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方文化元素加强古代文学情感体验式教学

2020-11-18 03:31方丽杰
参花(下) 2020年11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体验式情感

摘要:地方文化元素能够提升人的情感内涵,便于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借助相似联想与古代文学作品有机结合,可促进古代文学情感体验式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古代文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地方文化元素 情感 实践 相似联想 情感体验式课堂

一、古代文学课面临的困境

古代文学课程是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是讲授远古至近代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程,总结文学演进规律,是文学学习的基础,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代文学作品反映华夏儿女的生活面貌、情感特点、情感表达方式,是时代催生下的以文字方式倾诉的心灵记录,具有强大的情感力量和感染力,是民族情感的重要纽带。中国人无论生活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有一份古典诗词情怀,都有“月是故乡明”的感叹。由此可见,古代文学课程内容本身就具有深厚的人文性、强烈的情感性,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令人尴尬的是,近年来,古代文学教学却面临困境,从高校学生喜爱的课程行列变为学生讨厌的课程之一。许多学生课堂上昏昏欲睡,玩手机现象屡见不鲜,学生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认可度较低。正如田茉莉老师指出:“21世纪以来,电子产品和网络充斥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立场、兴趣点、情感、心理、价值观、世界观等也随之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受现代快餐文化的影响,他们更易接受一些轻松、活泼、有趣,能为生活带来直观愉悦感受的事物,对一些严肃、经典、正统的知识,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古典名著这类古代文化难以产生共鸣,甚至产生排斥反感的心理。”加上古文字阅读本身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方式老套,教师能力有限等原因,曾经令无数中文系学生倾倒的古代文学教学面临重重困难。

二、用体验式教学改变古代文学的教学困境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面拓展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手段。体验式教学是可以改进这种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内容和资源,根据学生现阶段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创设丰富多样的体验情境,或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通过亲身经历来理解并建构知识,从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古代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情之花”,唐代诗人白居易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的评论,不单诗歌根植于情,优秀文学作品都是真情的凝结。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在阅读中进一步感受深刻的情怀,使课堂成为传导情感、体会真情,得到心灵触动的成功文学课。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解决教学难题的基础和核心。如果一位教师满怀激动地讲述屈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却是置若罔闻,即宣告了这节课的失败。无论教师曾经多么努力地钻研和备课,结局依旧是没能被接受和认可。因此,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共鸣,是成功讲授古代文学专业知识的重要铺垫。方法和手段值得广泛思考,其中巧妙利用地方文化元素是解决问题的不错方法。

(一)地方文化元素包含积极、丰富的情感价值

地方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部分,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富含深厚的情感。以笔者所在的呼伦贝尔市为例,如果仅从现代城市的影响力来说,是一个较为边缘化的城市。城市规模较小,地理位置偏居一隅,经济发展一般。呼伦贝尔有比较丰富的地方文化遗存。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世界反法西斯戰争海拉尔纪念园、和平公园、苏炳文广场、苏联红军烈士陵园等;古人类遗迹:哈克遗址文化公园;民族发展和民俗文化: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多民族聚居、多样民俗活动;历史遗迹: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自然景观:草原风光、湿地景观、西山公园。从表面上看,地方文化似乎只是形式遗存,事实上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是许多心血的凝结和无言诉说。譬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遗迹,可以感受到那些在血雨腥风中忘却个人生死、勇敢搏杀的英雄。所修建的工事,每一砖、每一石都是日伪统治下艰辛劳作的劳工血泪的控诉。民俗的形成是民族精神的呈现,是民族生活的记忆。某种特定民俗背后一定是含有生活的智慧和思考的,体现出该民族的思维特质,蕴含民族情感。此外,历史遗迹再现先人生活,自然风光中隐藏着前人的情感秘密,都是情感沉淀的遗迹。北方边境城市尚且如此,推而广之,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处处有丰厚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的情感内涵,是催发古代文学情感体验的元素。

(二)地方文化元素便于开发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

地方文化元素处于学生伸手可及的生活范围内,便于组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孙玉安先生指出:“学生在生动的生活场景中最易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它对学生身心情智发展影响的意义更加深远。”

1.参观实践活动

通过以小组、班级为单位的形式,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通过真切地听、看、抚摸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情感传导。教师可以将一系列问题穿插其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的情感宣讲,充满色彩的情感故事,将冰冷的实物具象化、情感化。再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如全面查找资料,寻找身边懂故事的人等引导学生感悟地方文化内涵。

2.宣传实践活动

现代网络空间的发展,每一个人都是行走自如的自媒体,都有宣传、分享的巨大潜能。在人人展示的网络环境当中,可以建议或者要求学生在活动当中以网络媒介的形式传播地方文化,既可扩大地方文化的影响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具体做法是:首先选择作品题材,明确展示主题。其次,宣传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语言组织,要侧重古今结合,将地方文化中主人公的情感与美的文字相融合,挖掘其深层次的情感内含。再次,要采取较为生动的形式。学生的宣传作品可以有效带入课堂,成为课程内容的一部分,或者由学生原创之后自由传播,这些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贴近受访对象。

3.创意实践活动

优秀的文化需要积极宣扬,当下也可以同多种经济产业相结合。可以通过产业模拟的形式,请学生参与实践和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学生能增强理解和探究能力。教师命题引导后,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合理的文案策划等。

(三)地方文化元素与文学课堂相通

地方文化元素有其独特的文化形态,但其本质是人们生活情感的记录,在这一点上与文学的内涵是相通的。遗貌取神,应该通过相似联想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打通二者之间的壁垒。钱钟书先生认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谈艺录》)地方文化展现一部分特定人群的生活品貌,而真切生活中体现出的人的情态恰恰是全体人类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甚至被感动和效仿。尽可能复原生活,贴近曾经存在的心灵世界,联想到许多类似的画面,得到共鸣的情感体验。而每一种情感类型在浩瀚的文学作品中都能够找到。例如英雄主义精神在“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这样的诗句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小人物的痛苦挣扎也见于那些悲凉的诗篇。“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国风·豳风·鸱鸮》)“为髡为钳,如视草木。天道无知,我罹其毒。神道无知,彼受其福。”(唐顾况《囝》)“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汉乐府《乌生八九子》)古人创作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模式,文学鉴赏可以从眼前事感受当时人,进而玩味句中情。相似联想可以自如地将地方文化同文学课堂结合起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感受诗词的韵味和力量。

三、结语

通过多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挖掘地方文化元素,以丰富的联想将地方文化元素中的情感力量与古典诗文中的情感抒发有机结合起来,以充盈的情感感动现代学子。情感体验式教学是古代文学教学焕发生机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王芳.例谈体验式教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26):27-28.

[2]王有鹏.体验式教学简论[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2(09):4-6.

[3]尤文静.关于体验式教学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03):35-39.

[4]张永华.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07):67-69.

[5]高峰.體验式教学在《文化生活》模块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5.

[6]奚小军.浅析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模式及其创新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5):124-125.

[7]田茉莉.浅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策略[J].西部皮革,2016,38(08):190.

[8]孙玉安.中文专业古代文学情感教学法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6(08):52-53.

[9]董晓.让课堂成为情感的发生处——兼谈职业学校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教通讯,2017(09):54-56.

[10]韩亮.关于高校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9(31):177.

[11]魏世杰.古文教学思维训练例谈[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7):55-57.

[12]董泽民,吴正毅.地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03):8-12.

★基金项目:本文系呼伦贝尔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情感体验式教学设计”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方丽杰,女,硕士研究生,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魏晋隋唐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体验式情感
情景体验式外宣纪录片《四季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英译探微
用体验式探究活动打开探索之门
古代文学作品鉴赏思维与视角的转换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研究
情感
网络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模式探究
台上
浙江金华开展新录用年轻公务员体验式实践锻炼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高中生物新课程下“体验式教学策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