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趋势
——基于CNKI“核心素养”及学科素养横纵向分析

2020-11-19 01:25王秀玲青海师范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12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素养

■王秀玲/青海师范大学

一、文献综述:“核心素养”界定

(一)横向研究综述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与社会发展的核心要义,各个国家都根据自身国情,社会发展需要开发了各自的核心素养框架。质性研究分析各国核心素养异同,得出各国提出核心素养的立论基础各不相同,OECD、美国、新加坡是以社会发展的角度制定核心素养,日本与我国相同,基于学生的发展提出核心素养,而UNESCO则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基于不同的视角,美国和新加坡对于核心素养的考虑多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挂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日本设定的核心素养在学校内较容易实施,具体内容详细。由此可见,各国核心素养都旨在培养人的发展,但其中又有许多不同,这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思路,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纵向研究综述

笔者从CNKI数据库检索文献观察分析出: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词,检索从2014年~2019年的文献得出,与此相关的文献共有32,930条,核心期刊占4759条,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以单个年份为单位,利用统计软件分析得出了学者对于“核心素养”的主要研究倾向以及从每年的发表数量来看“核心素养”得整体研究趋势,得出自教育部2014年明确发布相关“核心素养”学习的文件之后,学者及社会各界对于“核心素养”研究至今仍是热点话题。2016年至2018年的增长数量呈直线递增状态,2018年至2019年速度虽然有所减缓,但仍然是稳步提升,从2014年的111篇至2019年的12528篇总数量增长了100倍之多;而在这大量的研究当中笔者再以“核心素养”研究方向为基准,研究出“核心素养”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学科核心素养类(7400篇),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类(4587篇),课堂教学相关篇(2866篇),以及课程标准(924篇)等主要方向。可以看出,对于“核心素养”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较少,而教师对于人才培养及教学过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如何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则显得十分重要。

二、我国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笔者通过对比“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培养,课程理念及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来分析未来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向。“核心素养”要求下对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科课程目标、课程理念以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维度展开了具体的要求,横纵向交叉分析可以看出,各个维度尽管做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其所表达的内涵存在很多共同点。课程遵循的理念还是课程追求达成的目标,都集中强调了几个概念:(1)立德树人是学生培养的根本,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英语教学的基石,基础教育不是成“家”的教育,而是成“人”的教育,是养成有社会责任感、有教养的公民的教育。英语学科教育的目标最为根本也最为重要的则是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2)德行作为根本,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例如学习能力、诸如信息处理能力、反省思维能力、沟通协同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英语学科则是依据语言的跨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辨别优秀文化的能力,能够运用英语达到日常交际的能力。(3)英语学科依据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了解英语学科的独特魅力,并且通过学习语言了解其他国家优秀文化,能达到利用语言达成了解、学习、接纳语言之间的异同,以此培养学习的乐趣,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肯定自身的价值。

在这里需要区分的是“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笔者看来,“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犹如树干与枝杈的关系,二者同根生长,“学科素养”丰富了“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是发展的根基。“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学科素养”作为枝杈其发展不能过于“自由茂盛”,与“核心素养”树干之间需达到平衡,绝不能够出现“枝大于干”的现象。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

(一)单元设计——课堂转型

“核心素养”下教师教学专业发展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做到课堂的转型发展,如何将之前“课时主义”转变为“单元设计”。多年来我国一线教师大多满足于“课时主义”,并不理会“单元设计”。英语教师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将完整的单元设计拆分为零碎的“知识点”的学习,破坏了文章的结构,淡化了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也让学生沉浸在枯燥的知识点练习上。由此可以看出,英语教师当下不管是课程设计,课程实施都应该按照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对待,可以根据具体的语篇题材,文本要求,学习目的来设计一节完整的课堂,而这节课堂最终达到的目标不能仅仅是单一的知识点的掌握,应该涉及英语学科素养要求的各个方面。在佐藤学看来,可以把“单元设计”概括为两种不同的单元编制:其一“计划型课程”的单元设计可以按照“目的——达成——评价”的步骤来设计语篇内容;“项目型课程”的单元设计可以按照“主题——探究——表达”来设计教学内容。前者是当下英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设计,计划性课程有利于学生习得既定的知识点,目的性强,确保学生能有所获得。但是在新时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语篇能力的情况下,英语课堂中教师更应该专注的是探究课题,展开协同性,合作性的活动课程,并且师生能够有很好的反思,做到善始善终。所以未来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首先应该努力的方向即设定活动性课程,多模态的课程,积极将英语课堂从程序性课程转变为探究性的课程,发现性的课程。

(二)融合性课程——英语学科工具性

融合型课程也既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体现在学课内的融合,对于跨学科之间的整合少有研究,笔者认为,跨学科之间的融合型课程应是英语教师不断探索的方向。融合型课程不仅能够满足英语学科课程要求的丰富性原则,更加能够体现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这两大要求。而如何实践融合型课程呢?举个例子: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完全可以用英语对学生输入其他学科(例:语文、数学、地理、物理等)的知识,具体与哪门学科实现互跨要结合当时所学的英语语篇类型和语篇内容。李露华、张海燕主张跨学科教学可将计算机、校本课程、美术音乐素质拓展实践课程融入到英语课程中,采取线上教学、慕课等方式,丰富课堂形式,全方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王蔷认为在阅读教学中,阅读素材要足够量、适当、多种文体,教师要创设积极的阅读动机及环境,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在文本意义、作者态度、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及修辞方面进行探究这些都是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例子,而教师通过英语讲授跨学科的知识内容,便能高效的与课程结构的内容和目标达到契合,能够适应学生多样的发展,并且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要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发展依旧是任重而道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好教师不断涌现的局面需要教师自身做出很大的努力,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追求的目标,不断在课程设计,教材结构、学生评价等方面做出大胆创新和尝试,才能更好地践行核心素养的内涵,但是若要实现这美好的愿景,不仅教师需要努力,还需学生、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如何相互协调,这也是值得学者教师不断研究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架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