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三教”改革方向的探索

2020-11-19 01:17:14罗仁强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广告设计教材职业

韩 奕 罗仁强/.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师范学院

一、全媒体时代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新媒体的出现对其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人找信息”逐步发展到“信息找人”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中发表了一篇关于《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重要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建设全媒体并不是建立新的媒体形式,而是将各类媒体进行融合,从传媒界的应用层面上看,全媒体是指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网站等不同的媒介形态,将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网页等媒介信息,通过融合的互联网络、广电网络、电信网络进行传播,从而实现任何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电视、电脑、手机等任何终端均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从职业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改层面上看,全媒体时代不仅意味着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所面对媒体融合后所带来的新的媒体理念、新的媒体内容、新的媒体形式、新的媒体技术、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等等,还需要思考如何更好的将“全媒体”的思想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色相结合,从教师、教材、教法上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进行教学改革。

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现状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可谓是高职院校艺术大类专业中的一名老将,但这样的一个成熟专业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原有的教学模式逐渐露出了不足。

(一)“教师”方面

首先,随着近几年不断扩招,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根据《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中数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总量不足,生师比不达标,近70%的院校生师比超过18∶1,近30%的院校生师比超过23∶1”。

其次,据调查了解,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及年龄呈现的结构并不合理,艺术类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教师非常少,从而为教学团队的组建带来了阻碍,对新的媒体理念、新的媒体内容、新的媒体形式、新的媒体技术、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等的认知有所滞后。

最后,双师素质匮乏,从《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报告》中所分析的不足可以看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相对偏低,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很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岗位的,缺乏企业的实战经验,这就导致在进行“一体化课程“的教学设计能力、课程能力目标的把控上略有欠缺。

(二)“教材“方面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职教类教材的质量可谓是“参差不齐“,比较优秀的教材会出现老师们连续使用超过3年以上的情况;从职业教育的角度上看,教材内容的学术性大于实用性,缺乏职业针对性和适用性;从全媒体融合的角度上看,教材传播形式较为单一,仍采用了传统媒介形式——纸媒,并没有和其他的媒体形式真正的做到融合,没有实现任何用户(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均获得任何课程知识信息;教材形态较为固化不够灵活,教材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重要依据,一本教材从编写开始一直到进入课堂平均需要一年半的时间,根据职业教育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点,除了固有知识外,很多授课内容都是不断在变化的,这就产生了固化的教材形态与变化的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

(三)“教法“方面

教学方法过于陈旧,课前学情研究不深入,导致知识呈现断节现象,这对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结构搭建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课中知识单项输出,缺少双向闭环环节,从而无法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无法做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并且教学手段略显单一,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全媒体的角度上看,知识传播的媒体过于单一,信息化教学手段不足,课中授课情况数据收集困难,课后反思呈现片面性。

三、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三教”改革的方向

(一)“教师”改革,解决“谁来教“的问题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是教改的主体,是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承担了“谁来教“的角色。据了解,我国现在高职院校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根据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所提出“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因此,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从入口处把关,可以从相关企业一线岗位中聘请专兼职教师,并组建专业建设团队,提升团队整体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广告设计设计与制作这个专业是一个跟随时代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的专业,必须持续定期的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和下企实践工作,提升专业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可以从源头上了解用人需求、行业规范,提升专业教师对新的媒体理念、新的媒体内容、新的媒体形式、新的媒体技术、新的媒体传播方式等的认知;最后,根据“1+X”证书制度及对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加强教师对证书的培训能力。根据广告设计设计与制作专业的特点,打造一支思维层面上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又跟得上全媒体时代发展、知识层面上能讲授广告设计与制作理论课程并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储备、技术层面上能具备广告设与制作技术技能水平并能担任“1+X”证书培训、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二)“教材”改革,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师将知识教授予学生,在“知识”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教材”承担着媒介的角色,它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载体,同时还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重要依据。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积极推动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与企业联合共同制定真正符合职业教育特性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灵活修订,及时将新的行业技术、新的行业规范、新的制作工艺编入教材。结合与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贴合的“1+X”证书对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相关知识纳入教材中。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单一的“纸媒”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求,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根据2018年《国民手机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得出我国网民平均每天有近6个小时看电子屏,平均每13分钟会使用手机一次。因此,结合学生学习时间“碎片化”、学习途径“多样化”的特性,加大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式教材建设,丰富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材体系,真正做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获取相关教学信息。

(三)“教法”改革,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职业教育“教法”改革解决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怎么教”的问题,它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法和手段。“教法”改革不仅是对教学方法进行转变,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教法”是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结构的搭建开始,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及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结合“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内容和传播途径进行重新思考和创新,从而满足学生学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调动学生积极性。

首先,结合新型活页式教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学生与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角色逐渐从一个“教学实施者”转变成为一个“课堂组织者”,如果把一堂课程看作是一部电影,那么教师从主演变成了导演;从教师觉得教材不实用、学生对教材没兴趣,转变成教材是教师授课内容的依据、学生主动利用教材和数字资源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学习,差异化的学习方式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其次,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环境,结合全媒体思维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设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共享、实时体现教学数据、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结合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特色,模拟企业工作情景,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并根据实际任务的逻辑顺序将知识序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最后,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出一个“自主”“个性化”“差异化”的教学生态。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生态的改变是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的解决学情掌握的问题,便于教师在课前准确的分析学情。课中能够实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实施差异化指导。课后能够通过线上学生反馈的信息和作业完成情况收集学情数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课程设计。

四、结语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传统教学模式有着非常大的冲击。借着这个时代契机,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以提升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一线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利用新型活页式教材结合“线上”+“线下”立体式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融合全媒体时代的理念优化创新信息化教学方法,实现从“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对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猜你喜欢
广告设计教材职业
基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地铁站广告设计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丝路艺术(2017年6期)2017-04-18 13:58:44
我爱的职业
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