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性关节炎CT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型关系的研究

2020-11-18 05:43马建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21期
关键词:痛风性证型痛风

马建辉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平凉市人民医院> 甘肃 平凉 744000)

痛风性关节炎是指体内尿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以体液、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增加、尿酸盐沉积间叶组织为原因导致的反复发作的急性、慢性关节炎,其约占全身关节炎的3~5%。现如今,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上涨。在关节炎的治疗中,传统医学认为应该辨证施治,根据痛风性关节炎的具体分型给予正确的治疗方法[1]。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首先需要明确痛风性关节炎具体分型。但传统医学的诊疗模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要求,如何将现代医学诊断方法和指标客观融入到传统医学当中,对于中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讨痛风性关节炎CT影像学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具体联系,并由此提出中医治疗原则。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在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合计有54例,其中男性人数为31人,女性为23人,患者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52.5±4.9)岁。纳入标准[2]:(1)患者在病情发作时,1d内炎症反应达到高峰;(2)患者患侧关节皮肤暗红,第一跖趾关节出现严重肿胀,有疼痛感;(3)X检查显示废对称性关节肿胀;(4)关节炎检查证明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5)单关节炎发作;(6)高尿酸血症。

1.2 方法

1.2.1 CT检查:采取GE LightspeedVCT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对其双足、双腕关节、双踝关节、双肘关节、双膝关节、双手进行扫描。将扫描参数设置为:电流210mAs,电压120kV,螺距设置为0.6,层厚为1.25mm,矩阵为512×512,CT图像采取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层厚为1mm[3]。

1.2.2 中医辨证分型:按照《中医诊断疗效标准》[4]进行分型,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病情,分析器关节炎具体症候:①湿热蕴结型:关节部位肿胀,疼痛感明显,口舌干燥,尿液微黄,脉搏细滑,舌苔黄腻,同时伴有低热表现;②湿热夹瘀型:关节出现红肿胀痛,皮下结节清晰可见,脉搏弦弱,舌苔发黄,同时伴有低热症状;③痰瘀阻滞型:关节严重肿痛,皮下结节清晰可见,患者脉搏弦弱,舌苔发黄,同时关节伴有肥胖表现,皮下有明显分泌物渗出。④肝肾亏虚型:关节红肿、关节畸形、口干渴、夜间痛甚、失眠、尿多、腰膝酸软、舌苔黄[5]。

1.3 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患者的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标准差表示(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采取%显示,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CT结果分析

本组患者CT图像中均能观察到明显痛风石,在CT平片上,痛风石为边界清晰的斑块状、条状或团状。其中有58例患者出现骨质破坏,分别包括掌指关节骨质、踝关节骨质、肘关节骨质、腕关节骨质、跖趾关节骨质、膝关节骨质破坏。在CT平片上,骨质破坏表现为局部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内外表现出现虫噬样改变。

2.2 CT结果和中医分型联系

本组患者中,湿热蕴结型22例、肝肾亏虚型5例、湿热夹瘀型14例、痰瘀阻滞型13例。不同分型均有痛风石表现,在其他症状的对比中,不同分型患者之间的CT表现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中医分型和CT表现的联系对比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主要是因为嘌呤代谢紊乱,而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均为引起嘌呤代谢紊乱。由于尿酸盐的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其会造成周围组织出现坏死病变和炎症反应,同时合并肉芽组织形成异物巨细胞。坏死组织和尿酸盐共同形成结节的中心,连同其周围的异物反应、轻度炎症反应和纤维改变,最终导致整个结节肿大、变形。传统中医将痛风性关节炎归结于“痹症、痛风”的范畴[6]。该病的主要原因为寒温不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对于此病,需要采取辨证论治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辨证论治仅局限于表面,而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灶深在内里,所以,必须要有一定的客观指标辅助,才能够以中医证型来进行治疗[7]。从这个方面来看,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查。相关研究表明,痛风患者因体内尿酸水平高,从而导致尿酸盐结晶增多,长此以往,患者关节处沉积大量结晶,从而形成痛风石,影响骨细胞自我修复,引起骨质遭到破坏[8]。利用CT检查能够有效观察患者痛风石、骨质破坏的具体情况,并且能够了解痛风石内部是否出现钙化病变,分辨出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关节是否出现积液、滑膜是否增厚等等,对于痛风性关节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CT图像中均能观察到明显痛风石,在CT平片上,痛风石为边界清晰的斑块状、条状或团状,骨质破坏表现为局部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内外表现出现虫噬样改变。由此可见,利用CT检查能够有效明确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具体病变情况。

另一方面,在本文研究中发现,本组54例患者按照中医证候分型共分为四类,所有类型均有痛风石表现,另外痰瘀阻滞患者出现骨质破坏的几率最大,湿热蕴结型患者出现滑膜增厚的几率最大,同时湿热蕴结型出现关节积液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利用CT表现可以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痛风性关节炎的CT影像学表现和中医证型具有一定联系,患者CT表现上的变化可以再某种程度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但本组纳入病例较少,不足以证明二者之间具有绝对的关联性。

猜你喜欢
痛风性证型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痛风的治疗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清热利湿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50例