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侣 戴 淼/.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普觉中学
十九大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足以说明政治建设对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针对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这一重要论述和工作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方向和工作路径,充分彰显了政治体检的重要地位。2019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专门就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安排部署,明确规定:让党员干部经常接受政治体检,打扫政治灰尘,净化政治灵魂,增强政治免疫力。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政治体检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开展政治体检工作作了明确规定。
强化政治体检,要着力聚焦问题,切实把脉问诊,找出病灶,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达到抓早抓小、抓常抓长、治病救人的目的,从更深层次角度去分析,还可以有利于干部防范“政治灰尘”和“政治细菌”的侵袭,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从大的方面理解,对永葆党的肌体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政治体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的有力举措,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能够进一步检验党员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能力、政治信仰等关键要素,确保每名党员在党言党、在党爱党,确保每个基层党组织夯实思想根基,强化党员干部政治建设的首位意识,保证干部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坚定,才能带动党的其他建设在基层落地开花。
党员干部如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站稳政治立场,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其难点在基层,效果也在基层。强化政治体检,要立足基层这个最大的群体,覆盖基层党员这个“绝大多数”,还要覆盖时间的精准化,坚持抓早抓小,严日常、重经常,对于苗头性的问题要重点关注和提醒、对于即将露头或正在露头的要及时解决;同时,也要聚焦“关键少数”这个重点和难点,紧紧抓住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使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形成上下共振、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新格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警示我们,必须清醒看到,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随着工作任务的加大、工作压力的加大。强化政治体检,就是先把“生病”的解决“药方”先制定出来,把问题苗头遏制在成型以前,锻炼出一个健健康康的政治“身体”,从而有利于掌握解决各种问题的“金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好干部新的时代内涵,是好干部之质、之本。如何选好干部?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时刻检验和培育。开展政治体检,能够为培育和选拔优秀干部提供参考,能够进一步强化党组织政治把关作用,有利于树立更为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调研中发现,在访谈的近70名基层党支部书记中,均表示出强化党员干部接受经常性政治体检很有必要,而且均希望能够出台相关制度安排。通过分析现实困境和制约因素,以及参照国内相关地方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将提出以下探索路径。
以市级党委名义制定出台《关于开展党员干部政治体检的实施意见(试行)》等纲领性文件,明确将政治体检结果作为日常监督党员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全市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具体举措,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地接受经常性政治体检,深刻认识到强化政治体检有助于增强政治免疫力和生命力,切实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克服过去那种“要我检”甚至“逼我检”的想法,转变为“我要检”“我愿检”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思想源头转变,从小范围铺开,从成效上检验,对于长期较好地要提出通报表扬,对长期不愿意参加或体检有问题甚至是不合格的,适时作出帮助甚至是岗位调整。把政治体检作为检验党性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督促全市各级各类党组织,着力提高认识,认真抓好落实。
政治体检由于起步时间晚,同时又是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正是其具备这些特征,在思想上给我们提供了较强的必要性,在操作上给我们提出了挑战性,因此,在下步强化政治体检工作的过程中,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注重指标设计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更要求我们要突出成效化、可量化。政治体检是“谁”的体检,这是开展政治体检的首要前提,其主体必然是党员干部,也必须是党员干部。从他们的身份属性和职业特性出发,分清谁是出题者,谁是答题者,谁是阅卷者,找准作为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核心要素和指标,精准分析作为干部的服务性和人民性。因此,在设计政治体检的主体和对象时,必须要围绕这个主体进行,这就要求既要抓住这个群体是“党员”的特征,又要这个群体是“干部”的特征。
数据显示,之所以很多单位未能正式开展政治体检工作,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在下步开展政治体检工作中,要紧紧抓住领导或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成为“一把手”工程,作为党政负责人履行党建责任的工作来推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建设工作统筹起来,让“关键少数”作为重点工作推动,让“关键少数”作为普通党员干部主动接受政治体检,推动他们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
政治体检工作,时代是出题者,党员干部是答题者,群众是阅卷人。群众如何能够阅卷?如何来评价?这是政治体检组织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组织政治体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必须和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在指标设计过程中,必须坚持指标体系具象量化。如何做到具象量化?就是要让群众“有目标、看得见、摸得着、能评价”,实现干部政治表现“对号入座”,充分体现指标评价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归结起来,就是要解决的问题是政治体检检什么的问题。对于党员干部来讲,政治体检必须要聚焦点政治性的问题,就是检验其“政治信仰、政治定力、政治忠诚、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6个方面有没有偏差、有没有缺位、有没有问题。上述的六个指标虽然能够检视,但是依然没有进行分解,因此,要将体检指标体系具体化、具象量化,做到像身体体检一样数值化。
上述对检视什么作了假设,结合研究者的认知作了一定的分析,也给出了范围,接下来就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即:党员干部政治体检怎么体检?所要考虑的是方法论的问题。这就要求在设计政治体检程序时必须做到科学化,更为重要的是要规范化,只有做到程序规范化,才能保证政治体检的有效性、可信度以及公平性、准确性。因此,必须要科学设定操作流程,把各类主体都设计进来,把各方意见都提供表达的机会,统筹考虑把“个人检”“领导评”“群众议”“组织审”的“四方评价”精心设计准而且要好。在权重上,可结合党的建设有关规定和民主测评有关要求,设计为“个人检”10%、“领导评”20%、“组织审”30%、“群众议”40%的“1234”比例值,摸准查实干部“政治体征”,确保体检结果科学精准。
政治体检的结果在于运用,如果不运用的话就会形同虚设,也没有无法体现工作的成效性,开展政治体检的目的。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既惩前毖后,又治病救人,做到更多耐心、细心和暖心,让党员干部政治更加清醒、立场更加坚定,有更多的政治担当、工作作为和工作成效。像身体体检一样,可以探索建立“政治体检”预警机制,对“亚健康”的干部,发放警示卡,采取约谈提醒、培训教育等措施,限期整改提升;对“不健康”的干部,发放警省卡,采取调整岗位、转任非领导职务、召回待岗、降免职等措施。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开展集中宣传,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让优秀的党员干部更加有位有为。
政治体检不像“身体体检”那样直观,就其性质来讲是一个繁杂的过程,也就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多个流程的执行、多层次人员的参与,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一个统筹的部门,然后集合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汇聚力量。在参照有关地方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者的认知和理解,以及调研情况的反映,可将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作为牵头单位,按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管理权限,对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体检,要把听取领导部门的意见作为重点,同时认真听取宣传、公安、法院的意见基础上,还要认真听取城管、住建等部门的意见,努力形成政治体检合力和效力。在政治体检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工作,真正督促党员干部将政治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激情,推动各类问题的破解和各项工作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