁:米拉日巴、诗与方法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