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华 陈昭婷 李仲德
新媒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智能化、综合性等传播优势,这些传播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党建工作新发展。
(一)新媒体的即时性推动党建信息传播实时化。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在党建工作中,党员干部通过线上办公,能及时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社交平台权威发布党的组织建设、政治建设、制度建设等各方面信息。 民众网络话语权被广泛赋予, 每一秒钟的过去都会更新上万条信息, 党建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对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态有足够的了解。
(二)新媒体的智能化推动党建工作规范化。 借由互联网技术、 数据分析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媒体的智能化。 通过智能记录、智能分析、智能重组来实现对事件的科学描述和正确决策。 新媒体下的党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党员管理、党员教育、党组织管理、党支部活动安排等事宜进行优化整合,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党员个人考评、组织建设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新媒体的交互性推动了党群交流密切化。 党建工作中的交互性包括许多方面, 例如党员干部之间的不同地区工作往来、 上下级沟通互动以及党支部与群众之间沟通与反馈等。新媒体为党务工作提供了便捷的沟通渠道,就算是不同区域党务交流也可以通过微信建立区域性的聊天群组,进行党员之间的线上互动交流。 因此,这种交互性还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不受地域时间限制,能够推动党建远程跨区域发展。
(四)新媒体的综合性推动党建工作方式的多样化。 新媒体的综合性指的是新媒体在保留了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的同时,还具备了传统媒体所欠缺的全能化的传播优势。建立起党建全媒体,做到党建内容多媒体形态和多终端呈现,利用“声、光、电、影”等多媒体表现方式,使党建内容变得灵动“活”起来,重现党的的发展历史,开展好党的文化建设。做好党建融媒体建设,全面利用好各个平台进行宣传。做好党建云平台建设,将党建智慧化,实现党建多网并进、多屏互动,不断创新党的建设方式,与时俱进。
(一)利用新媒体完善党建“平台建设”
我国在90 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电子政务, 至今为止,我国已经形成了“共产党员网-全国党建联盟”和“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全国党建云平台”两大网站建设体系。 在党建网站建设相对成熟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出现又为党建注入了崭新的血液。要完善党建平台建设,就要主动融入新媒体大环境,由点及面、由地方到中央,扩大党建工作平台覆盖面,为构建新时代党建工作面貌而不断努力。
1.创新党建网站建设。 我国党建网站建设开始得早,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后, 各党建网站的点击量普遍不高成了不争的事实。要创新党建网站建设,首先要保证网站信息不断更新。不同于那些综合性的大型党建网站,许多省市党建网站常出现节假日就停止更新的情况。 要培养起用户黏性,就要维持信息实时更新的运行状态。 其次,要做到可线上缴纳党费转接党组织关系等业务, 方便党员的基础工作。 最后,不少党建网站建设开始得早,加上缺乏专业的网页设计人才,不免疏于维护,因此还要广纳党建人才,并用年轻人的想法创意带动党建网站建设。
2.入驻社交媒体平台。 新媒体具有强大的用户黏性,尤其体现在群众对社交媒体的依赖性上, 党建平台建设要不断加强对党建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建设。要不断尝试新领域的开发,现在处于短视频红利期,可以入驻快手、抖音等平台, 让党建工作更亲民。 也可以在党建工作中加入网络直播,例如党员干部在扶贫工作中以一线视角进行直播,这样群众可以深入了解党员干部的工作。
3.搭建党员学习平台。 党员教育是党建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层出不穷,对党员干部的工作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办公,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虽然现在新媒体技术已经普及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不少党员干部在计算机操作上仍存在技术问题。可以利用新媒体覆盖广、渠道多的特点建设党员远程教育平台、 普及党建类手机app、 开设党建公众号等。例如各地区的党员学习e 平台、“党员教育”微信公众号等等,在“学习强国”app 有大量的慕课可供有学习需求的党员选择。当然,党员教育不仅要侧重文字知识积累和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操作技能也同样重要。 因此,还要开设一些媒介或者计算机办公软件运用的学习课程, 形成一个完整的党员学习体系。
4.扩大平台覆盖面积。 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覆盖到哪里”。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党建工作全覆盖提供了便利性。 互联网加党建的碰撞在各地基层工作中遍地开花, 极大地便利了地方党员干部的工作,例如“e 支部”app 就是互联网加党建的一种合作模式,“e 支部”依托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以多媒体形态展现其功能,贯穿省市到乡村各个层级,覆盖农村、社区街道到各机关单位和企业,为基层党建带来了新的工作模式,让基层党建受益良多。
(二)利用新媒体抓好优质“内容生产”
“内容为王”定律也适用于党建工作的开展,党建内容生产必须要走出“舒适圈”,才能冲破党建宣传的刻板印象。首先, 内容要有特点。 特点就是指党建内容要有自己的定位,当下新媒体环境中各类信息层出不穷,找不准自己的定位就容易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湮没, 政治性与权威性就是党建信息的特点,党和政府要牢牢把握住这些特点,树立可信赖的人民公仆形象,要准确恰当的利用当下新闻热点,或者群众议题,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其次,内容要贴人心。想要生产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就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中,不断增强宣传内容的吸引力,针对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及时权威地做出解答,真诚为人民办实事。
(三)利用新媒体开展新型党建“民主建设”
当新媒体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并且每个人都拥有在网络公共舆论场发声的权力,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社交媒体普及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以后, 新媒体就成为了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汇聚的公共空间。 开展新媒体民主建设成为党建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一步。
1.对外监测网络舆情风向,对内开展廉政监督。 舆情动态对党政机关了解社情民意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建立完备的新媒体舆情监测制度,才能更好服务于党政机关的工作。明确好舆情信息的数据采集、信息处理、舆情服务等。 对内要利用新媒体打造党风廉政网络监督平台,开通微博、微信各个平台,开展廉政业务,打造“一键举报”的监督功能,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投诉举报的网络渠道,实时在线“营业”。另外,也要不断利用线上平台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党员e家”、“学习强国”等平台在线学习廉政的重要性,根植反腐意识。
2.铺设党民沟通之路。 党民沟通可分为“上行”与“下行”。“上行”指的是群众意见的顺利反馈与党政部门的有效收集,传统的党群沟通渠道如政协组织、政府信箱等这一类渠道都具有极大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因此当群众想反馈意见时,经过层层机关的严格筛选与排查,信息不仅难以保证时效性还易出现错报与漏报。做好新媒体渠道下,党群的上行沟通就要建立完备的民主参与机制, 可建立起系统的意见收集、分析、处理机制,在各社交媒体平台设立可匿名留言的党政网络意见箱, 并对收到的意见及时在新媒体平台公布分析和处理结果。 “下行”是指上级党组织信息向基层党员和群众发布的过程, 要建立完备的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机制,确保群众第一时间获取权威信息,有效遏制谣言和小道消息。
习近平曾提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的宣传阵地。当下的新媒体俨然已是党的宣传阵地里最受瞩目的 “排头兵”。抓好新媒体平台建设,才能便捷党员干部学习工作;抓好新媒体内容生产, 才能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内容中亲党爱党;抓好新媒体民主建设,才能激发人民的主体意识。 因此,新媒体党建的意义深远而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