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思思
印刷行业的发展往往与国家的文化发展和企业资源流通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文化资源的类型和内容较多,在出版印刷过程中,需要落实标准化管理才能进一步约束出版行业的发展状态。因此,本文便是建立在出版印刷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分析,首先阐述了当前我国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在印刷标准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再次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通过本文论述能够进一步强化印刷标准化体系的重要性。
强化印刷标准化工作的转型力度,不仅是进一步提升社会资源拓展能力和领域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社会发展制度向统一化和标准化方向转型的重要工作,尤其是对于出版印刷行业来说,其造成的社会影响力极大,同时也肩负了文化传播和信息传递重要职能的重点任务,因此利用制度和政策来进行印刷标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印刷行业的发展质量。
印刷标准化工作的发展历程
我国所落实的印刷标准化工作体系主要分化成了3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指的是在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前期,各个企业以及印刷行业自身的发展状态处于较强的自发趋势,业内的印刷规则和管理制度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呈现着复杂混乱的局势,与此同时,大量的企业内部开展的印刷领域较小,印刷量低且涉及的知识面较窄。
第二个阶段是在1991年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之后,发展至2012年,在这个阶段内印刷行业的标准化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并且逐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促使印刷行业的计划经济模式形成并且逐步发展成熟,整体的从書报刊行业已经实现了全印刷流程覆盖,并且获取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而中国的印刷标准化体系也具备了自身的特点。
第三个阶段是在2013年之后,直至发展到今天,随着信息技术和政策的不断更迭,国际化的标准化印刷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印刷体系改革的重要支柱。但是在这个技术和政策更迭的时期内,受到文化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印刷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与实际的发展现状之间也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而为了优化这些矛盾,进一步提升印刷标准化建设的质量,还需要综合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印刷标准化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1.印刷标准化工作知识储备不够完善
就实际情况来看,在我国印刷的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第二发展阶段,虽然已经形成了具有权威性的管理机构,但是理论和政策的应用还未能完全与实际相符,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以及行业内的自由组织对于标准化的内涵以及相关需求了解得还不够丰富,还未能形成多样化的知识储备体系,这导致印刷标准化工作落实到基层之后,能够供其发展的空间较少,图文的重复性较高,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与此同时,对于大量的术语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待完善,这成为了直接影响印刷标准化工作转型的主要阻碍因素。
2.印刷标准化基础设施以及配套体系不够完善
由于前期未能形成成熟的印刷标准化管理体系,这导致一系列的附属设施和配套条件完全缺失,而在第二阶段的标准化理论落实过程中丧失有效的管理环境和约束性条件,例如人员技能缺失、工艺文件的编写方法缺失、统一印刷厂房的环境条件不良,以及大量的生产设备操作使用规范也不够明确,这些环境和配套设施方面的缺陷,影响了印刷标准化工作的转型。与此同时,该种类型的问题也与当前现代化的印刷标准化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社会的发展进程是不断推进的,因此设备和基础条件也需要不断进行完善,升级完善的进度能否符合标准化需求,则是最突出的问题。
3.印刷标准化转型措施科学性较差
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以及标准化的印刷工艺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具备科学的管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标准化管理过程中,由于基础环境和附属条件的缺失导致转型措施丧失了一定的科学性,而这种情况突出体现在目标不够明确,人员在转型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以及参与程度较低,未能真正实现从人员到技术的标准化管理,各个企业之间的关系尚未能处理清楚,大量的供方互利因素导致了部分政策难以落实。
印刷标准化工作落实的相关对策
1.以学习作为推进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动力
由于印刷标准化建设的相关流程必须要与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落实紧密的联系,因此建立在社会更迭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新型的指导思想以及标准化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是重中之重,印刷标准化体系是一门具有极强系统性和科学性的任务,与此同时也涉及到管理技术,因此必须要落实规范工艺标准的建设,严格进行工序操作,加强对图文正确性的把控,降低重复性,提升整体产品的质量,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其次还要不断学习新型的管理技术,利用人类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资源和措施进行综合研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使印刷标准化管理体系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要加强对学术术语的标准化学习,当前针对印刷标准化体系中的术语已经增加至80个,这些术语需要语意明确、表达简明,同时尽可能实现单义、协调统一,在使用术语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确通用的内涵,又要结合实际的专业来进行精准理解。只有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才可以促使印刷标准化建设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2.打造标准化的印刷管理环境
从当前整体印刷行业的大环境上来看,基本的标准化管理政策已经较为成熟,技术以及人员行为管理也有了明确的规定,这些都是构建标准化环境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还需要落实以下几项重点管理内容。
首先,要加强对生产设备的更迭和优化,建立在技术培训基础上,明确新性能设备的操作方案,重视配套使用和设备能力的提升,加强对印刷设备的保养和维护,以提升其工作状态。
其次,要进一步强化相关材料的价值,材料的存在往往是从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创新中凝炼出来的重要经验,这些都可以为印刷标准化体系以及技术的发展提供依据。
另外,加强对生产厂房的标准化管理,注重防污防尘,合理控制光照和湿度,加强对物流通畅性的管理,以提升整体印刷环境的质量。
3.加强对印刷标准化转型的科学性研究
为了进一步提升印刷标准化转型的科学性,必须要重视转型方法和管理措施,因此必须要提倡系统性的管理模式,打造过程管理,注重转型的过程和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的价值,从而为整体的标准化转型提供支撑。在这个阶段要明确目标,坚持以客户的关注为焦点,加强对体系和技术的改进。
其次要建立在整体行业内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人在其中的作用,要强化法人以及主管层的领导价值,建立在车间管理者以及部门负责人的基础上,构建承上启下的连通体系,确保基层能够明确了解领导者的管理方向和里面积极实现配合,从而强化标准化建设的质量。
与此同时,必须要从基层建立起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各个体系之间的融合性管理和监督。整治重点问题、改善传统的不良习惯、坚持节能降耗、加强队伍优化、落实周期性生产、确保安全性运行以及稳定性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印刷行业来讲,落实科学的标准化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资源管控和传播过程中的价值和职能,由于印刷行业涉及到的领域较广,坚持标准化管理也可以进一步实现业内的资源和模式统一。而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综合人员、基础环境、配套设施相关政策以及管理制度这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可以促使标准化建设具有约束力和成效性,也能够为印刷行业的未来发展和当前的社会需求提供指导性建议。
责任编辑:薛金萍 xjp@cprin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