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家庭观探析
——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文本

2020-11-19 01:17杨学聪宋海东兰州财经大学
长江丛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伦理思想婚姻家庭恩格斯

杨学聪 宋海东/兰州财经大学

古往今来,婚姻家庭问题始终是人们要面对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从《起源》的文本出发,探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家庭观。

一、恩格斯家庭观的产生背景及思想渊源

(一)恩格斯家庭观产生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等先进市场国家迅速蔓延,工场手工业时代过渡到了机器大工业的时代。机器的产生,使资产阶级的剥削方式表现为对剩余价值更大的、赤裸裸的追求。机器的资本主义扩大它的剥削范围,由于机器和劳动的简单化,妇女儿童也要进入工厂工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工人家庭关系异化、夫妻感情异化、父母子女感情异化。自由、平等、博爱等辞藻掩盖着资本主义制度虚伪的险恶嘴脸。资本主义制度使社会分裂、家庭异化,这些都迫使马恩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去批判与审视,最终形成无产阶级的家庭道德思想。

(二)恩格斯家庭观的思想渊源

从1844年开始,恩格斯就致力于家庭伦理的研究,并于1884年5月完成历史唯物主义著作《起源》。他批判的吸收了黑格尔、摩尔根的家庭伦理思想,同马克思的家庭观不谋而合。这部著作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对黑格尔家庭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黑格尔认为爱是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并且婚姻关系中应该存在伦理性,唯有法律和道德的控制才可维系这种恋爱关系。他是从伦理思想出发,运用唯心主义观点阐释“爱”与“绝对精神”。恩格斯肯定婚姻家庭关系中“爱”的存在,也强调“爱”是婚姻家庭的基础。但他否定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之爱,强调“人类之爱”。

(2)对摩尔根家庭伦理思想的批判与继承。19世纪中后期,美国著名民族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致力于古代婚姻家庭制度研究,著有《古代社会》一书。恩格斯肯定吸收摩尔根伦理思想的优秀成果,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把资产阶级私有制度的弊端作为研究家庭伦理思想的突破点,结合现实确立自己的家庭伦理思想。

(3)与马克思家庭伦理思想的苟同。马克思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解放与历史发展的规律,在婚姻家庭方面有自己独特见解。他认为,首先两性关系的产生是人与人之间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会受到人的道德和理性意志的支配。其次,理想的婚姻是以自由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婚姻很难实现美好状态。最后,私有制下的家庭关系只是温情关系的伪装,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解放家庭、解放妇女最终解放全人类。马克思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与恩格斯家庭观有异曲同工之意,从理论体系的构建和观点的阐发,他们的很多观点在认识上都表现为趋同。

二、恩格斯家庭观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观的基础理论

(1)两种生产理论是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基础。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有两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和全部社会生活的起点。这两种生产产生了两个系列的社会关系:物质资料生产系列的社会关系和两性结合产生的婚姻关系。这两种生产对研究婚姻家庭的关系起决定性作用。

(2)人的解放学说是恩格斯家庭伦理思想的落脚点。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的完全解放,必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这当然包括妇女的解放。实现妇女解放,就要实现男女平等,就是让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业中去。他说“妇女的解放,只有在妇女可以大量地、社会规模地参加生产,而家务劳动只占她们极少的工夫的时候,才有可能。”①所以,无产阶级的妇女解放斗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让妇女走出家务劳动,走向社会生产,从而实现女性自身自由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二)婚姻家庭的本质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表现形式,家庭作为人的集合,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首先,人是自然存在物,具有一切自然生物具有的自然本能:食欲和性欲。这两种自然本能形成了人的两种最基本的自然需求,这也是人类婚姻家庭得以建立的自然基础。其次,人还是社会存在物,人类通过劳动改变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将自己从自然界的产物转变成自然界的主人,形成了社会和家庭。人不能以个体单独存在的,彼此之间相互交往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包括人与自然界交往产生的生产力和人与人、社会交往产生的生产关系。这样那样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人的社会属性,也构成了家庭建立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三)婚姻家庭的道德要求

人类的婚姻家庭关系是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状况,与当时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密切联系。要将政治、法律、道德等各方面的要求贯彻其中。恩格斯批判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婚姻家庭关系,是不符合婚姻道德的;他强调婚姻关系中的自由性,包括恋爱自由、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这样才符合婚姻道德标准;他要求婚姻关系中的男女平等,要实现男女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必须消灭私有制,使女性彻底解放,使男女双方获得在婚姻中的存在价值。

三、恩格斯家庭观的现实启示

(一)树立正确婚姻观,杜绝以利益为目的的婚姻关系

当今,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伴随着社会思想和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市场经济影响下,人们为了满足无休止的消费欲望,渴望金钱,将金钱置于婚姻关系的核心位置。他们用金钱衡量爱情,这必然导致婚姻中矛盾重重,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以爱情为基础,组建健康美满的家庭关系。拒绝金钱诱惑,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为指导,理解爱的权利和义务。

(二)坚定一夫一妻制原则,杜绝夫妻双方忠诚度降低现象

忠诚是家庭的道德基础,但多元文化的交融打破了夫妻双方趋于自由、民主的关系,改变了人们对婚姻的理解。现在,片面追求自由、淡化家庭责任感以及婚姻不忠诚现象屡见不鲜。新旧家庭观念的冲突,导致家庭关系危机重重,离婚率直线上升。这些现象违背恩格斯提出的一夫一妻制原则。因此,通过法律武器,严厉打击婚姻不忠行为,为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提供道德保证。

(三)坚定夫妻平等原则,确保夫妻地位平衡发展

妇女解放和两性平等的原则对于处理夫妻关系有指导性意义。顺应社会需求,女性在社会生产中获得了更多就业机会,其责任由“主内”变为“内外兼顾”,劳动强度逐渐加大。但传统意义的“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依然存在。新旧观念的交融很容易出现夫妻地位不平等现象,这种现象是当今社会家庭幸福指数降低的关键因素。因此,让家务劳动成为社会化的公共劳动(即夫妻双方在家务中应共尽其责)势在必行。这样才能避免家庭内部矛盾产生,促进家庭职能正常发挥,实现建设美满幸福家庭的目标。

(四)树立良好家风,加强代际沟通

市场经济的引入导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代际关系也跟着变化,出现“恩往下流”“尊老不足,爱幼有余”“隔代抚养”等现象。传统家庭的家庭本位受到个体本位思想的冲击和挑战,使得家庭道德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强新时代家风建设,这是促进代际关系良好发展的道德标准。家风的体现就是道德的呈现,它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良好的家风,必须树立一切为家庭、一切为孩子、一切为老人、一切为社会的和谐理念。总之,立足实际,坚持恩格斯家庭观为指导建设良好家风,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不二选择。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伦理思想婚姻家庭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阐释
德国多种活动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延平区推动婚姻家庭 矛盾纠纷化解
湖南加快推进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白裤瑶婚姻家庭生活变迁研究
中国梦视角下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配偶法定继承权重塑中对婚姻家庭伦理的考量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