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翠竹/湖南农业大学
近些年来,由于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材与高中英语教材在内容上的重合度越来越高,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越来越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以及中国培养复合型社会人才的期望。在大学英语基础课程之后,各大高校已经陆续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以及其他拓展课程。这是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的重大变革,从偏重语言基础过渡到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通过英语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指出的:“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其中工具性是指“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1],而人文性就是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显然,通用基础英语的后续拓展课程给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很多好处,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以及各专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笔者所在的学校也进行了三年的拓展课程的改革,开设了两门关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拓展课程,已经面临了一定的问题:(1)这两门文化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较大,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对这两种文化的基本了解,所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两重障碍:语言障碍和文化背景障碍。(2)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课时也在大大减少。为了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每节课的课程内容就显得格外多。在没有对文化背景做全面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就不高,还是会停留在单词讲解和语言理解的层面上,这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3)近两年来,在结束两个学期的通用英语课程之后,会再连续开设两个学期的文化拓展课程。也就是说,到了第四个学期,无论有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所有的学生都必须选择一门文化拓展课程,这对还未通过四级的同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较吃力的。
因此,我们应当利用当前正在改变传统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的海量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上拓宽思路,找寻新的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地接收语言知识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地展示、交流、评价,从而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出,真正地提高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题组的各位教师于几年前已经创立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例如作者创建的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名称为“Kelly英文小馆”,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便能关注此公众号。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课前及课后的学习资料,包括与课程相关的视频以及微课,这样一来,便于学生课前及课后自主学习的平台就搭建起来了。另外,微信里的转发功能也能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并受益。
微信推送文章里的后台数据以及微信公众号的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查收和浏览情况,而公众平台上的消息接收功能也能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无障碍的沟通与交流,保障学生的移动学习的可行性和效率。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把翻转课堂描述为“让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中听课,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解决疑问[2]。”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翻转课堂中,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内容先发布在微信公众号里供学生个人学习或合作学习。
首先,课前素材的学习。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制作或搜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包含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并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完成课前素材的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微信群完成分组合作学习来完成一定的小组任务。完成自主学习之后,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留言评论功能或直接在微信群里反馈疑问、体会或兴趣点。
第二,课中课堂知识的内化。教师针对前一阶段中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包括集中答疑、重点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演讲与辩论等等。学生则是带着在自主学习阶段中碰到的问题,参与到面对面的教学活动中来。在个人及小组展示中,每组可以派一名汇报者对所在小组分配到的问题进行多种形式的汇报,其他小组可以在汇报后进行讨论。
在汇报和讨论结束之后,教师还可以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归纳、深挖和分析,纠正学生们的理解偏差。另外,面对面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评价,如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及集体评价等。
第三,课后知识的巩固及拓展。针对面对面讲授和课堂活动中总结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微信群中或者微信公众平台上对课前上传的学习资料进行修改,也可以对课堂知识进行一定的拓展,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和要求,发布与课堂知识相关的拓展学习资料。学生可以把他们认为有参考意义的学习资料收藏起来,为了方便查找和反复阅读,可以在微信的收藏夹里设置标签进行分类。另外,也可以把有价值的资料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笔者分别在2017年和2019年的春季学期讲授《中国文化概况》课程,采用同样的课程性质和选课模式,选用同样的教材,但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2017年春季学期,笔者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授课。通过第一轮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问题,与课题组教师成员讨论并请教专家,再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反思,进而于2019年春季学期开展第二轮教学实践。在第二轮教学实践中,授课对象为2017级非英语专业的三个班级,班级人数均为90人左右。因为是选课制,学生均来自于学校各学院的各专业,使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况(修订版)》。课程共32个学时,分16周完成教学,共2个学分。
以该教材中第二单元为例,主题是中国文学,内容包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本单元对学生来说难度之大主要体现在其内容涵盖之广,从《诗经》《楚辞》到汉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从唐诗宋词到明清两代的四大名著以及其他有名的文学著作,从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鲁迅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如此大的信息量需要在4个课时内完成。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用中文表述还存在着一些难度,更不用说换用英文来表达了。为了尽可能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学生在课前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教师提前在微信公众号上发送了三篇文章,包含了屈原、老子、孔子以及四大名著的介绍,主要选取了“Hello,China”及其他英文纪录片中的视频作为教材的补充,帮助学生在读完课文内简单介绍之后有更全面的了解。课前通过微信群、老师个人的朋友圈提醒学生浏览三篇文章、观看其中的视频并完成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1)Please write down the key words and phrases related to Qu Yuan、Laozi、Confucius and Journey to the West.(2)Fill the blanks of the passage based on the videos.(3)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writers and the Four Great classical Novels in Chinese literature?布置的这三个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的方案。具体来说,(1)是通过几个视频帮助学生梳理和掌握本单元之重点内容的一些词汇的英文表达;(2)是以听力填空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英文听力理解和单词拼写的能力;(3)是思考题,需要学生结合本单元内涉及到的相关内容以及推送文章中的内容总结他们对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较复杂,而且很考验学生的思辨力,所以设置为小组合作任务。学生在完成课前的知识准备之后,可以通过公众号的留言功能或微信群把自己和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供教师和其他同学参考、评论和学习。
教师将学生在微信群或留言平台上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搜集并记录下的重难点。在面授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先就课前的三个学习任务进行交流,这既能检测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效果,又能让学生进一步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就感。针对这三个学习任务,教师也进行重点答疑。然后,教师对其他重难点进行讲解,如《诗经》的特点及其文学意义、唐诗宋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作品及特点等。最后,学生分组进行“文学鉴赏会”的角色扮演,分别设置一名主持人和几名受访者的角色进行展示,受访者需要谈论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与课前自主学习阶段一样,在课堂面授及讨论阶段中,学生依然是学习的主体。与之前的阶段不同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在课前是学习资料的提供者,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倾听学生的疑惑并给与指导。最后,教师随机选出两组同学就自己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及其作品的采访进行班级展示,教师和学生对这两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及个人评价。
课后,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在本单元中获得的知识,加深对重难点的理解,教师在微信公众号里推送了两篇文章,一篇关于唐诗宋词,另一篇关于《论语》的英译,其中均包含了文字及视频讲解。教师在激励学生进行深度自主学习的同事,也鼓励他们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收藏起来,并通过设置标签来分类,更方便以后的查找,更欢迎他们转发朋友圈并进行评论。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后,笔者对70名参与翻转课堂实践教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个别访谈,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调查显示:80%以上的同学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比传统教学更能激发他们学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积极性;约90%的同学认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100%的同学对“教师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持肯定态度。访谈中,学生表示:“因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难度比通识英语课程的难度更大,更需要课前知识储备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模式使我们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难词难句的层面,更使我们学会独立表达中国的文化,这正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所需要的”。在课前准备阶段来看,学生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只要有手机和网络便能获取老师分享的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移动学习的优势[3]。从教学反馈来看,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实践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尝试。
总体上,在《中国文化概况》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确实行之有效,能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语言输出水平,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暂时没有找到明确的量化的有效措施来监督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在微信公众号文章末端以及后台,都只能看到推送文章的具体阅读数,看不到每个阅读过文章的学生的阅读状态。如果教师想要了解到学生们的个性化的学习效果,需要更为专业的学习检测软件辅助[4]。
第二,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语言基础薄弱而无法较好地完成课前的自主学习任务,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课前没有充分准备,导致课内讨论和展示质量不高,这给全班学生的听课状态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他们认为这样展示报告浪费上课时间,导致上课走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投入比传统课堂模式更加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微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以此来保证课堂展示汇报的质量。
第三,由于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微信平台对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做个性化的辅导,因此,班级人数需要得到控制。在人数越多的班级,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难度越大。
本文研究者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如何能更好地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中西方文化素养以及其他英语应用能力,还有待今后更多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